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她身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她一生培养、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君主,是清初有名的贤后和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太后在面对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四大辅臣时,她利用索尼的忠诚,通过联姻巩固关系;对鳌拜保持警惕,暗中布局助力康熙铲除其势力;对遏必隆恩威并施,引导其为皇室利益考虑;对苏克萨哈既利用又防范。孝庄太后享年七十五岁。
在婚姻问题上,孝庄太后出于政治考量,为顺治帝安排与蒙古科尔沁部的联姻,先后将亲侄女及侄孙女立为顺治帝的皇后,旨在巩固满蒙联盟,维护清朝统治根基。
顺治帝对这两位皇后并不满意,执意废后,孝庄太后虽极力反对,但最终无奈接受。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废后降为静妃。此后,正史中再无其确切记载,其具体去向及后续生活成为历史谜团。
而在康熙帝的婚姻方面,面对鳌拜等权臣势力,孝庄太后主张立索尼的外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成功争取到索尼家族对康熙帝的忠心,有助于稳定朝局。总体而言,孝庄太后在两位皇帝的婚姻问题上进行布局和干预,皆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利益和政治稳定。
同时,孝庄太后还为两位皇帝精心安排伴读。顺治帝的伴读是太监吴良辅,其出身贫寒却凭借聪颖和机敏获得顺治帝信任,被封为内大臣,还提出设置“十三衙门”并自荐担任太监总管。
但吴良辅在侍奉顺治帝过程中逐渐僭越,甚至公然顶撞顺治帝。顺治帝驾崩后,孝庄太后因对其专权深恶痛绝,将其缉拿并处死。
而康熙的伴读魏东亭,因其父亲在平定叛乱时救过顺治帝去世,孝庄太后为感恩其父并让少年康熙有交心伙伴,让魏东亭成为伴读。
魏东亭与康熙一同长大,能力和见识得到很大培养。康熙亲政后,面对鳌拜专权,魏东亭秘密训练勇士,帮助擒拿鳌拜巩固皇权。
虽因朱三太子事件被贬为七品知县,但仍为康熙尽心尽力,在掌控台湾局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康熙在其死后追封他为亲王。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后金天命十年(1625 年),13 岁的她嫁给皇太极,成为侧福晋。
此后,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她凭借聪慧与坚韧逐步立足。天崇德元年(1636 年),皇太极称帝,她被封为庄妃,居永福宫,位居五大福晋第五位。崇德三年(1638 年),她诞下皇九子福临。
崇德八年(1643 年),皇太极暴病而逝,皇位继承问题引发激烈争斗。孝庄太后敏锐地把握局势,利用皇太极对正黄、镶黄两旗的指挥权,联合多尔衮,成功将6岁儿子福临推上皇位,即顺治帝,她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孝庄太后为顺治帝请了老师,汤若望,德国天主教耶稣会士。明天启二年(1622年)到中国传教。崇祯年间参与大学士徐光启主持的历法全书《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明亡后,汤若望凭其精湛的天文数理学识成为清廷官员,任钦天监监正。汤若望人品周正,学识广博,深得孝庄皇太后与顺治帝器重,赐号“通微教师”。
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她聪慧干练,对照顾幼儿有丰富经验,且熟悉宫廷礼仪制度。
顺治十二年(1655年),因天花疫情,尚未满两周岁的玄烨被迁往紫禁城外避痘,孝庄太后深居禁宫,便派遣苏麻喇姑前往代行施教。
从顺治十二年到十七年玄烨出痘回宫,苏麻喇姑几乎每天都在孝庄太后与避痘所两处奔波,教导玄烨说话、坐立、行走、礼仪等方面规矩,并对其身边的保姆等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顺治帝亲政后,因年幼处理政事吃力,孝庄太后悉心教导其治国之道,要求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提升处事和理政能力。
孝庄太后对顺治帝的培养可谓尽心尽力。顺治帝年幼登基,孝庄太后为其招揽了众多优秀的老师,如汤若望和傅以渐等。汤若望以其西方科学知识和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为顺治帝授课时生动有趣,结合实际事例讲解道理。傅以渐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解读儒家经典,引导顺治帝将书中道理应用于国家治理。孝庄太后还会定期检查顺治帝的学业,在他遇到问题时给予合理建议。
孝庄太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政治手腕。面对多尔衮权倾朝野的局面,她巧妙地平衡各方利益,凭借自身在满族贵族中的威望,积极拉拢索尼、鳌拜等忠诚大臣,共同维护顺治帝的皇位。
顺治帝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邀请高僧玉林通琇入宫交流。孝庄太后虽对顺治帝的这一行为有所担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理解。
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治帝与海会寺的和尚憨璞聪会面,顺治帝很欣赏憨璞聪,时常向他请教佛法。之后憨璞聪可能向顺治帝提及了玉林通琇,因其盛名和高深的佛学造诣,引起了顺治帝的兴趣。
玉林通琇在当时佛教界有较大影响力,以深厚的佛学造诣和超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众多弟子敬重。他所在的寺院环境清幽,其修行之地的美名以及他的声望逐渐传播开。
玉林通琇常说“佛法的精髓,就在于放下执念,明白一切皆是虚妄”。他强调要远离名利场,保持清醒的心智,通过对佛法的修行和领悟,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引导顺治帝以更豁达和超脱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和王朝兴衰,对顺治帝的佛教信仰和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孝庄太后的女儿大多出于政治联姻的目的出嫁。有的女儿嫁给了蒙古贵族,加强了清朝与蒙古的关系,巩固了边疆的稳定,对孝庄太后在政治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体现了孝庄太后在政治布局中的深谋远虑。
顺治帝六岁到十四岁期间由多尔衮摄政。多尔衮去世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佐顺治帝。
多尔衮摄政时,权势滔天。独揽朝政,随意任免官员,顺治帝几乎没有决策权。
在吏部、户部等关键部门,多尔衮安排自己的人担任尚书等要职,这些人唯多尔衮之命是从,完全不把顺治帝放在眼里。
多尔衮被尊为“皇父摄政王”,其出行仪仗、服饰等规格远超一般王公大臣,与皇帝相近。多尔衮的排场让顺治帝都相形见绌。
多尔衮牢牢掌控军权,他率领清军南征北战,不断扩大清朝的统治范围,但这些功绩也进一步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随着年龄增长,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反感与日俱增。
顺治帝亲政后,立即对多尔衮展开清算。他罗列多尔衮的诸多罪状,僭越礼制、独断专行、排除异己等。
追夺多尔衮的封爵,撤去其庙享,并没收其财产。同时,对多尔衮的党羽进行大规模清洗,罢黜了许多与多尔衮关系密切的官员,彻底铲除多尔衮的势力,以此巩固自己的皇权。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炽热,深感忧虑的孝庄太后有意增加其他妃嫔,设宴活动,特意安排顺治帝的蒙古表妹博尔济吉特氏坐在顺治帝身旁,试图唤起顺治帝对蒙古后妃的关注。
顺治帝欲封董鄂妃为皇贵妃,孝庄太后指出董鄂妃入宫时间短且无突出功绩,不宜过快晋升,使得这次晋封历经波折,比原计划推迟数月。
孝庄太后故意挑董鄂妃端茶姿势不对、说话声音毛病,暗示董鄂妃不可恃宠而骄。此外还与索尼等忠臣老臣交流,让他们适时劝谏顺治帝以朝政为重,不可过度沉溺于儿女私情。
董鄂妃死后一年,顺治帝就颓废一年,后来得了天花,孝庄太后展现出了非凡的决断和智慧,坚持立顺治帝的第三子玄烨,孝庄太后紧急召来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以玄烨得过天花有免疫力且从大清国稳定传承考虑,劝顺治帝立玄烨为皇储,最终顺治帝同意了。
孝庄太后一方面临朝摄政,处理紧急政务,维持朝廷基本运转,还积极与重要大臣沟通协调,以稳定朝廷局势,为玄烨顺利继位创造条件。
孝庄太后还处死了顺治帝宠爱的太监吴良辅,认为吴良辅没有把顺治帝教好,且变易祖宗制度、纳贿交结外官等,孝庄太后出于对儿子的爱以及清朝政治体制等考虑将其杀掉。
顺治帝在位十八年后崩逝,年仅二十四岁。孝庄太后又辅佐年仅 8 岁的玄烨登上帝位,即康熙帝。
她让侍女苏麻喇姑帮助康熙帝学习蒙文,夯实其文化功底。康熙朝初期,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辅政大臣掌权。
康熙八岁丧父,十岁丧母,自幼在孝庄太后的照顾下成长,孝庄不仅弥补了他心灵上的空缺,还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诸多教导和培养。
她严格要求康熙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注重培养其品行和志趣,使康熙自幼便对读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在康熙亲政前,面对辅臣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尤其是鳌拜的专权,孝庄太后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智慧,鼎力相助,扶持康熙最终除掉鳌拜,夺回政治大权。
此后,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驱逐沙俄侵
略者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他每每谈及这些功劳时,都会想起祖母的抚育和悉心教诲。
索尼在皇太极时期就已崭露头角,因忠诚和睿智受到重用。多尔衮摄政期间,索尼遭到谭泰、巩阿岱等人弹劾,被废黜所有爵位与职务,发配到盛京去看守昭陵。
在多尔衮摄政的七年时间里,索尼至少有五次暗中为皇室谋划的举动。孝庄太后深知索尼的忠诚,也会暗中派人送去慰问和鼓励索尼。
鳌拜在多尔衮摄政前以勇猛善战着称,为清朝立下不少战功。尽管这样也三次遭到多尔衮的打压。两次被判死罪,革职、降爵更是频繁发生。
鳌拜参与重要军事行动有八次其勇气和忠诚。孝庄太后看在眼里。孝庄太后秘密召见鳌拜,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一些战略建议。
遏必隆出身贵族在多尔衮摄政期间,遏必隆相对较为中立。不明显支持也不公开反对。
遏必隆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孝庄太后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给予他一定的地位和荣誉,也对他进行敲打,提醒他不要过分依附多尔衮。
苏克萨哈在多尔衮摄政前作为正白旗骨干之臣,得到多尔衮重用。孝庄太后对苏克萨哈则是既利用又防范。通过苏克萨哈传递一些信息给多尔衮一方,对他的监视和考察多。
孝庄太后对索尼,她既看到其忠诚可靠,也明白联姻等方式能更好地巩固关系,将其视为可依靠的力量,在关键时刻共同为稳定朝局努力。
对苏克萨哈,虽未直接给予过多支持,但也利用其与鳌拜的矛盾,达到一定的平衡目的。
对遏必隆,她理解其软弱性格,以恩威并施的方式引导他为皇室利益考虑,建立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
而对鳌拜,她始终保持警惕,暗中布局,等待时机成熟一举铲除其势力。
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孝庄太后病重,康熙昼夜守候在旁,还亲自到天坛祷告上苍,祈求以自己的寿命来延长祖母的寿命。
康熙对孝庄极为孝顺,在外他是威严的皇帝,但在祖母面前永远是孝顺乖巧的孙子。孝庄太后病重,亲自为祖母调药饵。孝庄太后崩逝后,康熙帝悲痛万分,水米不进,茶饭无心,痛哭不止,至于昏迷,还在慈宁宫结庐而居,为祖母守孝。
孝庄一生全力辅佐与支持孙儿康熙,将他培养成千古一帝;康熙对于孝庄太后也始终怀着深深的敬爱与感激之情,他们的祖孙情在帝王家显得平凡而又格外打动人心。
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后崩逝于紫禁城慈宁宫东南围房,享年七十五岁。
孝庄太后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不要将她与皇太极合葬,而是在顺治帝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体现了她对儿孙的眷恋之情,也符合她“不忍远去”的心志。使得她在去世后也能与顺治帝在地理位置上较为接近,继续守护着自己的子孙后代。
由于这一要求与清朝的礼制有所不同,且康熙对祖母十分敬重,不愿违背她的遗愿。37年一直停放在暂安奉殿。
孝庄太后去世后,康熙二十七年起至康熙六十一年,这34年里,康熙每年至少有一次前往暂安奉殿探望孝庄。对祖母充满尊敬与眷恋,常去祭拜以寄哀思。
直到雍正三年(1725 年)才葬入昭西陵地宫。距离孝庄去世已37年,雍正才将孝庄太后葬入昭西陵地宫。一种说法是恰逢孝庄太后与皇太极大婚百年纪念,雍正认为暂安奉殿所在地风水极佳,于是将此地的暂安奉殿重新修缮为昭西陵,让孝庄太后得以入土为安。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7s 2.3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