十月一号,十月二号,连着两天两夜,安元崇一直忙的在外面没有归家。
到了十月三号,暮色四合之后,才让管家安良把安和桥叫到了书房。
长方形泛着岁月油光的大红酸枝木书桌边,已经开了的复古吊灯下,安元崇正握着一只大狼毫,低头看着书桌上被墨玉纸镇,压的平平整整的一张白纸,布满岁月沧桑的面容上,平静中透着严谨。
这样的他,仿佛,饶是任何人走进来,都难以看清楚他内心的任何想法。
他的书桌上方也堆了厚厚的,叠的整整齐齐的一堆上好宣纸。
安和桥走进书房,规规矩矩的向安元崇问了安之后,就走近书桌边上,拿起他放在书桌上的端砚里的老徽墨,规矩的给安元崇磨起了墨。
一举一动,她仔仔细细,不骄不躁,面容平静,气息和缓,绵长清浅。
待端砚里的墨汁磨到了最好状态,安和桥才站直身体,后退几步站定,并身姿笔挺的看着安元崇写字,他写的反反复复,都是“勤政亲贤”,“兼济天下”这八个大字。
安元崇虽然没有教过安和桥写字,他的字却是写的极为有看头,笔力苍劲,撇捺之间,彰显着庙堂之气,很是拿得出手。
要不然,安元崇曾经去z国各个地方巡视的时候,那些地方行政人员,也不会眼巴巴的想要向安委员长,给自己管理区域正在兴建的某些建筑,或者自己,求的一纸半字留作纪念。
关于被人求题字,安元崇是答应有之,拒绝有之。
基本上,那些人求字的初衷,留作自观可以有,小地方牌匾也可以有,但,要是让他给某个地方的主要干道,或者重要桥梁求名称,却是不可以有。
说来,都是因为这些做派,在安元崇看来,未免太过高调。
谨小慎微,是安元崇极为推崇的一条为官之道。
整整两个小时过后,安元崇才站直了身体,搁笔,揉了揉手腕,接着,转身朝书桌前方的茶几边走去,并在靠窗的主位上坐了下来。
安和桥跟着他的脚步,在他的右手边坐定,并按下茶几上的搪瓷电水壶的开关,烧水。
等水烧开,她就净手,拿起摆在茶几中央的紫砂茶具,从容的,有条不紊的清洗,温杯,泡茶。
等到第三泡茶,迈入了巅峰,泡的正好,她才恭恭敬敬的奉给安元崇。
正宗顶级的大红袍。
短短时间里,就让本来还满是墨香的书房,渐渐被一股兰花,茶香覆盖。
安元崇接过,低头喝了口,感觉到咽喉部位,茶香滑入的独特香气,舒意感顿生,严谨的面容上微微有了放松。
又喝了口茶,才抬起头看向正给自己续杯的安和桥。
“阅兵式看了,有什么样的想法?”
给自己的茶杯倒了个七分满,安和桥才收手,并坐直身体。
她双手平放在膝盖上,看向安元崇。
此时此刻,安元崇身后的格子窗,被拉开了些微的缝隙,几丝清凉的风渗进来,刚好拂过她晶莹如玉的面容,一双琉璃似的眼,清明透彻。
“毫无破绽的表面,背后一定藏着一个巨大的漏洞,几乎所有的完美,都是尚待识破的骗局。”
她的声音低沉,话说的很慢,咬字却是精准的仿佛每个音节,都能扎在人的心上。
安元崇一顿,深深的看了眼右手边的孩子,接着,低头,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抿了口茶。
“继续。”
“纵观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暗流总是藏在盛世荣光的最底层。”
“俞家……这头平日里伪装的像是只猫的老虎……终究是要醒了,老虎到底是老虎。”
这句话,安元崇说的沉闷似叹息,也带着无尽的深意。
“无论任何局势,都是泥沙俱下,鲜花和荆棘并存。”
安和桥顿了顿,才开口,语气从容的四平八稳。
安元崇抬头看向她,鹰隽的眼底,划过一抹浅的几乎看不出来的满意。
沉默了半晌,他接着开口。
“你说的在理,不管局势如何,安家总是要选个位子继续走下去。”
“相信爷爷一定有了最好的安排。”
想到两天前,那场阅兵式上,城门楼前诸位大白杨的站位,安和桥的眼底划过了然。
“嗯,安家到了如今,也容不得我们不选择,虽然,不选择看起来好像比较安全,其实,不选择何尝不也是一种选择,不面对也是一种面对。”
“爷爷说的是,和桥受教了。”
给安元崇的杯子再次倒了杯新茶,安和桥的嘴角扬起一抹浅笑,眼底眉梢皆是敬重。
轻点了下头,安元崇把杯子里的茶一饮而尽。
“下去吧,这些天就好好的待在家里静静心。”
“是。”
“以后行事需得更谨慎。”
“是。”
起身,恭敬的向安元崇拘了一躬,安和桥才面容平静的走出安元崇的书房。
尽管这么长的时间里,爷爷没有对媒体上,因自己而炒的沸沸扬扬的讯息,说个一字半句,安和桥的心底却是再明白不过。
她把自己窝在家里两天,对媒体那些对于她的各种讨论,她的不闻不问,不在意。
能够得来爷爷今晚这样的态度,已是足够的庆幸。
------题外话------
么么哒~不好意思,连着两天有点晚。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3s 2.3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