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来就很难有什么秘密,何况巴黎方面的动作还那么大。
只是刚刚接到雷?科帕发回来的电报,法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在境内寻找合适的工厂,那些政客们为了把这些份额交给与自己有关的工厂更是想尽了办法,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得法国方面显得十分的活跃。
这种情况下如果英国人还察觉不到些什么的话,那大英帝国也就白称霸世界这么多年了,何况在法国内部英国也是有些自己人的。
而得知了这一情况后,伦敦方面顿时暴跳如雷。
在1912年的时候,英国的财政收入应该是一亿八千九百万英镑,和严绍的全部身家差不多,虽然两者看上去差不多,不过一个人的多年积累与一个国家一年的收入终究是不对等的,而且像股票风潮这样的机会,恐怕严绍也真的是很难再遇到了,换句话说现在的严绍只能是踏踏实实的赚钱了。
一千万英镑的生意,最终那些资本家能从中赚到的,估计也就两三百万英镑,可能还要更少一些。然而这其中所代表的并不只是单纯的金钱,更重要的是其所拥有的大量工作机会,何况这些还能产能连锁反应,带动大量的产业。
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英国的确是霸主没错。
但是盛极必衰,就算是霸主也会有衰弱的一天。19世纪中叶,有“世界工厂”之称的英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但70年代以后,英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从1870年到1913年,英国工业总产量在世界上的比重,由32%下降为14%,并且在19世纪90年代先是被美国超过,接着又在20世纪初被德国超过,落为世界第三位。
1913年,英国的钢产量为778万吨。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和德国的1/2。与此同时,对外贸易由于美、德的竞争,在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1871年的22%,下降为1913年的15%。农业原料和食品也越来越仰赖于从国外输入。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表明了什么,而对这些,英国人自己显然也是心知肚明。
英国工业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时候,英国起步较晚。且步伐较慢,英国的大部分工厂建于工业革命早期。到19世纪中期后,这些工厂的设备日显落后。但是英国资本家在世界市场上一直未遇对手,故对技术改革和设备更新不感兴趣,也不愿由于更新设备而遭到损失。
因为资本家们安于现状,并把大量资本投资于殖民地以获取超额利润。大量资本的输出影响了国内投资的扩大。迟缓了工业的发展。而美国、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后,纷纷开始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生产力飞速发展,使英国不可避免地在世界市场上受到激烈的竞争。许多国家对英国商品实行抵制,采取了关税保护政策。这样,自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被迅速地打破。从而也影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不过话也说回来,虽然英国虽然失去了工业垄断地位,但是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凭借着庞大,并且越来越多的殖民地,英国还是能维持自己的优势地位的,只是颓势越来越明显罢,且殖民地对英国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也是因为这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提出的‘威尔逊十四条’对英国来说才会这么麻烦。
因为如果失去了庞大的殖民地,现在的英国和其他强国相比根本就没有任何竞争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手底下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已经独立后,英国也不可避免的沦为了二流国家…
————————————————————
英国人对自己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只是有些事情并不是说清楚了就能解决。所以尽管在英国有不少人清楚状况。但是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的颓势越来越明显——————何况现在英国还要面对同盟国的挑战,就算想要调整也是力不从心。
虽说如此,但英国人还是希望能有那么一点改变的契机,哪怕只是一丁点。
这次伦敦方面之所以这么恼火。一方面是因为每年一千万英镑的贸易额,对英国来说虽然不是特别的大,但也绝对不是能够随意忽视的。
这笔生意如果能够拿到手里,就算无法成为伦敦方面所希望的契机,好歹也能带来一点帮助——————现在欧洲这边已经陷入军备竞赛状态,伦敦的经济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糟糕,何况这么一大笔生意也能带动不少的就业。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伦敦那边还不会气成这个样子,真正让伦敦方面恼怒的是,作为扬子江内的一个省份,安徽从某种角度上讲也算是在英国的势力范围内,结果这么一大笔生意没落在英国人手里,却落到了与之毫不相干的法国人手里…
这就好像自己的后花园里有一笔宝藏,却被自己的朋友给挖走了一样,这叫伦敦那边怎么可能不恼怒?
而作为英国在中国的驻华公使,朱尔典在这件事上显然是要负大部分责任的,因为本来英国是可以独享这些利益,并且从中得到更大份额的,现在他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法国人得到了这些,而且他们还不能生气,至少不能当着法国人的面生气…
————————————————————
作为袁世凯的密友,从1898年开始升为驻华代理公使,到如今成为英国驻华特命全权公使,朱尔典在公使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整整十四年的时间。
这十四年的时间里,虽然朱尔典在英国的外交版图中一直都处于一个次一等的级别,但在中国的权利之大却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而在公使这个位置上干了十四年后,莫名其妙的就被伦敦那边给训斥了一顿,朱尔典的恼怒同样可以想象。
没错,朱尔典的确是袁世凯的密友,彼此之间的交情也非常的深厚。但不得不说,朱尔典的确是一个专业的外交人员,在华的这些年里也一直都以英国的利益为最优先,之后才是他与袁世凯的私人友谊。
也是因为这个关系,英国和中国的许多不平等条约都是在他担任公使的这段期间签订的。
所以他和袁世凯的私交虽然不错,但让他无视了严绍的原因并不是他与袁世凯的私交,而是作为英国人的莫名骄傲…
作为驻华公使。安徽的情况朱尔典当然知道一些,也知道在安徽有着一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其所生产的汽车比全球其他所有的汽车公司加在一起都要高…
问题是,那又如何?
虽然英国的颓势越来越明显,但是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外交使节朱尔典依旧是骄傲的,而且作为一名老牌公使再加上还是袁世凯的密友。朱尔典也不需要像雷?科帕一样迫切希望能够做出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来。
严绍的汽车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也没多久的时间,朱尔典对其的重视程度难免有些低,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关注,但绝对不是现在…
只不过现在既然法国人已经抢先了一步,那一切自然也就都成了泡影…
————————————————————
“先生,要不然的话我们也和那个叫严绍的军阀签订一个协议?”站在一旁,看着朱尔典手里面的那份协议。公使馆里的一名官员轻声建议道。
虽然电报上的话基本上都是在训斥朱尔典,但是作为公使馆的一名成员,这又何尝不是在训斥他们?
同时作为一名骄傲的英国人,对法国人他或许没什么办法,但他却很想现在就教训一下那个让他受到侮辱的中国人。而且他也希望能够挽回伦敦方面对他的评价,所以在他看来,一个新的,并且远比法国人得到的更加优厚的协议显然是应有的。
然而听了他的话后。朱尔典的面色虽然难看,但是还是摇了摇头道。“恐怕已经来不及了,既然法国人已经介入其中,就算我们出面也没什么用…”
“法国人?”听到朱尔典谈起法国人,那个公使馆的官员有些不屑。“就算他们出面又能如何…”
“他们出面,就意味着伦敦方面不会支持我们的擅自行动,别忘了。欧洲那边的情况已经越来越紧张了,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大战,这种情况下伦敦那边对法国的重视程度绝对要远远高于我们这边,在这种情况下伦敦那边也不可能为了这么一点点的利益就冒着与法国交恶的风险…”对于这点。朱尔典还是比较清楚的。
中国对于英国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商品的倾销地。如果再多一些的话,就是中国的西藏对印度这个英王冠上的最明亮的一颗宝石有着极大的危险,仅此而已…
为了中国的一点点利益,就冒着和法国交恶的风险?在欧洲局势紧张的情况下,聪明人可绝不会做这种事情…
所以至少在现阶段,无论朱尔典想要做些什么,只要是和法国方面有关的,恐怕都不会得到伦敦那边的支持,何况只是为了这么一点事情…
“那难道我们就这么放弃了?”听着朱尔典的话,那个公使官员有些愤愤不平的道。
因为严绍的举动,莫名其妙的就被伦敦那边训斥了一顿,这叫他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
其实不只是他,就连朱尔典本人也是如此,毕竟是做了十多年的土皇帝,朱尔典也养出了不少的脾气。何况这次伦敦那边的口气又是前所谓有的严厉。而且因为这件事情,恐怕伦敦方面对他的评价也会降低不少,如果不是朱尔典在中国已经多年,且与现在中国的半实质统治者又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恐怕伦敦那边已经因为这件事把朱尔典给扯换掉了——————到不是说这件事有多严重,只是本来应该是自己得到的东西莫名其妙的就变成别人的了,这让对面子十分看重的英国人很想找一个宣泄的对象,而本来就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的朱尔典,无疑就成了这么一个对象。
但是他还是知道大局的。所以最后也只是淡淡的道。“再等等吧,等到欧洲的战事分出分晓后,我们也就不需要再顾虑这么多了…”
英国和法国本来就是一对冤家,会站在一起也是为了应对同盟国的威胁,只要同盟国的威胁消除了,两个国家就会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
历史上德国战败后,法国本来是想给德国弄一个让他一辈子都站不起来的苛刻条约的——————也不奇怪。毕竟法国在一战中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但是英国和美国都主张给德国留一口气,这里面除了苏联的因素外,也有着不希望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一家独大的想法。
不过吗…
斩草要除根,虽然英国和美国最后给德国留了一口气,但最后签订的条约在德国看来依旧是十分屈辱的。而这最后的一口气,也给了德国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强大的实力。再加上极其强烈的复仇心理。
正是这些,最终导致了另一场大战的爆发…
而也是这场大战,使得英国最终失去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并最终导致苏联和美国的崛起…
————————————————————
虽然莫名其妙的被伦敦方面训斥一顿,使得朱尔典恼怒异常,但他也清楚现阶段并不是对付严绍的最好时机。既然严绍已经拉了法国人做自己的靠山,那么想要对付他的话。就只能暗中做一些手脚,或者是英国再也不需要法国的时候…
另一方面,并不清楚协议的事情已经被英国人知道了,严绍还在忙着许多的事情。
先是解决抚恤的问题,在已经得知了阵亡官兵的详细情况后,这一部分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严绍去做。
“下午一点钟,前往城郊的德隆公司观看工厂运营状况。下午三点钟,和铜陵市的市长见面,下午五点钟…”捧着记事本,伍千秋站在旁边对严绍轻声念道。
而只要伍千秋多念一个,严绍的头就会变得更疼…
“……另外詹天佑詹次长来了,似乎是有些事情想要和您谈一谈…”就在严绍的头疼的厉害的时候,伍千秋突然对着严绍道。
“哦?詹天佑?”听到这个名字。严绍也精神了一下。“什么事?”
“还不清楚,不过似乎是和铁路有关…”将本子合上,伍千秋正色道。
“那快请他进来吧…”听到是詹天佑来了,严绍也有些兴奋。
这时的詹天佑。正在都督府的大厅内喝着佣人刚刚端上来的咖啡。
虽说严绍觉得自己很忙,但实际上詹天佑才是全安徽最忙的一个——————比任何人都忙…
作为交通部的次长和安徽铁路工程的总工程师,过去的几个月里詹天佑一直都在忙着铁路的事情。尤其是在向山与当涂之间的铁路已经修的差不多后,詹天佑也开始了其他铁路的勘探和修筑。
在安徽呆了一段时间后,詹天佑对严绍究竟多有钱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距离现实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自从詹天佑担任了交通部的次长以及铁路工程的总工程师后,詹天佑的经费就一直都没有短缺过。所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詹天佑除了指挥下面的人进行修筑工作外,剩下的就是在安徽境内进行勘探工作。
或许是因为过去一直饱受经费问题的苦恼,现在猛然间不在需要担心经费的问题,让詹天佑对工作顿时陷入了一种狂热的状态。
詹天佑先是在安徽境内进行了一番勘探,并大致掌握了一些重要城镇之间的地形等,几个月的时间,詹天佑已经勘探了小半个安徽的地势,最终拿出了一份规划出来。
可以说,接下来施工的队伍只需要按照这份规划来进行就可以了,至于詹天佑本人,则只需要跟在一旁稍作指点。
不过吗…
还是一句老话,钱的问题…
看了看自己过去几个月的工作成果,好不容易才从狂热状态中退出来的詹天佑也是一脑门子汗。因为如果真的按照他的规划图来修铁路的话,那么其中所需的花费可就不只是用千万来计算了…
只是既然规划图都已经弄出来了,詹天佑也不希望就这么放弃。
所以想了想后,最终詹天佑还是带着规划图跑到了都督府来,希望能够得到支持——————这是他在得到旁人指点后的结果,先前他其实已经跑到财政部去询问过了,不过李良也很直接,直接就给他看了财政部现在的财政余额……-375块,也就是说现在财政部反而倒欠了别人375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9s 2.34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