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简烜依次翻看了儿子们的报告,评估这些孩子们的思想倾向。
他们这种思想倾向若是广泛传播,乃至直接应用到中央和地方治理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然后依次给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批复,指出他们的分析和建议中的不合理处,不稳妥处,但没有直接批判任何一个儿子。
没有直接说他们的分析和建议是错的,没有告诉他们不能那么干,只是去分析那会造成什么后果。
这个回复的过程,也算是继续给儿子们上课,而且是单独的针对性的讲课。
朱简烜给儿子们提出的问题,给儿子们安排的任务,全都可以算是继承人考核的一部分。
而这种考核是累积淘汰式的,明面上繁荣结果也只有通过和淘汰两个。
不过对于任何单独的一次提问和讨论,都没有强制淘汰比例,不是必须要淘汰特定人数。
除非某个皇子的思维明显有大问题,而且是连续多次表现出类似的问题和缺陷,否则不会轻易淘汰他们。
就像朱靖坚那样,天生杀性极大,而且没有自知的情况下,也会有多次机会确认情况。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考察,在朱简烜的心目中不断积累印象分。
按照朱简烜年轻时候的考量,会根据儿子们的表现,不断的给他们累积赋分,最后选出一个总体最合心意的当继承人。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天下局势和心态的变化,朱简烜对继承人的规划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现在朱简烜不准备单独选出一个继承人了,而是将绝大部分有能力的儿子都筛选出来,让他们在自己未来构建的体系之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
这一次的考核也是全员通过,只是不同的回答累积的印象分不同。
朱简烜儿子们的报告很多,而且是陆陆续续发到的,不是同时送过来的。
朱简烜平时还要处理别的事情,收到报告了就批了送出去,断断续续的看完回复完毕,时间也来到年关了。
各部衙门放假了,除了留守值班和执勤的人员之外,大部分外地的官员和将领都回老家了。
最近这些年,由于交通越来越便利,朱简烜还专门给了合适的假期,曾经过年不能回老家的官员现在都能回家了。
再加上朱简烜主动控制顺天府城的居民,现在真正能在城内落户的就是宗室和勋贵以及少量退休官僚。
就算是已经落户的这些人,如果他们老家在外地的,过年期间也可能会回乡去跟宗亲团聚。
顺天府城内的大部分居民过年的时候都会离开,过年期间的顺天府城格外冷清。
以至于最近这些年,已经在顺天府安家的宗室勋贵们,也会在过年期间开车去热闹的地方游玩了。
比如说最近的通州和房山,稍微远一点的永平和天津,甚至有人直接跑南方去过冬。
这就导致顺天府城内更加的冷清了,过年期间的鞭炮声都稀稀拉拉的。
现在顺天府比朱简烜前世的大城市“季节性”还要强。
不过朱简烜在过年的时候,把留在顺天府的高级宗室、勋贵、官僚们聚起来,在北苑新宫吃饭放烟花。
还让宫中和民间的艺人来表演节目,还用录像设备录下来广播出去。
让不能来现场的人也有机会看。
大明现在已经有了广播电视系统,但是应用的范围也还不是特别广泛。
朱简烜搞这种晚会也算能起到宣传作用。
有了电视机,就能跟皇帝看一样的节目了,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噱头。
除夕过后,天工二十六年正式开启,世界各地的官民百姓们,开始用各自的方式走亲访友。
大明朝廷和藩国统治的地方,包括大明本土、南洋、澳洲、西域、印度、天方、非洲、霖洲、美洲等正常过年。
其他已经成为大明藩属国的欧洲国家,无论官方也民间也开始在大明春节前后搞庆祝活动。
新年开年后的各种活动中,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朱简烜的生日。
朱简烜度过了自己四十九岁的生日之后,过年期间的漫长假期结束,官僚和将领们返回岗位。
天工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的朝会开始后,朱简烜就让李锐出来宣读几份圣旨。
首先是责令户部负责控制减少童工,鼓励寡妇改嫁,扩建孤儿院、养老院,扩大养老保险等新改革事宜。
这些基本都是朱简烜去年考虑好的,从儿子们的建议中提取出来的安排。
下面的官僚们听到这些安排,有的恍然有的感觉疑惑,有的隐约猜到了什么,也有很多完全无法理解。
因为朱简烜这些新政令,基本都会有增加人口的效果。
最典型的就是鼓励寡妇改嫁,守寡的女子多半不会再生育,但是改嫁之后多半会再次生育。
通常都是人口非常稀少的时候,朝廷才会专门鼓励寡妇改嫁。
比如说西汉初年和三国时期。
甚至在需求最为迫切的时候,已婚女子跟丈夫分居的,都会被官员拉去改嫁。
曹魏时期搞出过把出征士兵的妻子拉去改嫁的事情。
不能让女人的肚子闲着。
等到人口过多的明清时期,朝廷和民间都会鼓励守寡了。
但是大明现在的人口状况,皇帝和朝廷的官员们都很清楚啊,大明本土就是人口太多了。
人口基础庞大,增长速度也不断飙升,现在一年都快三千万了。
所以朝廷这些年一直在组织海外移民。
情况都已经这样了,皇帝却还要鼓励寡妇改嫁?这不是自己给自己上强度吗?
就算是一部分官员知道,皇帝让大皇子去调查江南女子科举的内情了,也一下子猜不到朱简烜的真实思考逻辑。
他们就是以为,皇帝觉得寡妇有钱还没有固定的丈夫,就容易生出各种事端,所以才会这样安排。
实际上朱简烜盯上的是工厂和商行,最先进入工厂和商行做工的就是底层的寡妇。
不过这件事情倒没有引起官僚、勋贵们的注意,就觉得这单纯就是为了平复寡妇科举相关的影响。
李锐的第一份圣旨读完,相关部门的官员一起躬身领旨。
李锐去宣读第二份圣旨。
根据大皇子朱靖坚在江南地区的考察报告,首先做出对女子学校和女子科举事务的明确规定。
在此基础上责令李锐和汪莱,在科学院和工程院之外,筹建独立的教育院。
教育院负责管理所有的学校和学生事务,包括曾经的所有的生员及以上有功名的百姓。
学校体系内的各级结业考试,以及新设立的女学事务,也由教育院自行负责。
同时负责编撰大明工程技术说明文档、大明各级学校的教科书。
以上诸般事务,在教育院下设立不同部门负责,科学院和工程院相关人员通力协助。
设科学院大学士、工程院大学士、教育院大学士,三院主官默认加对应大学士衔并入内阁预机务。
三院主官均由工匠系统出身的官员担任。
以后三院事务相关的奏章,由三院大学士专门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和传达。
以后礼部只负责传统形式的科举。
这份圣旨宣读出来之后,现场的所有宗室、勋贵、官员、工匠们都是满心的惊愕。
设立女子学校并开办专门的女子科举,这两件事情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朱简烜借着这件事情做的权力调整。
这首先是再次调整了礼部的权力和职责,主要是把学校和学生的相关事务摘出去了,还将科举相关事务一分为二了。
同时正式拔高了科学、工程、教育三院的地位。
朝廷的其他部门主官侍郎,以及分管几个部门的尚书们,能给皇帝直接上奏章,但不能自行带着奏章直接去找皇帝。
他们的奏章要让通政司公开传递,要让内阁主动参与相关讨论。
还是因为现在的朝廷部门太多了,皇帝对各部门的主官都不是很熟悉,经常要让内阁先给皇帝介绍情况。
朝廷各部机构的地位在内阁之下。
各部的侍郎甚至分管多个部门尚书们,总体的地位也都在内阁大学士之下。
以前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主管工匠,李锐和汪莱等人作为皇帝的亲传弟子,能以私人的形式直接去找皇帝说事儿。
但那种形式不是官方的。
现在皇帝的这份圣旨,在官方层面正式给了三院这样的特权。
三院主官身份直接就是大学士,不光明确可以直接去找皇帝报告,还要排除其他大学士的参与。
而且三院直接多了三个固定的大学士,天工朝的大学士数量虽然较以往变多了,但也从来没有超过十个过。
现在三院的主官直接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
以后三院就不是三个常规的朝廷部门了,而是介于内阁和部门之间的机构。
现场的宗室、勋贵、官员们,心中都觉得皇帝实在是太偏爱这些工匠们了,只能说真的不愧是天工皇帝。
但他们心中也都是服气的,天工皇帝能当上皇帝,大明能有现在的成就,工匠们确实功不可没。
朱简烜也一直以来就是摆明了忠实工匠,倒是让大部分人员都没有往别的地方想。
实际上,朱简烜的这种调整,是开始尝试构建新的权力构架了,这是给自己去世之后的大明准备的。
欧洲和美国有三权分离,神洲的分权逻辑与欧美不同,分权制衡的思路也不一样。
神洲的教育和科举,直接关系到整个整个官僚体系更新换代,而官僚体系又是神洲帝国政治构架的基础。
神洲的教育考试相关事务非常重要,至少可以与欧美立法体系相提并论。
所以朱简烜要构建一套相对独立的教育考试系统。
让教育院主管新式学校教育和考试,同时让礼部继续保留传统科举考试系统,两者之间也产生一定的对抗作用。
未来学校科举系统出身的官员,与传统科举体系出身的官员,很大概率会形成具有一定对抗性的阵营。
与此同时,朱简烜自己判断,自己去世之后,工匠们的地位很可能会迅速下降。
自己要为了这种应激式的下降提前做好对冲式的拔高。
大部分工匠们不擅长权力斗争,自己要在活着的时候给他们时间,形成类似学阀的既得利益群体。
所以把教育、科研、工程这些有相关性的权力、人员、资源绑在一起炼化。
这个体系的天然骨干就是自己的徒子徒孙们。
把传统的技术工匠师徒传承与学校相结合,扩大到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规模。
朱简烜的声威和权力前无古人,也很可能是后无来者的了。
现在除非是强行大幅度砍掉宗室、勋贵、官僚们的到手的利益,把追随自己的既得利益者全都打到对立面。
否则对于各种常规调整性质的改革,都不会遇到什么实质性的阻碍。
就算是会让很多人的利益受损,但只要不会动摇他们的地位,他们也都会选择承受。
因为一直以来,无论朱简烜的计划多么的离谱和不可思议,最终的结果基本都是他们大获全胜。
就算是有人短暂的损失了一些利益,最终也会获得更加长远的巨大的利益。
大明的官僚、工匠、勋贵、宗室们已经形成路径依赖了。
在朱简烜的计划遭遇巨大的失败,他们本人也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之前,他们现在的思维定势不会改变。
所以朱简烜的现在的改革基本可以为所欲为。
就算是现场的官员们心中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听完李锐宣读的皇帝圣旨之后也全都恭恭敬敬的领旨照办。
朝会结束之后,各部门的官员马上开工,优先干皇帝新安排的活儿。
朱简烜的两大弟子,汪莱和李锐俩人,负责组建新的教育院,从礼部手里接管原有的学校相关部门。
朱简烜这个皇帝,在臣子们忙碌的时候,也在继续构建和完善自己的改革计划。
朱简烜现在自己当皇帝的时候,无论大明的政府构架是什么结构的,自己的命令都能被良好的贯彻执行。
这是自己个人的巨大威望和权势造成的,不能说明现有的权力构架是不是合理。
等到自己离开之后,行政体系否能继续相对稳定高效的运转,就是构架本身的合理性决定的了。
虽然朱简烜现在的政令毫无阻碍,却要以就算没有自己的威望影响朝廷也能稳定运行为目标,做全面的改革。
从天工二十六年开始,朱简烜开始陆陆续续的发布各种诏令,调整和改变朝廷上的权力和事务流程。
比如对标三院大学士,给大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都加大学士身份,就职之后默认进内阁参与机务,也都直接向皇帝报告。
这是将司法体系和监督体系,都从传统的政务体系之中彻底剥离,作为两套独立的系统自行运转。
相当于把法院和检察院独立出来,提高到与行政机构接近的地位。
又把勋封部改勋封院,同时设勋封院大学士,也直接进内阁参与机务,直接向皇帝报告勋封事务。
这件事情的影响更小,勋封部本来就高度独立,勋封部的主要官员也全部都是勋贵,专门管理勋贵事务,与常规政务无关。
与此同时,大理寺卿、都御史、勋封大学士的设立,让科学院、工程院、教育院的地位不再那么特殊。
普通官僚们开始觉得,皇帝是要调整朝廷部门构架了,不是专门提高工匠地位。
在心中稍微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同时开始担心接下来还有更多的调整,未来几年他们可能会非常的忙碌。
本来已经基本形成惯例的各种办事流程,可能都要被打乱了重新梳理了。
但天工皇帝想干的事情,没有人敢阻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ubiqu.com。笔神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7s 2.374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