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虞昌勖灭大魏以来,一直宠幸一帮伶官和宦官,即使是有功之臣都害怕伶宦毁谤,内心都感到不安。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虞嗣源因为害怕这些人,主动请求解除兵权,不过虞昌勖没有没有答应他。
自从大雍末年衰乱以来,士大夫家有人将官位在同族亲戚中出卖,于是乱了礼法,甚至出现了舅舅拜见外甥的、叔叔拜见侄儿的。在候选、候补的官员中,弄虚作假的人很多。
郭韬想革除这种弊病,请求让吏部严加考核。当时参加南郊祭天的行事官竟然有一千二百多人,其中正式由吏部注官的才几十个人,其他的靠买官来获得官位的人占十分之九。
为了体现自己是天下之主,虞昌勖派遣客省使李彦出使蜀国,李彦十分夸耀虞昌勖的威德,有统一天下的志向。而且还说朱氏篡夺政权时,诸侯们却没有一点儿为大雍王室尽力的举动。
王俦认为他的话是在攻击蜀国,请求把他斩杀,但王宗衍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宣徽北使宋葆对王宗衍说:“虞昌勖有进一步逼迫我国的野心,我们应当选将练兵,在边境上驻守军队,积蓄粮,建造战船,以防他来侵略。”于是王宗衍任命宋葆为梓州观察使,并充当武德节度留后。
此时在关中的岐王李文通去世,留下奏文,希望任命他的儿子李继业代理凤翔军府事。虞昌勖答应了,李继业没有父亲的野心,就放弃了父亲留下的,所有皇帝才能用的东西,安安心心做虞昌勖的藩镇。
当初,巡义牙将杨立很受虞继韬宠爱,虞继韬被杀以后,杨立经常闷闷不乐,打算叛乱。正巧这时朝廷准备派三千安义兵去戍守沧州。
杨立对他的士卒们说:“在此之前,潞州的士卒从没有戍守过边境,现在朝廷把我们这些人驱赶到很远的边塞去,大概是不想让我们在潞州了。我们与其死在沙漠边塞,不如据城自守,事情如果成功了,大家就会富贵起来,事情如果不成功,我们就集合起来造反。”
因此聚众鼓噪,攻打子城的东门,烧掠街上的商店。节度副使虞继珂、监军张祚弃城逃走,杨立自称为留后,并派遣他的将士们上表请求虞昌勖发给留后应持有的旌节信物。
虞昌勖下诏任命天平节度使虞嗣源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虞绍荣为部署、帐前都指挥使张蕴为马步都指挥使前去讨伐杨立。
虽然虞昌勖得了天下,却并不怎么得民心。主管财政的孔潜将钱借贷给百姓,然后让百姓们用低价的丝来偿还贷款,以获取暴利,而且经常下发檄文让州县的官吏们来督促这件事情。
翰林学士承旨、代理汴州知州卢至上书后唐帝说:“魏国因为利用借款来向百姓搜刮财物,和百姓们结下怨仇。陛下破旧立新,为民除害,但有关部门没有改掉他们的所作所为,这就和魏国又复活一样。今年春季因霜寒损害了庄稼,收获的茧丝也很少,只收正税还怕有人逃亡躺税,何况又增加了借贷,百姓怎么能忍受得了。臣下只侍奉天子,不侍奉租庸使,敕旨还没有颁发,租庸使就频繁地下达文书,希望能够及早颁发明确的命令。”但虞昌勖看到大笔大笔财富入库,很高兴就没有答复他。
当初在胡柳战役中,优伶周匝被魏人抓获,虞昌勖经常思念他。到雍军进入汴梁的那天,周匝在马前拜见虞昌勖,虞昌勖十分高兴。
周匝在虞昌勖面前哭诉说:“臣之所以能够安全活到今天,全靠魏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源的帮助,希望陛下能把两个州封赏给他们,以此来报答他们的恩情。”
虞昌勖答应了他的请求。郭韬劝虞昌勖说:“陛下要封赏的应该是那些和你共同夺取天下的人,这些人都是英豪忠勇之士。今天大功刚刚告成,这些人中还没有一个得到封赏,而首先任命一个优伶为刺史,恐怕要失掉天下人们的心。”
因此周匝的建议没有实行。一年之后,优伶经常提起这件事,虞昌勖对郭韬说:“我已经答应过周匝,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见到这三个人。你所讲的都很正确,但还应当看在我的面子上委屈执行一下。”
五月初五,后唐帝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源为宪州刺史。当时亲军中有跟从虞昌勖转战南北而没有封得刺史的人无不愤怒叹息。
初八,右谏议大夫薛文给虞昌勖上疏,认为:“诸道对抗朝廷的人很多,征伐的手段不可一下子止息不用。此外,士卒们长时间出征作战,赏给不丰厚,很多人贫穷,应当把各方的贡品以及为南郊祭祀收徼的杂税赏赐给他们。再者,黄河以南的各路军队都是过去魏国的精锐部队,恐怕那些和朝廷对抗的藩镇官吏们会偷偷地用丰厚的利益来引诱他们,朝廷应当加以裁减。最后,请求选择一些没用的空地去放马,不要使马践踏了京畿的民田。”虞昌勖觉得麻烦,都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五月十一日,王宗衍派李彦回归后唐。当初,虞昌勖派李彦进入蜀国,让他用马交换前蜀宫中珍贵的玩赏器物,但蜀国法律规定,蜀国上好的丝织品不能流入中原地区,做工比较粗劣的可以让流入中原地区,当地人称“入草物”。
李彦回到中原后,把这些情况告诉了虞昌勖,虞昌勖很生气地说:“王宗衍难道可以免为入草之人吗?”
李彦于是对虞昌勖说:“王宗衍像小孩子一样愚蠢,昏乱放纵,不亲自处理政事,把一些过去的老人排斥得很远,亲近小人。他用的那些掌权的大臣王弼、宋嗣等,靠奉承皇帝而专横跋扈,贪得无厌,贤愚颠倒,刑赏混乱,君臣上下相互都崇尚奢侈荒淫。以我来看,大兵一来,他们就会土崩瓦解,我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蜀国得到。”虞昌勖深感他讲得对。
可是几天之后,虞昌勖就损失了一员大将,新上任的宣武节度使兼中书令、蕃汉马步总管虞存审去世。
虞存审出身贫寒,他经常告诫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小时候拿着一把剑离开了家乡,四十多年来,爵位一直升到将相,在这期间,死里逃生不是一两次,剖开头骨取出箭头就有一百多次。”
因而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交给了他的孩子们,命令他们把箭头收藏起来,说:“你们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起家是很不容易的。
原本虞昌勖是打算让虞存审领兵的,如今不得不另换他人带兵了。
(本章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4s 2.3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