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死不了,将来还会为你报仇呢。”
李沧海原本不太赞成郝酒作壁上观的做法,明明就知道幕后凶手是慕容博,为什么又让那么多人枉死呢?
郝酒对李沧海这种想法只能报以真诚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善良的人就是事多,管那些不相干的人干嘛。
不过,现代不是有句话叫做‘我劝你善良’吗?善良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稀缺品质,越善良的越稀有,越容易受伤啊。
受伤过后,大概善良的人也不敢轻易的去善良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人间冷冰冰,善良被嘲笑。
郝酒也想善良,也想把这些还算正派的人救下来,但那样的话后来的人剧情不就没了吗?
关键是萧远山做的也不过分啊,就算萧远山宣判了那些人死刑,那也是缓期三十年执行,对于这帮已经三四十岁的人来说,很可以了。
误杀就不需要负责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别说是埋伏误杀,就算是防卫过当致人死亡都是需要负责的。
以前就听过这样一个事,小偷偷东西逃跑,然后被追赶他的人推了一把,小偷倒霉摔了一跤,磕到石头上死了,结果追他的人被判过失杀人,尽管那人可能根本没看到前边有石头,更不知道小偷那么倒霉。
还有一句话叫做‘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说的是东晋时期有个叫王导的官犯了错,请同僚周顗帮忙求情,但周顗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就像没听见一样。
王导心生怨恨,但实际上周顗已经把这事给王导办了,而且是不求回报,做好事不留名的那种。
后来王导的亲戚王敦总揽朝政,觉得周顗有才想重用他,就询问王导对周顗的看法,周顗适合当什么官,结果从上问到下,王导都不说话。
王敦一想这肯定是周顗空有才华却品行不端啊,就说,‘如果周顗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王导还是没吭声。
周顗死后,王导发现了当初周顗为他求情的奏章后悔不已,有一股强烈的负罪感。
因为周顗字伯仁,王导就对家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一个人的行为本不构成犯罪,但却有人被他间接害死了。
这种情况法律审判不了,但还有良知审判,如果那人有的话。
不过,在这个武侠世界,只要你够强,就可以快意恩仇,不用去管什么法律和良知。
杨心婉知道萧远山是什么样的人,报仇也在情理之中,可如今自己和他人鬼殊途,又哪里管得了萧远山报不报仇呢?
只能希望萧远山和峰儿平安了。
“我,可不可以去看看他们?”杨心婉有些胆怯的看向了霸王项羽。
“好。”项羽答应一声就向上飞去,“以后你就跟着沧海好好修炼吧,终有一日,你们一家三口可以团聚的。”
“多谢霸王。”杨心婉暗叹一声,也不知道是该希望那一日早日到来,还是永远都不要,为了团聚盼亲人早死哪行。
很快,杨心婉见到了想见的人,但任凭她怎样呼喊,对方都听不到她的声音,也看不到她。
萧远山还在那棵树上打坐调息,看起来并无生命危险,而小萧峰还在汪剑通怀里抱着,许是哭累了,已经睡着了。
汪剑通脸色不太好,衣襟湿了一大片,而且还得小心翼翼的抱着孩子,一动都不敢动,生怕把孩子吵醒,他可没奶啊……
玄慈和智光这会儿也把活着的人抢救过来,大家一起疗伤,那些尸体整齐的躺在旁边,没有人想得到,这场伏击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众人心中都有所怀疑,是不是慕容博的消息本就有误,所谓的前往少林盗取秘籍一事本就是子虚乌有,辽国有此等高手,还需要少林七十二绝技干嘛?
玄慈隐隐有所猜测,却又不能十分确定,一切还要等见到慕容博之后才能真相大白了。
不过,鹤云道长的行为也很可疑,正是他最先发现了萧远山的队伍,也是他一剑杀掉了萧远山的妻子,让这场误会再无回旋余地。
只是鹤云道长的尸首都惨成了这个样子,再怪罪也没用了。
众人恢复了体力之后,就把尸体该埋的埋,该送回本家的送回本家,并且相约保密不说出这件事的真相。
毕竟这事见不得光,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真要是闹得天下皆知,丢的也是整个中原武林的脸面。
好在伏击的地点是在雁门关外,萧远山绝笔所在的位置也极为偏僻,一般人也不会看到。
有的人提议把那些字毁去,但汪剑通不同意,玄慈也觉得这么做不妥,万一辽国那边知道萧远山来大宋的消息,在其失踪后完全可以一口咬定是在大宋被杀的。
有这绝笔在此,非但能证明出事地点在雁门关外,而且还能证明萧远山是自尽而亡的,他死了妻子,中原这边也死了十几位高手,双方也算扯平了。
当然,没有人找到萧远山的绝笔更好,所以有人做贼心虚找了一些泥土遮盖了一番,玄慈和汪剑通也只能视而不见了。
不管怎么说,这次的行动杀掉了一个辽国高手,为大宋消除了潜在的危机。
至于绝壁上写的那些话,是真是假谁又在乎呢?人都已经死了,唯一的活口就是这个应该叫萧峰的孩子。
智光和尚经过这次的事情之后顿悟良多,终于下定了决心出家为僧,以后再也不杀生了,他时常会想,以前自己杀过的那些所谓恶人,就真的十恶不赦吗?
玄慈和汪剑通结伴返回洛阳,两个大男人又如何懂得照顾孩子,就算花钱雇奶妈照料,也不是长久之计,最后玄慈出了个主意,少室山下有一对姓乔的夫妇很适合做这孩子的养父母。
等这孩子长大一些之后,再进少林寺习武,成年后加入丐帮还是留在少林由那孩子自己决定,既然孩子的生母是中原人,那这孩子就留在大宋吧,从此以后再无萧峰,只有乔峰。
汪剑通在了解了那对夫妇的情况之后也同意了,并且在心里存了收徒的念头,虎父无犬子,其父武功高强,这孩子的习武天赋也必定是不差的。
就这样,玄慈回到洛阳就把幼年萧峰送到了少室山下农家乔三槐夫妇处寄养。
而玄慈自己,这一路反思了许多,那女子惨死的情景和孩子的哭声,以及萧远山跳崖自尽的画面,让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发生这样的惨剧,他这个带头大哥难辞其咎。
还有那些在此战惨死的中原豪杰,自己以后该如何面对他们的亲人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5s 2.32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