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萧奕到来,坐在了首位。
“殿下,臣非心下担忧西方之强盛,而是以西方之形势复杂,很难让大乾移民过去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啊!”包拯第一个站出来,他也不太支持移民之策
萧奕似乎笑了一下,不知道在笑什么。
狄晏道:“包阁老严重了,富贵险中求。”
“西方再乱,还有大乾的交易所和大乾的海军庇护,可凉山再怎么安稳,这里却养不了百姓。”
萧奕也是对汉中凉山这么一块地方有一些头疼。
前世就有所听说。
如今他真正地面对这么一块地方的时候。
也是有一点儿束手无策。
懒。
是真的懒。
无知,也是真的无知。
萧奕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迁徙出去,到了西方,大乾给足了他们发家致富的条件。
再加上,大乾的威望,大乾人已经在当地成为了上等人。
他们过去,就算是懒,也可以有条件让西方的大地养着他们。
等到受到西方的影响,也会改变他们的惰性吧。
一代不行。
那就两代、三代。
这些人不仅仅可以作为大乾移民西方的先遣部队,也就是排头兵,还能减轻大乾本土的压力。
汉中之地也就不需要扶持凉山了。
这种法子。
其实还能用到很多地方。
支持移民的和不支持移民的争论不休,还有一些,则是保持中立。
这些官员,也都是喜欢先观察形势,又或者是揣摩监国太子心思的人。
只有等到看清楚了,揣摩到了。
才会在最后站出来,做出表态。
朝堂之上。
也少不了这些人。
他们也并非是完全见风使舵,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墙头草。
大部分,那都是保持着理智和自身的为官之道。
“殿下!”张柬之已经不想和狄晏等人争论,转向萧奕道:“倘若要向西方移民,可有考虑过大乾的百姓愿不愿意离开故土,愿不愿意远航到西方之地?”
狄晏道:“西方雨水充沛,优胜江南,汉中贫瘠之地的百姓,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到了西方,那就是上等人,在大马革士等地,连吃饭都可以不给钱。”
“想来,他们肯定是愿意的。”
包拯无奈,道:“可这么一来,大乾又该如何管理移民过去的百姓?”
“难道说,就要对他们不管不顾?”
“这岂不是直接告诉天下人,只要是移民到了海外之地,那就不再是大乾人了嘛。”
“不对。”
萧奕终于开了口,道:“他们依然是大乾人,也依然接受着大乾的治理。”
“因为大乾在海外建立了交易所,以后,交易所会越来越大。”
“甚至是可能成为西方最为繁华的地方。”
“若是不移民过去,难道说,大乾建立起来的繁华交易所之地,就让西方的百姓住在那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大乾可不是大善人。”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大乾的百姓过得更好,而不是让西方的夷族人过得更好。”
“当年,移民东瀛的时候,你们也有过反对,现在看看,大乾的百姓们在东瀛那边过得如何?”
可以说。
当年移民到了东瀛那边的大乾百姓,在东瀛那边真的是过得人上人的生活。
可以买下奴仆,然后让他们种地、让他们挑水、让他们打扫房间、让他们养猪养羊。
大乾的百姓到了东瀛,直接就成为了当地的大地主。
到了后来。
更多的人想要移民到东瀛。
甚至是出现了不少的偷渡者。
因为他们听说,到了东瀛那边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过嘛。
偷渡者远远是比不上真正经过官方移民过去的人。
因为经过官方移民过去的,他们上交了自家的田产、地契等等,上交印花税,就可以移民到东瀛,并且得到大乾东瀛交易所指定安抚。
还能得到大乾东瀛交易所的帮扶和庇护,只接受大乾东瀛交易所的治理。
就算是在东瀛那边犯了法,也只是接受大乾东瀛交易所的问罪、定罪、处罚等。
大臣们也看出来了。
太子殿下这是铁定了要行移民之事了。
当即,就有不少官员站出来支持,指出了凉山之地的现状,以及以后的影响,又道出了移民的各项好处。
八月十七日。
凉山等地的百姓,过完了中秋,开始收拾家当。
按照规定,连锅碗瓢盆都不必带,轻装上阵,跟着官吏们一起到达东南的码头,坐上舰船,前往西洲。
那里,他们可以得到一座豪华的房间,每家每户还能得到一笔安家费,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田产,然后还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愿意移民到西洲的,还是要移民,到越南等地,不能在凉山这个贫瘠的地方继续安家。
说白了。
这个地方确实比较贫瘠,土地并不是很肥沃,种植一些农物,收成都比较低。
只有想办法,把他们迁徙出来。
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当他们看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第一代不行,第二代也会因为眼界被提高,因为大环境的不同,也会有所改变。
到了第三代,可能就能端正价值观了。
不然。
大乾就一直存在一个贫瘠之地,就一直存在一个困难帮扶的任务。
以后,大乾还会有更多的移民。
占据土地肥沃之地养民,而不是让百姓们守着苦寒之地度日。
第一批的移民,其实并不是很顺利。
毕竟,凉山的百姓都是没有坐过船,也不会水。
一路上,也出现了不少状况。
好在。
最后还是完成了第一批移民。
而大乾远洋交易所,也开始在大马革士和君士坦丁堡之地开始建造。
大乾正在通过贸易,一步一步带动整个世界的发展。
而大乾内部原本存在的贫富差距的矛盾,也因为移民而减弱不少,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
随着水泥的质量在一步一步提高,并且开始推广,大乾各地开始出现了六层、七层、八层,甚至是东都洛阳,出现了十层楼的高建筑。
贞元三十一年,大乾人口提升到了五千八百万余。
这个数据,让大乾的朝臣们都惊叹不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ubiqu.com。笔神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5s 2.32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