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四百六十七章 闽南人的南洋史 听到这话,武南皱着眉头想了想后,又道:“魏帅,您需要打造多少农具?”
魏麒麟闻言笑了笑,道:“最低得让升龙附近的百姓都有的使用,然后再一点点向外覆盖,到更远的地方,比如海防!”
实际上,魏麒麟需要照看的地方也不是很多,他只要先将红河流域全部照看了,就已经算是控制了整个北越。笔神阁 www.bishenge.com
毕竟稻谷的种植跟水脱不开关系,若是没水源一切都是白搭。
只是耕种需要的农业工具很多,除了翻地的犁耙等物,其他的锄头镰刀等物,也得一并打造。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所需要的铁矿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也正是因为如此瞿亚才会担心,魏麒麟将这事儿因私废公,全部拿去铸造兵器,最终得利的百姓并不多。
“我们可以派人去各地购置铁矿,高平、太原、河江等地都有矿石出产,更别说莫家人的大本营,还在高平,经过他们的帮忙,应该能弄来不少矿石!
若是再要不行,可以将一些老久损坏的甲胄与兵器回炉打造成农具!正好它们留着也没什么用,您可以直接去一趟大越的武库!”武南想了想说道。
听到武南的话,魏麒麟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
他所说的太原并不是大明的太原,而是安南的一个行政单位,就在升龙城北方,从行政单位上来讲,与升龙也算平级。
就连武南所言的高平河江,都在升龙的北方,是离大明毕竟近的地方。
而且,这武南还给自己提出了一个绝户计,让魏麒麟将大越的武库给洗劫了,然后全部熔炉去打造农具。
这倒是和后世华夏的某个时代非常相似,只是魏麒麟所做的事情更有意义而已。
但,魏麒麟最为疑惑的是,给出这么多良计的武南,为何对河静邓家只字不提。
难道说,这瞿亚最为推崇的河静邓家,对于武南来说,就丝毫瞧不上眼吗?
武南似乎察觉到了魏麒麟的异样,问道:“怎么了魏帅?”
这个琼州府临高人,经过一系列事情后,俨然已经成了魏麒麟的头号狗腿子,魏麒麟的麻烦就是他的麻烦,为魏麒麟排忧解难,也成了他最关键的事情。
“我之前与瞿亚说了交趾农业制造局的事儿,他也提出了的钢铁比较匮乏的问题,同时给我提出了建议,让我去找河静邓家,说从他们哪里能够获得大量的铁矿,为何你却对河静邓家只字不提?”魏麒麟疑惑的问道。
听到这话,武南尴尬一笑道:“主要是河静对升龙来说太远,便是去弄到矿石,运输回来也比较麻烦。而且这河静邓家也不太好招惹,如果跟他们发生冲突的话,我们在大越的其他事情推行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所以我觉得不要接触他们的好。”
“哦?说说看,怎么一个不好惹的法子?”魏麒麟忽然来了兴趣。
他以为自己这前后驱使莫家和高阳唐家以后,已经为自己树立了无敌的形象,没成想到了武南这里,竟然还有一些自己不好招惹的存在,这让魏麒麟也有些来了兴趣。
“这河静邓家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仔细算起来,应该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只是他们一直不太喜欢参与争权,因此也只是在河静地区发展贸易。尽管与交趾境内的人接触的不多,可是这邓家的人,在海外的关系非常广!”武南又道。
“海外的关系非常广?”魏麒麟有些疑惑道。
武南所说的海外,应该就是南洋的那些国家,无外乎三岛国、苏禄国(菲律宾)爪哇国(印尼)满剌加国(马六甲)等等。
这些南洋国家,在这个时代什么水平,魏麒麟心中还是透亮的,他实在不知道这玩意也能算底气?
“嗯!这么说吧,他们不光在河静有势力,在爪哇、吕宋等地都有自己的势力。严格意义来说,他并不算是一个交趾的势力,现在也算是一个海外势力了。
而且,这么多年,大越都没人能对付他们,就算河静处于郑阮两家势力中间,也不曾对他动粗,这不光因为他拥有大量的钱财和矿藏,更因为他自身也非常强大。”武南又解释道。
听到这话,魏麒麟瞪大眼睛,一脸懵逼。
这难道就是来自中南半岛的殖民者?
中南半岛去殖民南洋岛国,一时间魏麒麟面上表情极其古怪。
或许有另外一种可能,类似一些在南洋讨生活的华夏人。只是单纯的在南洋这些物产丰富的地方生活,而并不是明确意义上的殖民。
说到华夏人出海“友好邦交”,可谓是源远流长,而且与那些闽南人也脱不开关系。
首先,闽南的地缘属于亚热带区域,而且丘陵山地占地面积达到了九成,沿海区域水资源稀缺,平原更是稀缺,终于找到一些适宜种植的地方,还是都是红壤土地和赤红壤土地,基本上种啥啥不长。
而且海岸线极长,基本上就只能靠海吃海了,可这样大明还禁了海洋贸易,让一些百姓生活就更加艰苦了。
总的来说,生活在这三千多公里海岸线上的百姓,就是土地求生指望不上,只能从海里求生,一手造船航行本事极佳。
唐末黄巢之乱时祸害东南沿海的百姓,逼迫的一些人不得不出海讨生活,漂流到南洋诸岛。待到南宋的时候,从开封灰溜溜的逃到临安(杭州),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南移,一时间又压榨了南边的百姓们的生存空间,在人口井喷的同时,耕地更难养活太多的百姓。
这些人便只能海外讨生活。
等到了明朝,刚开始因为要对付还有余力的元庭余孽,所以无心与海外的倭寇浪费时间,就索性直接闭关锁国,绝了倭乱。
这样也使得闽南百姓生活愈发艰难。
但就算这样还是拦不住沿海的走私,谁让当时明朝的科技树,比周边国家高太多,走私也能够获得极高的暴利。
后来靖难之役后,朱棣将他侄子朱允炆赶下台,成了大明的皇帝。
随后,也不晓得是宣扬大明国力还是寻找海外的朱允炆,派遣郑和多次出海访问南洋甚至红海沿岸诸国。
为此还写了一本叫《星槎胜览》的游记。
而这时,很多船工随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跟着郑和的船队,来到南洋的诸国。
也就在这时,这些在海外生活的华侨们,迎来了一场非常惊奇的变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2s 2.295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