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和纪昀去而复返,朱简烜就没有去接待他们,而是让段玉裁去处理了。
和珅说完了乾隆的要求,段玉裁直接摆手说:
“这种条件,我们大王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两位请回吧,什么时候想好了再来。
“我们可以耐心等等,你们也可以继续耐心等等,说不定会有援军来解救你们呢。”
和珅顿时就有点绝望,就自作主张提了个条件:
“那我们直接退到美洲如何?”
段玉裁还是直接摆手:
“你们要成为大明的臣子,那你们应该生活在什么地方,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爵位和地位。
“都是大明决定的,而不是你们自己索要的。
“所以我们大王要求,你们必须直接开城投降,没有别的条件可以谈。”
和珅也终于完全明白了,这个吴王的态度是:我可以看心情给你待遇,但你不能自己要,你要什么都不给。
和珅有些绷不住了,主要是面对的不是吴王,而是一个臣子,就稍微大了一点胆子:
“什么条件和保证都没有,我们没办法说服万岁爷投降啊。”
段玉裁也有些不耐烦了:
“弘历投降之后,你们全城的人都能活着,这就是大王的保证。
“弘历若是不愿意开城投降,那你们全城都要一起陪葬。
“你们自己好好想想,也让弘历好好想想。
“我之前就说了,我们大王现在还是有耐心的,我们可以继续等等。”
段玉裁说完,就让卫兵把和珅两人赶出去了。
被赶出了大明军队驻防的南海子,和珅顿时愁眉苦脸的看了眼同伴:
“你怎么一直不说话?”
纪昀非常无奈的叹了口气:
“我没有什么好说的,这个大明的吴王的性格,我们都是知道的。
“在这位王爷的认知中,保证咱们全城八旗子弟的性命,应该已经是极大的让步了,不可能再有其他条件了。
“其他的谈判和讨论根本没有意义,除非真的有援兵能够打败他。
“开城投降,等待大明的处置,就是我们最终的命运,也是我们活命的机会。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找到足够的力量,说服万岁爷接受这个能活命的条件,而不是来这边继续跟大明人较劲。”
和珅沉默了一会儿:
“现在还不是时候,万岁爷现在不可能接受,咱们也找不到足够的力量,最起码等城内开始饿肚子了再说。”
和珅二人就这么回城了,再次进宫去向乾隆报告。
乾隆听完之后沉默了许久,然后摆手让两人退下,自己一个人开始思考局势。
乾隆心中明白,大明的条件和保证就是活命,若是自己一直扛着不投降,那城内的军民很可能会造反。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得等到局势彻底绝望的时候。
——
朱简烜打发走了和珅跟纪昀之后,下令调派一个仆从师向东进攻,夺取顺天府以东的主要城镇。
命令吴国主力第四师总体负责天津府驻防,包括天津府城和大沽码头的驻防。
让原来驻守码头的第五师乘船出海,负责夺取山海关。
朱简烜做好了安排之后,就在南海子里面住了一天,第二天去了城北的圆明园、和颐和园参观。
这个世界的圆明园跟历史同期没法比。
现在没有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三园联体的万园之园。
只有一个单独的圆明园,也不如历史上那么大,只是普通皇家园林的规模。
颐和园情况也类似,应该还是正德到崇祯朝时期好山园的规模,没有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扩建。
这个世界的清国远不如历史上那么富裕,没那么多钱修建。
朱简烜感觉乾隆可能还不是很急,但是自己现在更加不急,需要等着地方上的战报送上来。
需要等北直隶、辽东、草原的清军援军。
朱简烜参观了圆明园和颐和园后,干脆又去了一趟昌平的皇陵,简单拜祭了自己的祖先们。
——
黄河北岸的大明吴国主力第七师,配合黄河南岸的吴国主力第九师、大明朝廷扬州部五万主力军合围。
在黄河南岸淮安段,消灭了清军海兰察所部五万人,淮安伯的叛军三万人后,淮安以东的黄河两岸就都被大明控制了。
第九师随即将当地驻防交给大明朝廷主力军,本部乘船南下进入长江,然后逆流而上过应天府,在铜陵上岸。
然后北上去刘安州,本来准备去要求淮南侯出兵,配合第九师过淮河北伐。
结果淮南侯的反应比第九师更快。
第九师抵达六安的时候,从淮南侯府留守官员处得知,淮南侯已经率军三万北上。
去了淮河南岸的罗山县河口寨,准备配合朝廷和吴王渡河北伐。
第九师有些意外,当即继续赶路。
抵达河口寨的时候,淮南侯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船只,正好跟第九师一起渡河。
有了第九师的新武器支援,淮南侯的渡河作战非常顺利。
击溃北岸防守的清军后,随即开始分兵攻占周边地区,包括汝宁府、颍州府下属州县。
第九师发现,淮南侯有几分乃祖黄得功的特点,领军作战确实比较勇猛无畏。
但是军队的素质着实很一般,在传统燧发滑膛枪线列步兵中都不算好,跟吴国的主力师更加没得比了。
主要是军官大部分都是大老粗,基本都不识字,也管不了复杂事情。
让他们占领地方,那就是纯粹的暴力占领,军队可能随便抢劫打砸,淮南侯也基本不管,或者是根本管不住。
再加上第九师是吴国军队,本身也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就在每个县留下一个排,让淮南侯每个县留下一个连,接受吴国主力师这个排的管理,一起控制这些占领区。
淮南侯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理论上淮河北部也有自己祖宗曾经的封地,自己有权夺回来。
但是看到了吴国主力军的战斗力后,淮南侯这些想法都被按捺住了。
淮南侯就老老实实的当配角,第九师要求自己怎么做就怎么做,负责给第九师打下手。
淮南侯的军官当然不想接受别人的管理,但是真打不过那也只能认怂。
与相对顺利的第九师相比,第十师的情况就明显麻烦了很多。
第十师乘船进入湖北边界的时候的时候,就直接被鄂国公安排的炮船拦在了长江上。
炮船上的军官声称,为了避免水匪贼寇,外来船只一律不得进入湖北区域。
第十师理所当然的拿出吴王的命令,要求鄂国公率军配合自己北伐。
鄂国公的水师将领得到消息后,马上犯了和淮安伯所部的错误,理所当然的采用拖延策略,理所当然的顾左右而言他。
甚至还直接说:这里是鄂国公的封地,其他藩王命令在这里没有用。
他们和淮安伯一样,远远低估了吴国北伐军的急躁程度,这种程度的拖延和推诿,已经是在阻碍北伐大业了。
其他兄弟部队跑得快,自己要在这里跟他磨牙,这可不是阻碍北伐吗?
更重要的事情是,湖北这几年灾祸不断,吴国移民中有大批的湖北人,比山东人还要多几倍,几乎每个师都有湖北人。
这些灾民对鄂国公恨之入骨,他们知道鄂国公为什么封锁航道。
就是要榨干所有出入的灾民的资产,要求直接用土地换取鄂国公的船票,送他们去应天府。
大部分吴国湖北籍移民都被鄂国公敲诈过。
第十师的师长,跟手下的湖北籍军官打听了一下,顿时就觉得鄂国公“已有取死之道”了。
其他地方的灾民听了湖北籍战友的介绍,也都出离的愤怒了。
现在打鄂国公和北伐一样重要。
反正占领这些倒行逆施的藩镇土地应该也算是功劳。
第十师的师长稍微做了一点准备,就对拦在江面上的鄂国公炮船队开火了。
第十师士气高昂,训练充足,装备水平碾压,还带着仇恨。
鄂国公在湖北的作为,可以说是倒行逆施了。
他知道自己的军队是自己的根本,所以训练水平和军饷倒也不缺。
但是他的军队也都是湖北本地人,士兵的亲戚朋友在前两年还能得到最基本的庇护。
但灾害持续了五年之后,鄂国公完全不考虑救灾的事情,就算是普通军官也很难接济自己的亲朋了。
普通士兵也只能保证自己家人活着,亲戚已经和普通百姓一样流离失所了。
现在的大部分士兵继续当兵,就是继续拿份军饷和粮食混日子,根本没有什么战斗意志,只是为了活着。
欺负散乱的老百姓还行,面对其他成建制的正常军队,根本没有什么抵抗力。
所以后续的战斗过程也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第十师轻松击溃了江面上的鄂国公军队,然后继续逆流而上夺取黄州府城,接管府城之后继续上行同时攻占武昌和汉阳。
鄂国公属下至少有五万军队,但是第十师基本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
湖北本来就连续受灾好几年了,当地百姓至少已经逃亡了三分之一,因为洪水和饥荒而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当地剩下的百姓,除了真正有权有势的,大部分也都是苟延残喘状态。
哪怕是曾经比较富裕的工商业阶层,也被持续的灾难和鄂国公的倒行逆施折腾的异常痛苦。
第十师进攻武昌和进攻其他大部分城池一样,在武昌府守军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直接突袭炸开城门。
然后朝着城内发起冲锋,继续突袭击溃城内的守军,最后抓捕城内的官员,接管这座城市。
不过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的是,第十师在武昌府城内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
因为武昌府的百姓早就已经受够鄂国公的倒行逆施了。一笔阁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2s 2.36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