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 第二十一章 李龟年

    李隆基深通兵道之人,他深知战场上的事情,不仅不以为忤,反倒是挺欢喜。

    将士们的吃相虽然难看,却是透着一股虎气,这正是唐军能够灭国数十的原因所在,要李隆基不欢喜都不成。

    群臣中有不少人不住皱眉头,嘴裂得更厉害了,已经形诸于色了。

    “李昌国,给朕说说,这仗是如何打的?”李隆基冲李昌国道。

    吐蕃之地,华夏数千年未收入版图,这次平定吐蕃是千古伟业,其中有很多精彩、惊险、动人心魄的大战。虽然有不少已经传开了,群臣却是知道,远远不如李昌国个谋划者、推手讲述动听,无不是竖起耳朵,凝神静听,生怕错过一个字。

    李昌国应一声,开始讲述起来。

    李隆基听得特别仔细,耳朵竖得高高的,神情专注,不时询问。听到紧要处,忍不住赞叹,大声赞好。

    李昌国虽然不是讲故事的高手,倒也条分缕析,清楚明白,很是动听,很是惊险,时不时就会引得群臣惊呼。

    “了得,了得!”李隆基击掌赞叹,笑道:“虽然朕早就看过军报,也听过传闻,却与你的讲述差得远。要不是你说,朕哪里想得到,平定吐蕃是如此的惊险,如此的艰难。”

    “是啊。”陈玄礼接过话头,得意的一扬下巴,道:“虽然平定吐蕃一战困难,谁叫有我们龙武军参战呢?”

    龙武军这次立下大功,陈玄礼自觉脸上有光,几乎是唱出来的。

    “陈老儿,你不说,没人不知道,用不着你大吹特吹。”李隆基的心情极度之好,调侃起陈玄礼了,引来群臣一片笑声。

    自从龙武军立功后,陈玄礼的尾巴就翘上天了,逢人就说,见人就讲,四处宣扬,生怕人们不知道似的,群臣早就听了不知道多少回。

    “李昌国,你们这次打得不错,竟然把吐蕃平定了。”李隆基的身子前倾,离李昌国更近了,笑眯眯的道:“吐蕃之地,华夏数千年未能收入版图,竟然成于朕之手,朕想想就欢喜不已。”

    “这都是陛下雄材大略,信任臣等。”李昌国回想起整下平定吐蕃一事,李隆基的功劳不小,忍不住赞叹。

    他的谋划虽好,却是成功姓太低,无异于一场赌博。要是换个人的话,肯定会犹豫再三,不会采纳的谋划。李隆基不仅采纳了,还放手让李昌国他们去做,要什么给什么,这实属难得,无论怎样赞叹都不过份。

    “陛下英明!”群臣也赞同这点,齐声赞扬。

    这颂扬与往昔不同,是真心的颂扬,李隆基当然听得出来,大是欢喜,右手一拍李昌国肩头道:“李昌国,你说,朕平定了吐蕃,朕之功业比起秦皇汉武如何?”

    秦皇汉武虽然为后人诟病,毁誉不定,不过,却是中国古代帝王的两根标杆。很多人骂秦皇汉武,却是不得不承认,这两人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很伟大。两千年过去了,无数人物在模仿,却是无法超越。

    李隆基如此说话,实在是他太欢喜。然而,他的功业虽然大,要与秦皇汉武这两位开创中华民族格局的伟大帝王比起来,仍是有所不足。

    当然,李昌国不会实话实说,而是笑着道:“陛下,臣以为,此等事臣不敢置喙,丹青史书就是最好的评价。”

    “李昌国,你休要胡说。”杨国忠一直对李昌国不爽,终于抓到李昌国的小辫子了,大声喝斥:“陛下功盖三代,远超秦皇汉武,你竟敢胡言乱语。”

    李隆基的心情极度之好,本是讨一个好听的说法而已,按理说,只要稍懂点人情世故的人都会凑凑趣趣。李昌国的话的确是与李隆基的期待不符,群臣为李昌国担心。

    陈玄礼就要为李昌国开脱,却见李隆基哈哈一笑,道:“好个李昌国,朕本想讨一欢喜说法,你竟然不给,惜字如金啊。不过,这才是好样的,诤臣自古便如是。”

    杨国忠大为失落,多好的中伤李昌国的机会啊。

    “丹青史书才是最好的评价,这话很有理。”李隆基笑眯眯的点头,道:“秦皇汉武为后人诟病,然而,谁也不能否定他们的丰功伟业。由是可见,自古以来,帝王的功业不是因为臣子说好就是好的,不能因为有人骂你是坏的就一无是处,而是记在丹青史书上,任由后人评说,这才是真的。”

    “陛下圣明!”李昌国这次是真的服气了,李隆基是个明白人,并不因为自己平定了吐蕃而沾沾自喜。

    “朕的功业是很大,可是,却不能与秦皇汉武相比,因为他们开创的是格局,华夏的统一格局。”李隆基也是个明白人,笑道:“若是朕能把大食灭了,那样的话,朕之功业才能超过秦皇汉武。”

    开创格局之艰难,远远胜过征服吐蕃。

    “好了,不说这事了。”李隆基挥挥手,接着问询一些细节问题。他最感兴趣的就是从天而降攻打破壶口一事,掏根掏底的问。

    这事有些超过李隆基的认知范畴,李昌国费了好一通口舌,才给他解释清楚。

    李隆基问完了,群臣又问。不多一会儿,李昌国、郭子仪就给一众大臣围了个水泄不通,问东问西。李隆基笑眯眯的看着,听着李昌国、郭子仪为他们解释。


    李昌国、郭子仪这里要位高权重之人才能前来问询,一般的大臣不可以有此等资格,他们转而来到将士们身边,问来问去。

    对于此等事,将士们是百说不厌,有问必答,而且他们是粗喉咙大嗓子,跟打雷似的,震得群臣耳朵嗡嗡作响。群臣虽是生厌,却是好奇心太盛,只得强忍着。

    时间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一转眼,竟然到了天黑之时。

    “时间过得真快。”李隆基笑呵呵的,抬头一看,竟然天黑了,挥手道:“摆宴。”

    太监、宫女、杂役忙碌起来,没多久,就把酒菜摆上了。

    李昌国放眼一瞧,好家伙,这酒宴完全不同。朝臣面前多是菜碟,而将士们面前是大盆大小盆,好象喂猪似的。

    群臣看看自己面前的盏碟,再看看将士们面前的大盆小盆,不由得窃窃私议。

    “你瞧,那么大一盆,跟喂猪似的。”

    “一群大老粗,大字不识,只会吃饭。”

    群臣多为文人,他们的饭量有限,这吃食当然不会太多。而将士们却是个个饭量极大,一个人能当好几个。更有饭量大的,可以顿餐全羊,谁叫他们训练、冲杀很费体力呢?

    将士们看在眼里,大是满意,露出会心的笑容,偷偷私议。

    “还是陛下圣明,知道我们的饭量大,给我们用盆。”

    “盆装才吃得过瘾,要是用盏碟,太没劲。”

    “我们是粗人,有的是粗喉咙大嗓子,大盆才带劲。”

    听着将士们的议论,不少大臣忍不住笑出声。

    李昌国和郭子仪、李光弼对望一眼,很是满意的点点头。李隆基能想到这方面,着实细心,体帖,怪不得他麾下能人无数,大唐之军能够纵横无敌。

    “将士们:你们凯旋归来,朕为你们庆功了。”李隆基站起身,站得笔直,开始训话。

    “刷!”所有人站得笔直,静听李隆基的训话。

    “今晚上,是属于你们的,你们放开了吃,放开了喝。”李隆基右手一挥,极有气势,道:“你们是战场上的勇士,就把这里当成战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李隆基的训话并不长,通俗易懂,若他说些文绉绉的话,将士们反而听不懂,如此说话,深得军心,将士们个个喜上眉梢。

    “干!”李隆基端起酒杯,冲将士们遥遥举杯,一仰脖子,喝干。咂吧着嘴唇,意犹未尽,睁大眼睛打量场上光景。

    他看见的是两种不同喝酒的风格。群臣是慢慢的以唇就杯,斯斯文文的喝干,中规中矩,不失一点礼仪。

    而将士们却是不管那些,跟十天半月没有喝酒的酒鬼一般,闪电般喝干酒。

    群臣把酒喝到嘴里,还要慢慢品味一番,仿佛他们是品酒大师似的。而将士们却是咕噜一声就下肚了,惹得一众大臣直皱眉头。

    这是御酒,好不好?全是佳酿,得慢慢品。象将士们那般喝御酒,那是牛嚼牧丹,浪费。

    还有更让群臣不爽的是,将士们一杯下肚,大声赞好酒,声音响亮,如同打雷。然后抓起酒壶就斟,斟酒就喝,喝了再斟,一杯接一杯,就没品过。

    李昌国看在眼里,和郭子仪、李光弼对视一眼,摇头苦笑。军中喝酒,都是这样的,要他们象群臣那般饮酒,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少数大臣和李隆基看得不住点头,大多数人大臣是当猴戏在看。

    “李龟年呢?叫他献歌舞了。”李隆基坐下来。

    旨意一传下,只见一队梨园弟子,在一个中年男子带领下,带着乐器到来。

    这个中年人约莫四十来岁,身长甚高,人长得很清秀,让人一见就生出好感。

    “大音乐家李龟年?”李昌国大是讶异,坐直身子,睁大眼睛,准备欣赏李龟年的音乐。

    李龟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能欣赏到他的作品,那是何等难得。

    (未完待续)



第二十一章 李龟年  
相关:  大汉帝国  超级科学家  大宋兵器谱  望气师  重生之宋武大帝  无良科学家  大秦帝师    绝代神主  天降鬼才  我在异界有座城  死亡作业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大唐天下第二十一章 李龟年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4s 2.2726MB

搜"大唐天下"
360搜"大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