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广告1“这个建文帝朱允炆,后来就一直没有找到?”孟平问老朱。笔神阁 www.bishenge.com
老朱点点头,一直都没有找到,不过,我现在知道他的下落了。
“你知道他的下落?怎么知道的,掐指一算?”孟平奇怪道。
“对,这才是我们要说到的核心部分,这也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直到现在,这还属于机密。”
孟平哑然失笑,骂道:“一个明朝皇帝的下落,算个鬼机密,老朱,别装神弄鬼了。”
“不是我装神弄鬼,是我们这次的工作,就和建文帝密切相关,而且,这也是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没有暴露,世人一直不知道建文帝的原因。”老朱说。
孟平看了看老朱,见他一脸的正经,丝毫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孟平问:
“怎么回事,老朱?”
“这就又要回到那个小太监马三保了,不对,这时已经叫郑和的身上了。”老朱说,“建文四年,也就是1402年,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之间的皇位争夺战结束的时候,当年的那个小太监郑和,已经三十一岁了。
“南京皇宫被攻陷的时候,郑和在宫里找到了朱允炆,是他让朱允炆穿上自己手下的衣服,冒充是自己的手下,他把他带出了宫。
“反正那时候又没有什么照片,一般的士兵,以前也没有机会见过朱允炆,不知道朱允炆长什么样,就是当面看到,也认不出来,但他们都认识郑和,知道他是朱棣身旁的红人。
“郑和把朱允炆带出宫后,带到了自己的兄长马文铭家里,一直把他藏在那里。
“‘靖难之役’之后,1402年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他以次年,也就是1403年为永乐元年,从此开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统治。
“1402年12月18日,郑和以太监身份,受命祭祀朱棣的乳母冯氏,这是很崇高的荣誉,可见郑和当时在宫中受宠的程度,也正因为此,没有人敢去骚扰他兄长马文铭的家,更不会想到,那四处搜捕不到的建文帝,是会被郑和藏匿起来的。
“1405年7月11日,朱棣任命郑和为正使,率领了一支两万七千多人,两百四十多艘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从苏州的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起航,驶向现在的南中国海。
“这次出使,郑和的船上,有个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他装扮成在郑和的指挥船上,帮郑和做饭的伙夫,借以掩人耳目。
“郑和为什么要带建文帝出行?因为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直就是朱棣的心病,朱棣每年都会派出大量的人员,在全国各地搜捕朱允炆,朱允炆留在南京,甚至留在中国,都太危险了。
“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郑和和朱允炆商量的结果是,带他出海,这像不像后来的革命党人,有事就往海外跑,海外才是逃避朝廷追捕的真正天堂。
“朱允炆本人也很想去西洋的原因,是他在国内几乎寸步难行,什么也做不了,到了海外,他就可以找一个地方,像当年的越王勾践一样,厉兵秣马,卧薪尝胆,建立和组建自己的人马,积聚力量后再图复辟大业。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的落脚点是在靠近苏门答腊,也就是现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岛上,郑和还留下了一批自己的亲信,在那里跟随朱允炆的左右,包括郑和每次下西洋时,在途中俘虏的海盗,也送去了那里。
“他们在那里,很快繁衍出了一个由数千人的汉人组成的小国,尊朱允炆为王,因为害怕走漏风声,被朱棣知道,那岛上的国王就是朱允炆,祸及郑和,影响他们的复辟大业,朱允炆的真实身份,只有他自己和郑和两个人知道。
“他对外也不说自己姓朱,而是说自己姓郑,是郑和的一个远房的叔叔。
“同时,对他们来说,最有利的是,郑和每次下西洋时,都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那么庞大的船队,每次在海上损失和沉没几艘船和一些人,都是很正常的,因此郑和的船队,每次抵达那个小岛,都会留下大量的金银财宝,以作日后图谋大业的资金。”
“无奈那地方孤悬海外,实在是难招兵买马,加上不时就有附近苏门答腊岛上的,大大小小的王国的兵马前来侵扰,发生了几次战争,让朱允炆穷于应付,很难扩大自己的势力。
“反攻中土,完成复辟大业,眼看着在自己的手里没有办法完成了,朱允炆只能嘱咐自己的几个儿子,守住那数额庞大的财富。
“那时候附近的苏门答腊岛上,苏门答腊国、孤儿国、亚齐酋长国,也正进行连年的战争,朱允炆担心苏门答腊岛一旦统一,那统一的新王国一定会进犯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这一脉香火,也为了保住那巨大的财富,朱允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决定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分成四脉,每一脉携带一部分的金银珠宝,离开这里,他给每个儿子写了一封诏书,在诏书里,详细叙说了自己离开中土,抵达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真实的身份,他让自己的后代,从此就姓郑,直到回归中土后,才恢复姓朱。
“他嘱咐他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从中土出来的,有一天必将回归中土,完成复兴大业。
“他交待自己的儿子们,把自己的诏书和那些金银珠宝放在一起,那些金银珠宝不得挥霍,世世代代,除了每一脉的大家长,也就是掌宝人之外,其他人一律不能知道这真实的情况和宝藏所在。
“他让四个儿子,带了四支船队出发,约定每十年每一脉,不管是在哪里,一定要派出一个代表,到苏门答腊,开一个宗族会议,修改族谱,商议族中的大事,只有这样,自己的整个宗族,才不会散了。
“这四脉的人,其实是五脉,还有一脉是留在朱允炆身边的三个女儿,其余的那四脉人,后来有一脉到了马六甲,一脉到了后来的檀香山,一脉到了锡兰,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还有一脉,先是到了古里,也就是印度,后来又从古里,去了欧洲。
“这五脉人,直到朱允炆在苏门答腊去世,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在印度的古里去世之后,他们还一直遵循着祖训,每十年召开一次宗族大会,整个宗族,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人的族谱真是个好东西,每十年修订一次的族谱,让他们始终从情感上,也还是一家人。
“到了十六世纪,大量的西方人,什么荷兰、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始大举地进入东南亚各地,整个东南亚开始变得动荡不安,他们的整个宗族,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开始进一步的迁移,原来留在苏门答腊的,往檀香山走。
“在锡兰和马六甲的,开始往欧洲走,最后和从古里去的那一脉,会合到了一起,临走的时候,他们把不方便携带的金银财宝,都在锡兰,换成了宝石,以方便携带。
“他们这五脉人,最后其实就变成了两脉,一脉在檀香山,还有一脉,乘坐欧洲人的商船,去了欧洲大陆,最后散落在欧洲各地,那可是几万人十几年的大迁徙,想想都让人激动。”
“这些人现在还在吗?”孟平问。
“当然还在,分散在欧洲和美国,你要是去这两个地方的唐人街,看到有郑姓宗祠,就能找到他们。”老朱说。
“那些宝藏呢,也藏在这些宗祠里?”孟平问。
“不在了,这些宝藏,最后集中在了瑞士两家银行的保险库里,你知道藏在那里的宝藏,现在价值多少吗?”老朱问。
“多少?”孟平好奇了。
“最保守估计,六十亿美金以上。”
“我去,这么多!”孟平叫道,接着他马上又叫道:“不对不对,老朱,他们的宝藏,这么秘密的东西,你怎么知道的?”
“我见过他们宝藏的清单,还有诏书啊。”老朱说。
“啊!”孟平吃了一惊,叫道:“你说什么,你是说,你看过朱允炆留给他儿子们的诏书?”
“对。”
“你怎么看到的?”
“当然是老查给我看的,看到的是照片,不然我怎么能把这段历史,和你说的头头是道,不仅是诏书,还有和那份清单一起,有一份文字的记录,记载了他们每次宗族会议的决定。”
“你怎么知道,那个诏书不是假的?”孟平问。
“老孟,你他妈的瞧不起我是不是,你忘了我是学什么的?能做出假诏书骗过我的,那得是什么人?”老朱骂道。
孟平想了一下说:“既然是诏书也看到了,清单也看到了,那肯定是藏宝人也找到了,那还找个鬼,朱允炆的这些后代,现在也是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了吧?”
“对,没错,但现在这批宝藏的掌管人,已经不是郑氏族人了。”老朱说,“他们宗族大会,对这些宝藏,做过三次决议,一次是拿出了一部分,支持孙中山革命,我估计孙中山喊‘驱除鞑虏’,就是为了骗他们钱,孙大炮这是想让他们觉得,这是恢复他们祖先的江山。
“还有一次,他们是拿出了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捐给了国家,当然,是指民国,最后一部分,他们用来支持L光耀建国,建立新加坡,我觉得这应该是,原来在马六甲的那一脉提出来的,他们觉得在马六甲那地方,建立一个华人的国家,也算是完成祖先的遗愿。”
“我去,那这么说,等于是这些宝藏都用完了,那还找个屁啊。”孟平说,“去找L光耀要?对,他现在有钱。”
老朱看了看他,嘿嘿笑着:“看你急的,最大的那一部分还在瑞士银行,我前面说的,最少值六十亿美金,就是指这个。”
孟平骂道:“你不是说它已经捐出去了吗?”
“对,捐出去了,但没有到老蒋的手里。”
“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嘛,又说来话长了……”老朱不知道是有意卖关子,还是真的急了,叫道:“哎呀,我又要嘘嘘了。”测试广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53s 2.320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