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武王朝 第二卷 第三十一章 冬训

    笔神阁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宏武王朝最新章节!

    再说吕方逸等人走后,李耀武召集参军杨连吉、兵曹以及各营负责人再次商议冬训相关具体细节。

    众人根据唐初的府兵冬训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方案。但最后李耀武力排众议,参照后世提出严管厚爱,赏罚分明,残酷训练原则,具体要求“讲规矩、守纪律、听指挥”,首先要求讲规矩,其次为守纪律,最后才为训练。其中,讲规矩又分为“讲家规”和“讲营规”,训练又分为练技艺、练阵法等训练法规,以训练屯兵。

    讲家规主要指每逢初一、十五日,下级要向上级请安,士兵要向长官请安,遇有公事,穿公服,出站班,使士兵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上而知礼”,从而守法纪,听号令。

    讲营规是教训士兵遵守点名、演操、站墙子、巡更、放哨等军中营规。并把营规定为“日夜常课之规”七条,要求士兵日日遵守。

    军纪要求“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并鉴于唐末以来,逃兵众多的问题,实行连坐法。连坐规定“一伍同退,只杀伍长;一伙同退,只杀伙长;一队同退,只杀队总;一都同退,只杀都头,一营同退,只杀营指挥使”。连坐法表面上看上去,只杀少数几个人,但在实际运用上,关键少数的军官要想不被被杀,都只得奋勇带头杀敌。

    赏罚分明,赏罚包括战时和平时训练。比如,射箭时分两次,一次5箭,中2箭以上者,每多一次多赏2文。

    训练分为练技艺和练阵法。规定每逢三、六、九日午前,营指挥使下教场,看试技艺、演阵法;每逢一、四、七、十日午前,都头下教场演阵,并看射箭等;每逢二、五、八日午前,由都头带领赴堡屯外近处跑坡、抢旗、跳坑;每日午后,即在本营练习体能以及拳、棒、刀、矛等武器,一日不可间断。

    练阵法主要是练唐初名将李靖的六花阵以及《握奇经》中的八面相应阵。练阵法的目的,是操练队伍行动的一致,要求“进则同进,站则同站,登山不乱,越水不杂。”

    李耀武要求每天给军士规定训练课程,士兵训练连日不断,目的在于一个“熟”字。技艺练得熟,一人可敌数十人。阵法练得熟,指挥众人如同一人。

    相关军纪军规军训方案定稿后,李耀武带着参军杨连吉前往衙内都指挥司,经请示韩璞同意后,即刻颁布,并令全军按规定开始进行冬训。


    全军现已有士卒近2000人,除常备都100人为亲兵以外,李耀武再从各营选调400善骑射者精锐为候选亲兵,其中党项羌人约100人,由自己每日亲自带队操练骑射。偶尔外出督察,由常备都都头丁成玉带队操练。

    500精锐训练,要求天天与马相伴,上马善骑射,下马能开硬弓。

    每天的操练都是地狱魔鬼式训练,中场休息众人基本上坐下来倒头就睡,完全没有任何意识,这才是真正的累到虚脱。

    因为李耀武亲自带头参与训练,众军士依旧士气高昂。

    冬训七日后,全军在新二堡开始第一次大会操。

    开始是各营列队,全军点名报数。李耀武在高台上往下看去,见军中将士年龄偏大的居多。因为军府在挑选屯田士卒时,主要是选年龄偏大的,也实属无奈。

    除了年龄偏大的正兵外,余下一半士卒为新招辅兵,全系新兵。李耀武还真担心是否有士卒在会操中出现失误,可又军法如山,绝不留情的。

    大军报数结束后,吹大军号三遍,中军将各用鼙鼓传递号令,鼓敲三遍鼓后,有司偃旗,所有步兵跪下。营指挥使以上的将领在中军集合。李耀武誓师“今行讲武,以教人战,进退左右一如军法。用命有常赏,不用命有常刑,可不勉之!”

    各营指挥使分别把誓词告诉本部,全军击鼓高呼宣誓,有司举旗,各军起身开始演练。

    众将士都感觉,经过这几日训练,比庆典时阅兵进步十分明显,阵法变化,军士进退,已像模像样。

    屯田士卒训练几天,已有如此成绩,李耀武亦不强求,心中亦打定主意,还是得重点训练自己亲自所带的500精锐。

    大会操结束后,李耀武召集都头以上将领集体研讨本次大会操训练之得失,以后还要更加要注意哪些方面,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

    李耀武让兵曹做好详细总结记录,并将会操中表现优异的都、队予以全军通报表彰,让众军士向先进看齐。



第二卷 第三十一章 冬训  
相关:    百炼飞升录  网游之菜鸟很疯狂  网游之剑刃舞者  神话版三国  修罗武神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宏武王朝第二卷 第三十一章 冬训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s 2.3271MB

搜"宏武王朝"
360搜"宏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