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小蕾这么说,在场的众人纷纷感兴趣起来。如果这款空气过滤补氧循环系统只能装配到水下特种作战机械外骨骼防护装甲上面,那大家的兴致自然不可能这么高。
虽然说现在很多特种部队都可以进行三栖作战,其中就有水中和水下作战。但是呢,其它特种部队的作战主体还是在广袤的陆地之上。只有陆战队和陆战特种部队的作战主体是放在了海洋水域,水底环境,以及水陆岛礁区域,然后兼容涵盖了其它地理环境的作战需求。
所以对于这些特种部队来说,他们虽然眼馋这套空气过滤补氧循环系统能够让潜水人员在水下呆五六十小时,但是却不会去专门购置一款用于水下作战任务的水下特种作战机械外骨骼防护装甲装备。
因此在听到张小蕾如此明确肯定的回答,这些人自然欣喜若狂。只有陆战队那边保持平静,甚至还有那么一丝幽怨,委屈,不悦。
“这种空气过滤补氧循环系统可以设计制造成一个独立的供气系统,可以和潜水背包一样,背在潜水人员的背上,然后像是和气瓶那样正常使用。
当然了,这种独立的供气系统,因为功率有限,容量有限,所以自然比不上装备在外骨骼防护装甲上的空气过滤补氧循环系统的性能,其供潜水人员水下潜水的时间只有大概一半,也就是二十到三十小时左右。
不过我们认为,即便是只有二十到三十个小时,也足以应对各种水下作战任务了。而且目前大部分的潜水服都只有两种,一种干式,一种湿式。
即便是干式潜水服,也只是防止流入潜水服里面的水流出,并不能让我们的潜水者完全隔绝水。这也会导致我们的潜水人员在水下如果呆的时间过长,一方面可能会加速身体热量流失,从而导致上身体失温,这不仅仅有害于身体健康,而且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另外一方面水长期与皮肤接触,还会导致一系列皮肤和身体病症。
最后则就是呼吸方式了,常规潜水需要含着呼吸器呼吸,这种方式并不舒服,对于人来说也是一种消耗。长时间使用的话,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口腔内壁的磨损发炎等等。
另外一个带着呼吸器,意味着潜水员就无法进水进食了,长时间呆在水下潜水对于身体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无法及时补充事物的话,会导致潜水人员的体力迅速下降,不仅仅会影响到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会带来一些生命危险。
所以如果是佩戴这种单独的空气过滤补氧循环系统背包的话,我们建议单次在水下的潜水时间不超过八个小时。如果水下运动量过大的话,那么时间也要相应的缩减到五六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
听完张小蕾的这番介绍在,在场的众人也都点了点头,陆战队方面众人脸上的表情也好看了一些。
的确,张小蕾说的没错。长时间在在水下潜水,对于潜水人员的体力消耗非常巨大。而且水下温度通常很低,长时间呆在水下很容易失温,要知道这可是有生命危险的。
张小蕾呢,讲完这些后时刻在关注在场众人的反应,待众人消化了一会儿后,她这才微笑着走到那款水下特种作战机械外骨骼防护装甲旁边笑着介绍起来。
“而我们这款水下特种作战机械外骨骼防护装甲,采用的是全封闭防护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人与水彻底隔绝开,让我们的穿戴者始终处于一个干爽,恒温的环境之中。
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常规潜水服无法隔水,无法保温的问题了。
第二方面,大家注意看我们的头部装甲里面,一个吸管,我们的穿戴者,可以通过这个吸管来补充水和流体食物。
我们在背部背包系统中,设置了一个食物储存盒,它里面储存着水,食物,提神饮料,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装备一些能够提高情绪的食物。
通过菜单控制,吸管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切换,选择水或者不同的食物。当然了,这些食物都要求是易消化,少排泄的食物。
毕竟在水下要待那么长时间,无法上厕所。这样一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吃,但人总是要排泄的。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对于饮食进行严格控制,让所补充进去的食物基本上都能够被吸收。当然了,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的穿戴人员就只能穿上纸尿裤,或者是佩戴尿袋了。”
“当然了,这是非常极端的环境下的极端战法。毕竟在水下呆那么长时间,这对于人的意志力,体力,精神都是几位严苛的考验。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尽可能的将任务控制在十个小时之内。若是想要连续执行任务,最好还是能够携带水密舱,或者是定时到陆地上修整一番。”
听完张小蕾的话,在场的众人纷纷交头接耳互相交流起来。
这个时候,来自于陆战队群体为首一位臂章上贴着海军军旗的中校冲着张小蕾立正敬了个军礼道。
“张经理,我是蛟龙的赵成刚。您刚才介绍这款水下特种作战机械外骨骼防护装甲上面的空气过滤补氧循环系统可以让蛙人在水下待上五六十个小时,请问这个数据实验过吗。”
听到这位来自于陆战队中校的提问,张小蕾随即面向他微笑着回答道:“不,这只是理论数据,实际使用可能因为环境不同,所以可能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在这款空气过滤补氧循环系统研制过程中呢,曾经利用泳池进行实验,但是我们也不可能让我们的测试人员一直待在水下五六十个小时。就只能采用多人轮流进行测试,根据多次试验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我们这款空气过滤补氧循环系统装备十二升液氧,可以维持我们测试人员在水下待上四十个小时以上。
这结果可能与理论数据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无法精确预估人在水下的正常生理状态,所以自然也就无法预估其在水下的氧气消耗了。”
喜欢军工科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55s 2.354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