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吕岱如今大小也是个军司马,领兵一千,又是孙策的亲信将领,如今主公又贴心的让他收复家乡海陵县。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孙策对他的宠信。
孙策看着吕岱满心欢喜领命而去,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周瑜,陈武、太史慈何在?”
三人闻言,纷纷起身拱手道:“属下在!”
“命尔等率本部兵马,进攻高邮县,以江北都督府都督周瑜为帅,万勿轻敌!”孙策吩咐道。
三人闻之练练称诺。
想了想,孙策又补充道:“这一次依旧带上10架投石机!”
看着三人领命而去的背影,孙策想了想,看向身旁的郭嘉说道:“奉孝以为高邮县几时可下?”
郭嘉想了想,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属下对陈登此人并不甚熟悉,若公瑾与定公所言无差,恐怕短时间之内难以攻克高邮,不过我军有投石机利器,攻克高邮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孙策点了点头,对郭嘉的话很是认可。
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诡计都无甚意义。
周瑜乃是少有的帅才智将,太史慈和陈武均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是近万人的大军尚不能攻克高邮县城,那他们三人也不用混了。
至于史书中记载的周瑜攻打南郡,一年方克。孙策认为这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
首先,孙权并不信任周瑜。从他任命周瑜和程普分别为左右都督就可以看出来。
其次,曹仁是曹操麾下难得的一员勇将,能够独当一面,在没有大型攻城器械的年代,近一年的时间攻克南郡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南郡之战是赤壁之战后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并不是仅仅围绕一城一池的战斗。战役中涉及到了与刘备军配合的问题。
这一次,周瑜三人领命攻打高邮县,有不少的优势。
首先,孙策很信任周瑜三人。周瑜是孙策的义弟,孙策对周瑜的信任甚至要超过他的亲弟弟。陈武和太史慈都是孙策看重的侍卫司大将,同样极为受信任。
第二,陈登虽然在军事上有一定造诣,但是毕竟是文官,更不是曹仁那般可以独当一面的勇将。
第三,高邮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周瑜三人有投石机相助,且兵力上占有优势。
当然,以上这些思考都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一场战役往往很少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天时地利人和都会影响战役的发展。
将领的随机应变能力,士卒的军心士气都是有些不太好把握的标准。
正如孙策所意识到的那样,周瑜、陈武、太史慈三人在向高邮县进攻的过程中,并不是十分顺利。
陈登在明白自己的处境之后,确实迅速开始向高邮县城后撤。
但是,如果仅仅是坐困孤城,坐以待毙,那也体现不出陈登的智谋过人,胆识超群。
一方面,陈登派出了士卒向成廉求援。
另一方面,陈登决定亲率2000士卒在江东军必经之路上进行伏击,以迟滞其行动,为成廉的来援争取时间。
而剩下的1000士卒则迅速撤回了高邮县,开始大规模的加固城墙,并进行土木工程建设。
3月18日,陈武率军来到了高邮湖南部的一处小镇。
这小镇叫做南湖镇,意思便是这个镇子位于高邮湖南部。
原来,周瑜三人领命出兵后,便以侍卫司校尉陈武为先锋,领本部打头开路。
而周瑜和太史慈率领的中军大部还在距离陈武约莫八十里的地方。
出南湖镇往北行三百余里,便是高邮县了。
陈武一开始还保持着应有的警惕和谨慎,可是行军三日,未曾见敌军一兵一卒,甚至连个斥候探子也未曾出现过。
这就不由得让陈武对陈登有些小瞧。
虽然周瑜和吕岱把陈登说的挺厉害,可是在陈武这种信奉武力至上的武夫眼中,一介文人收收税,判判案,写写诗还不错。
至于打仗吗,还是得靠他们这些武夫。
当然,陈武并非对周瑜不服气,毕竟周瑜虽说武力值不高,可那战功也是实打实的。
军队中服气不服气简单的很,一看战功高低,二看武力强弱。
战功和武力都是很直观的,军中的粗汉子们也都清楚得很。
然而,正是由于陈武的不够谨慎,导致他险些酿成大祸!
史书中记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陈武跟随孙权攻打合肥,魏将张辽发动突袭。众将领没有防备,吴将宋谦、徐盛皆被击溃而败走,陈武奋力迎战,不幸战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一次陈登同样打了陈武一个措手不及。
这两个说不定在一百年前还是本家的同姓人,在南湖镇终于发生了一场激战。
所幸的是,陈登可不是张辽,而陈武也不是二十年后的他。
却说陈登在撤退途中,发现了南湖镇这个地方,认为这里正是打伏击的好地方。
一片平坦的小镇,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两堵土墙,一堵接湖,一堵挨山,正好将小镇给围上。
也正是这土围子,让陈武放松了作为一个武将所应有的警惕。
也已经深了,陈武却并没有入睡。
他正在翻看手中的兵书,封皮上写着四个大字,孙氏兵法,这正是孙策那一手漂亮的行书。
孙策可不会去管自己已经抢走了王羲之的专利,让行书的出现从东晋年间一直提前到了现在。
这本《孙氏兵法》,乃是孙策根据家传的两部兵法,即《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进行融会贯通之后,编纂的一部简略版兵法。
目的吗,自然是为了提高将领们的军事素养。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年轻的将领们学习孙策编纂的《孙氏兵法》,就意味着他们成为了孙策的徒弟学生。
孙策还没有空去把印刷术搞出来,这可不是简单的雕个版,造个活字那么简单。其中还涉及到油墨和纸张的实用性问题,总之是比较复杂的。
所以,孙策只好命数十个书佐来抄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给全军上下,军司马及其以上的所有军官配齐了这本《孙氏兵法》。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9s 2.32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