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www.bixiale.cc,最快更新国势 !
第090章 全面战争
三次革命在民国历史上持续的时间很短,几乎相当于往大水塘扔了一颗小石子所造成的涟漪,但是无论是政治学家还是历史学家,都不敢忽视三次革命背后所蕴藏的深刻涵义。一笔阁 www.yibige.cc 三次革命的迅速平定,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度过了自太平天国以来不断下降的政治权威的最低点,经历了这个底部,号称中国自古以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经验又找到了基于规律的表现周期。虽然自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以来,清朝政府一直维持着弱势统一的格局,但谁都知道这种表面上的光鲜是骗不了人的。不说太平天国这种另立政权、分庭抗礼的行为,单就“东南互保”这种藐视中央权威的往事就足以让上位者郁闷不已。辛亥革命之所以能迅速成功,固然与清廷孱弱、袁世凯留力有很大关系,但根源却是自1840以来愈发堕落的全国秩序。在政治学家眼里,抛去正义性这种光环不论外,无论是二次革命还是护国战争其实也是地方势力反抗中央的实质;在历史学家眼里,元明清三代的大一统格局在20世纪之初面临重大的挑战,倘若三次革命没有这么顺利的结束,必然造成全国分裂或者藩镇割据(真实历史也确实如此)。三次革命的迅速结束,标志着中央政府权威的日益恢复,这无论对于全国的团结还是作为有秩序的社会其意义都是深远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中心不突出的大国里,一旦分裂必然造成最惨重的损失和倒退,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中国凡是获得大发展、国力强盛都是在中央政府权威最为旺盛的时候。
作为闹剧的三次“革命”迅速溃败不仅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府地权威,更让时任浙江都督的朱瑞处于一个异常尴尬的地步。从内心状态来说,朱瑞是倾向于冯国璋等人的主张的,作为一个政客。他自然不会被冯国璋等人所找的遁词所迷惑,他真正害怕的却是中央政府将手伸到他的地盘里来;当然,从理性来说,尤其是作为一个军人,他清楚地了解中央政府地军事威力。正是在这两种矛盾情绪的引导下,他抛出了“中立”打算,在他看来,冯国璋所谓的三次革命能否成功倒在其次。关键江浙一带素来是英国人的范围,中央政府要想迅速拿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战火延续的时间一长,这中间的变数就多了,自己打出中立的旗号,一方面可以观察形势,谁比较有利就倒向谁;另一方面也可以待价而沽,让两方面都费尽心思拉拢自己。但他万万没想到,三次革命戏还没有开场就已落下了帷幕。让人大跌眼镜。饶是他眼疾手快,在南京城破之日就通电服从中央,秦时竹也不打算放过他——彭家珍、商震、王云山数万大军在夺下南京、占领上海后,以泰山压顶地气势朝浙江扑来。
就在德军濒临列日炮台城下时,英国借口履行1839年条约义务。以比利时遭到德国入侵为由,向德国提交了最后通牒——“限在公元1914年8月4日23时以前,请明确回复:德国政府是否尊重比利时国中立地位?”
显然,箭在弦上的德国是不会理会这个最后通牒的。8月5日凌晨,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仍未得德国政府正式回复,便依照既定计划致函德国驻英大使:“因德意志帝国政府置大英帝国政府再三劝告于不顾,践踏国际公约、悍然进攻比利时王国领土,破坏其永久中立国地位。大英帝国政府为维护条约尊严,保护比利时王国独立和中立地位,自公元1914年8月4日23时起,对德意志帝国处于战争状态。”
至此。一战终于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的所有强国都席卷了进去。
英国的参战揭示了一战范围地继续扩大,但同时也造就了大英帝国在其余各个地区的收缩,三次革命的平定,固然是叛军内部分崩离析、国防军势如破竹的结果,但英国在华势力地放手同样让战争结束的进程加快,而原本涉嫌三次革命内幕的日本方面也出乎意料的没有行动,同样让人感觉怪异。当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为了“昭示”中国政府专注于内部事务的解决。外交总长陆征祥根据秦时竹的指示发布了公告。宣布中国执行中立政策,同时声明:1、中国政府对欧洲各国在华侨民和所属机构予以一视同仁的保护;2、各国不得利用中国租借地领土用于军事目的。更不得攻击他国;3、参战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攻击中国领土。声明是发出去了,可帝国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把中国的立场、声明、宣言等放在眼里,这一次究竟有多大的效力,陆征祥也是忧心忡忡,在原本的平衡和制约因为大战被打破后,他最为担心的就是有些国家借机生事。在私底下,德国对中国的政策表示了感谢,并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赔偿德国用于开发青岛的建设资金和另外提供一个优良港口,德国方面愿意和中国政府商量归还青岛地事宜。虽然知道这是德国人地缓兵之计,但终归有一线收回的希望,陆征祥倒是天天和德国方面密谈——这要是能做出成绩来,也不枉吃了这么多年地外交饭。
出于外交人员的敏感和政治洞察力,陆征祥在领受任务时也向秦时竹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日本一贯对胶东地区虎视眈眈,现在德国既陷身于欧洲,恐怕将有出人意料之事发生。”
但秦时竹的答复却让他有些奇怪:“先抓紧和德国人谈,日本方面我另有办法。”虽然看不出是什么办法,但纵观这些年来秦时竹纵横捭阖的水平,陆征祥相信总统不是在打马虎眼,说不定又有什么妙招!
事实也确实如此,日本这个不安分的邻居虽然一直以来都标榜“中日亲善”,但凡有头脑的都是将这句话反着过来理解的。况且。日本也正在策划对华新阴谋,标的却是不谋而同——青岛。在英国对德宣战的消息确实之后,日本高层吵成一团,为参加哪一集团而起了争执。以山本首相为主导地海军势力在外交倾向追随英国,认为应该迅速表明态度,以便将来捞取最大权益;陆军方面则代表了长州派阀的利益,不仅在争夺政府主导权上和山本等人有分歧,在是否对德宣战的问题上更是持有激烈的否定意见。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以德国为仿效对象,无论宪法、陆军、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力求模仿德国,因此这部分势力对德国的军事实力很有信心,认为应该先观望一段时间,待到时局更趋于明朗的时候再宣布日本的态度。
如果不带偏见地说,在日本的决策层中,海军总是相对陆军要更有远见、更有大局观一些,海军抓住了陆军急于扩张势力、急于赢得更多胜利以显示实力地心里。以批准陆军在5年内增加2个常备师团为代价,换取了陆军对于参加协约国集团的支持。当然,海军和陆军的矛盾总是相对的,他们在对外侵略扩张、掠夺更多土地和资源上有着更大的一致,海军盯上了德属太平洋群岛和青岛这个优良海港。而陆军则看上了胶东半岛和胶济铁路,同时不放弃在有利时机下对于山东全境的控制。套用参谋本部的个别激进分子话语,控制了山东半岛和关东州地区后,日本如同一把钳子能将北京钳制住。一旦中国政局出现大的动荡和变局,日本将大有可为,实现大陆政策地计划也绝非空中楼阁。当然,两派势力还在其余地方保持了一致——对中国政府的警告和严正声明置若罔闻,似乎和没听见一般。
虽然对德战略并未公开化,但日本这架疯狂的战车已开始启动起来。
虽然得到德军进攻比利时、围攻列日要塞的消息,但法军出于一贯的盲目,并没有看作是德军地攻击重点。时任法军总司令的霞飞踌躇满志地按照早先拟就对德作战的第17号计划。准备沿德法两国240公里边界进军。霞飞的盲目自信更是加剧了这种空想——它置德国在列日城下地动作不顾,反而命令部队迅速朝阿尔萨斯和洛林进发,准备渡过莱茵河,与俄军会师柏林。
德军依照既定计划继续猛攻列日要塞。德国之所以能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不是天性浪漫、花头花脑的法国人所能比拟的。
自从参谋本部搬迁至科不伦次后,小毛奇将作战筹划及一应军务都皆委托副职冯·施泰因将军全权处理,自己则静候比利时方面的消息。以便更好地思考下一步战略部署。马斯河部队每隔半小时即发来电报。起先一切顺利,但列日要塞果然名不虚传。在消耗近6万发各种类型的炮弹后,炮台仍然纹丝不动
接到报告的小毛奇感叹道:“想不到比利时人真的铸造了如此坚固地堡垒,这几百万马克倒是花得不冤。”立即起草电文催告督率“大贝尔塔”直属重炮部队的鲁登道夫加速前进。鲁登道夫全名埃里希·鲁登道夫,平民出身,年龄不大,亦没有显赫战功,在历来重视军功、资历、出身的德*界并无突出之处,换作一般人,根本就不入小毛奇的法眼。但鲁登道夫曾在参谋本部任第二部部长,负责动员计划的起草,当时他直言不讳地建议小毛奇增加30万常备军,另组3个新集团军。这一计划因为要占用不少军费,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但小毛奇经过考虑认为建议颇有道理,到法德正式宣战时用兵果然宽裕了很多,以至于有足够的本钱修改史里芬计划。虽然修改的举动并不明智,但鲁登道夫地先见之明让小毛奇颇为欣慰,一直想予以重用,直到大战爆发,毫不犹豫地将总参谋部直属特别重炮部队让其统帅。
8日上午,列日要塞弗莱龙炮台阵地前,德军升起了硕大地齐柏林飞艇作为观测基地,鲁登道夫和埃姆米希则紧紧盯着“大贝尔塔”巨炮动静。这一天上帝是站在德国人一边的,几门巨炮轮流发射,到第8发时,不偏不倚正好命中弗莱龙炮台顶部正中。飞艇上地观测员看得清清楚楚,只见弹头从高空落下,借助惯性和重力,径直穿透3米厚的混凝土顶盖,然后延时引信引发了炸药在炮台内部炸裂。所以,这一次的爆炸烟尘较前几次都要小,回冲上来的时间也要长一些。没等观测员发回消息,富有经验的炮兵指挥官已经在狂呼,“击中啦!击中啦!”
不多时便有确切消息传来:“炮弹正中炮台顶部,贯穿之后在其内部爆炸,一部分天花板崩塌,炮台附近已着火,并有零星爆炸声,可能是其余弹药殉爆。”
“继续发射!”随着鲁登道夫的命令,炮台被连连命中,在挨了4、5发炮弹后,整个炮台终于支撑不住,如同纸糊的房子一般倒了下来,德国在巨炮的协助下,仅用了一个星期就攻克了列日要塞,比利时人为了保存实力,下令全军主力移师安特卫普,让出南下通道,打开了通往法比边境的大门。
与此同时,在霞飞的狠命催促中,法军第1、2集团军共11个军,60余万部队排成密集进军的态势,浩浩荡荡地沿着孚日山脉各隘道杀出。德国守军寡不敌众,略做抵抗后便全线撤退,法军一路追击,每日深入10多公里,不到五天前锋已抵达莱茵河边。
从整体战略态势上观察,就可以发现一个相映成趣的现象——德军和法军都向对方薄弱至极的一翼挺进,都力图深入对方腹地、占据重要目标来迫使对方另一翼返回或停止进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哪一方的主力能先期达到自己的目标并迫使对方放弃其预定目标,这场战争便已胜利了一半。法军拼命朝莱茵河挺进,德军则马不停蹄地朝法比边境进发。
虽然法比边境的迅速推进让威廉二世很满意,但法军的咄咄逼人也让其觉得不安,他特意赶到总参谋部,问道:“听说霞飞已将法军主力开进至莱茵河一线,妄图觊觎柏林,阁下有何对策?”
“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我军原本安排的实力就不雄厚,落败在情理之中,我并不担心霞飞继续进军,那样还没等他进抵柏林,巴黎恐怕都已落入我军之手,我只担心他通过比利时战役明白我军战略意图和目的后会迅速回师,因此我打算派一支部队前去拖住法军主力”
“需要多少兵力?”
“从总预备队中抽调4个师组成右翼特别支队以完成这个任务,至于人选”小毛奇意味深长地扫视了仍留守的众将一眼,鲁登道夫感觉信任的目光直在自己的脸上打转转,难道到了挺身而出的时候?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7s 2.31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