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尘澜觉得这题实在难以作答,只需进入官场,所有的士大夫都或多或少会产生,对权势、对钱财、对美色,不一而足。一笔阁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人非圣贤,七情六欲乃是常情,又如何能抵御得了那些诱惑?然而,有却并不能让你肆无忌惮,不择手段。
人之所以为人,便是能约束自己,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否则岂非与畜生无异?
读书人饱读诗书,学习圣人之道,便是为了更好地约束自己。士大夫也都是读书人,常被圣人之言熏陶,然而当他们违背自己的道德,冲破自己的约束之时,往往比一般人更为出格。
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所有的官员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私心甚重,自然会将朝廷和皇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后,皇上或许是对朝中的乱象有感而发。
那些官员只想追名逐利,你来我往,暗下黑手,对皇上和朝廷又能有多少真心?然,此事有解吗?
不!杜尘澜认为无解。将才所言,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贪念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该如何舍弃?若能无欲无求,那早已成了圣贤。
如今朝中,清廉之官并非没有,但寥寥可数。而这样的官员,在朝中可有地位?皇上可能重用?
非也!他们只会受到同朝为官的官员排挤,甚至连皇上的面都见不着。
旁人三年任期满就能高升,然而你若是不同流合污,那就一辈子挪不了窝。更甚至,哪日见你碍眼,你又毫无根基,那便只能给别人腾地方了。至于你最后的归处,想来只有闲云野鹤。
若拿世家举例,那就更不可能了。世家之中,哪有清廉的官员?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世家,自然少不了人情往来。
皇上此言,杜尘澜结合时政,私以为会有怨愤的情绪在里头。但对杜尘澜来说,这恰恰是皇帝无能为力的表现。
当然,杜尘澜也并非觉得这些官员所作所为是为正确。但这是人性,谁都无法改变。
当你身处这乱象之中,你能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
身为帝王,权衡之术十分重要。只要朝中互相牵制,皇上掌控大局,不说高枕无忧,也不会如现在这般被动。如今朝中看似三足鼎立,其实这对皇上是有好处的。
当年那摄政王一家独大,就连皇上都要仰其鼻息度日,怎一个惨字了得?若是让皇上直接与摄政王对上,那便只有吃亏的份儿,也容易疲累。
既然如此,不若再扶持一方,让其双方互斗,皇上坐收渔翁之利才是最好的办法。而朝中三足,却有一足出于弱势。
这一足并非指皇上,而是指楚王一脉。楚王一脉不敢明面上使计,只敢暗地里下手,这就造成了明面上还是皇上与摄政王对立。
摄政王势大,这等局势对皇上自然不利,因此皇上也时常觉得疲惫与棘手。而楚王一脉又隐于暗处,时不时地进来搅个浑水,吃尽了好处。
杜尘澜之前仔细分析过,皇上如此被动,便只有两个法子解决暂时的困境。一是想方设法将楚王一脉引到明处,这才有三足鼎立的意思。广西
就如之前那次边关冒领功勋和奖赏一事,爆出了楚王和太后一脉的野心,还让他们损失了不少势力。日后,便可效仿此法,想方设法将楚王一脉拖到明面上。
然而,据杜尘澜所知,此事却非皇上的手笔,而是摄政王为了日后做打算,想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势力,顺便将了楚王和查太后一军而已。
且又为皇上表了忠心,偏偏皇上还得表彰摄政王。纵使皇上能安慰自己,楚王一脉损失了不少,是大好的事儿,但最后从填补上的官员来看,皇上也没占着多少便宜就是了。
摄政王一出手,就将楚王一脉拔出萝卜带出泥,元气大伤,可见摄政王确实能力非凡。
二是扶持一方势力,并不一定得与皇上是一条心,只需有能耐即可。摄政王若是被其牵制住,哪里还有精力与皇上对抗?再借机休养生息,培养自己的势力,此法才是最上策。
并且此法还能让楚王一脉捉急,插手不易,便是一举三得。
三足鼎立,其中任何一足,都不能是皇上。扶持出一方势力,皇上隐身在后,与如今的楚王一般,时不时地暗地里插手,让这三家对立,这才是权衡之术。
然而,答题时却也不能这般写。毕竟答卷都是先由阅卷管审批,之后才会将前十分呈与皇上过目,定下前十名的名次罢了!
若杜尘澜将这些写在了卷子上,不但得罪了朝堂官员,还会让皇上面上无光。他对皇上的性子不甚了解,之前他打听过殿试考生的考题与答卷,知晓皇上是务实的。
但帝王终究是帝王,哪里能明确指出帝王心中所想?
此题难就难在,不能实话实说,但还得答得出彩。不但要保持官员的利益,还得迎合皇上的想法,否则进了前十,皇上也不会钦点你为一甲前三。
杜尘澜的打算,是先将人性分析透彻,点出应该有的包容,并如何约束和制衡。之后再指责朝中个别官员的道德败坏,这才两方兼顾。
例如之前的镇国将军,不是现成的例子吗?在此当然不能影射所有官员,举出一例来警醒世人即可。
最后点出朝中官员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依律法办事。
人的贪念是无止境的,自然不可能杜绝,只有加大奖惩力度,这才能震慑住这些官员。此外,并无他法,毕竟谁也不能掌控人心不是?
皇上将视线投向了卷子,可他仔细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才发现,这竟然就是杜尘澜。
之前他从未关注过此子的容貌,没想到这杜尘澜竟然与顾玄瑧长得这般相像。
这杜尘澜究竟与顾玄瑧是何关系?皇上有些心神不宁,随后看了一眼杜尘澜起草的开头,不禁又皱起了眉头。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引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杜尘澜应用了《荀子》一文中的话,表明人性本是恶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56s 2.38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