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焦头烂额的赵祯
文德殿内,赵祯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踏着方步从后殿走了出来,大殿下面已列班站满上朝议事的大臣,赵祯刚刚缓步走向御座,司殿太监便尖声叫道:“皇上驾到……”
“参见陛下!”大殿中央分文武两列,大臣们对赵祯执笏躬身行礼,声音整齐洪亮。
赵祯抬抬手说道:“众卿免礼!”大臣们纷纷退向大殿两侧站好,文官在左,武将在右。司殿太监刚喊完‘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工部尚书黄平中便执笏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昨日接到江南西路奏报,由于五月以来雨水不断,引发赣水洪汛,于吉州段决堤,吉州数县大部分农田被淹,上千户房屋坍塌,吉州数县官员联名奏请朝廷,尽快调拨赈灾钱粮,修复河堤,救济百姓。”
听黄平中说完,赵祯已觉得心里沉甸甸的,殿中百官也小声地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殿中顿时传来细碎的嗡声。馆阁校勘欧阳修第一个坐不住了,吉州那可是他的家乡,虽然四岁丧父后就离开了家乡,随叔父在随州长大,但乡土之情又岂能因此割舍,他快步出班奏道:“陛下,吉州灾情如此严重,百姓饥寒交迫,嗷待哺,朝廷应就近从杭州、苏州等地调集钱粮赈灾,以免灾情扩大,百姓流离失所。”
赵祯理解欧阳修急迫的心情,点点头示意他退下后,对站在文官前排的吕夷简和曾亮说道:“吕相国,曾爱卿,此事不容耽搁,就由政事堂协调各地方官府,户部尽快调拨钱粮,尽快救济吉州百姓。”接着赵祯又对黄平中说道:“黄尚书尽快从工部抽调人手前往吉州,主持修复河堤一事。”
吕夷简、黄平中和曾亮纷纷出班应喏,只是曾亮却接着奏道:“陛下,眼下尚未夏收,正值青黄不接,各地府库空虚,前翻刚从江南各路额外调集了一批钱粮支援西北军,现在江南各地恐怕再难以调集到钱粮。”
曾亮话声刚落,谏官王素便快步现班奏道:“陛下,户部掌管举国之钱粮,如今灾情似火,岂能以尚未夏收为由,就枉顾千万灾民急需救济的事实,臣要弹劾户部尚书曾亮办事不力,敷衍塞责,请陛下明断!”
王素这一下让整个朝堂都炸开锅了,一时间真个是群雄并起,唇枪舌剑,户部调不出钱粮是事实,灾民急须救济也是事实,各方说各方的道理,整个文德殿乱成一锅粥。赵祯被吵得头晕脑涨,双手抚额。司殿太监赶紧出来大喊肃静,殿中吵成一团的大臣们这才悻悻归列,赵祯这时才对吕夷简问道:“吕相国,此事你可有何对策?”
钱粮支度开国之初便从政事堂划归三司使,不在宰相的职权之内,所以这时吕夷简反而轻松一些,赵祯问起,他徐徐出班答道:“陛下,目前最紧要的是解决灾民的口粮问题,户部无粮,那只有从粮商手里购粮,江南各路乃我大宋主要产粮区,各地粮商手中定有着大量粮食,所以臣以为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吕夷简是老成精的人物,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谁不知道江南粮商手中必有大量粮食,问题是现在朝廷不是没钱采购吗,总不能去抢吧。但他又确实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各人不好说他什么。赵祯也感到很无奈。
这时欧阳修再次出班奏道:“陛下,为了吉州万千灾民,臣愿捐出一年奉禄,尽臣的一点微薄之力。”欧阳修这也是无奈之举,户部无钱无粮众所周知,但吉州是他的老家,又不能弃之不管。
赵祯叹了口气,对欧阳修佳许了两句,转头对站在殿角的阎文应说道:“传朕旨意,自今日起,宫中用度裁减三成,以支援灾区百姓。”
皇帝都发话了,殿中站着的大臣还有什么话说,各人纷纷捐出一年或半年的奉禄,反正瞧眼下这情形,这奉禄能不能发下来还两说呢,还不如拿来博个美名。
此事争到最后也只能这样不了了之,大臣们捐出奉禄,户部尽力筹集钱粮,没有钱粮说其它一切都是空话,赵祯觉得心里的苦涩味是那么浓,他是个仁君,现在看着灾区百姓受灾却无能为力,心里充满了自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礼部侍郎钱应物出班奏道:“臣启陛下,赴辽国使团传回奏报,经过枢密直学士富弼等人努力,辽国国主耶律宗真已同意罢兵和谈。”
外交事宜归礼部主管,所以此事由礼部侍郎奏报事属正常。
礼部侍郎钱应物说到这,大殿中包括赵祯在内都露出了难的喜色。契丹人在真定一线集结十万大军,一付泰山压顶之势,一直以来就如同悬在大宋君臣头上的一把利剑,如今听到耶律宗真同意罢兵和谈,人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时大宋国内已经乱得一团糟,民乱四起,灾情频发,应对西夏人已经让大宋上下精疲力竭了,如果此时辽国再大举兴兵的话,大宋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真是不敢想像。幸好富弼等人不负众望,至少此刻,殿中各人对富弼等一班出使辽国的使臣充满了感激。朝堂之上平时再怎么纷争,但这些文官们谁也不想去面对战乱这是肯定的,从辽国南京幽州到大宋东京汴梁,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大宋虽然在真定一线建造了很多防御工事,但这个时候,军需粮饷皆缺,兵无战心,守不守得住谁也不知道,一但契丹人突破真定一线,以契丹骑兵的速度,只须两日便能兵临黄河北岸。到时候整个大宋危矣!
礼部侍郎钱应物看着殿在众臣面露喜色,轻轻咳嗽了两声,这才艰难地接着说道:“辽国国主耶律宗真虽然同意罢兵,但……但要求增加五十万两岁币。”钱应物奏完后执笏低头不语。
一班君臣听后也倒吸了一口冷气。真宗时与辽国结澶渊之盟,大宋每年给辽国岁币绢钱合计三十万两,定期缴纳,如今辽国要求再增加五十万两,那合计就是每年八十万两,现在大宋别说每年八十万两,恐怕八万两都难应对,这几年加赋了几回,国内因此已是民乱四起,如果再加赋,也不用再交什么岁币了,大宋自己就先垮掉了。
只是如今辽国十万大军还集结在真定防线外,如果不答应契丹人的要求,万一契丹人真的发动战争怎么办?文德殿上的大宋君臣就如同一架被堵在了死胡同里的破马车,进退两难。答应吧,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不答应吧,担心挡不住契丹人的十万雄兵。殿中一改刚才‘群雄并起’的局面,一时只剩下各人急促的呼吸声。
还是王素先先出奏道:“陛下,辽国人狼子野心,趁我大宋被西夏人牵制之机,欲行趁火打劫之事,契丹人蛮夷之辈也,贪得无厌,我大宋若今日答应了辽国人的无理条件,怎知明日他不会再浙兵来威胁,到时候我大宋要给多少岁币才能满足契丹人的野心。是以,臣认为我大宋应回绝契丹人的无理要求。”
吏部侍郎韩朝宗这时站出来驳道:“王大人说的轻巧,陛下,此时若不答应契丹人的要求,先稳住契丹人,万一契丹人真的发兵来攻,我大宋将面临两线作战,加上国库空虚,钱粮紧缺,局势不堪设想啊。”
这些赵祯如何不知,他转头对晏殊问道:“晏相国以为如何?”
晏殊谨慎地答道:“目前确实不宜与辽国再开战事,但辽国人要求的岁币实在太多,所以臣认为应先让富弼等使臣尽力与辽国勾通,争取把岁币减到一个我朝可以接受的幅度。国内再加强河东路,河北西路的防务,预防辽国人和谈不成悍然入侵。”
众人听了晏殊的话纷纷点头,这也是目前唯一能做的了,至于怎样加强河东路,河北西路的防务,机灵的大臣都避而不谈。
朝会开到午间,也没能拿出一个更好的对策来,赵祯一脸疲惫地回到……看着内侍们摆上御膳,赵祯举箸胡乱吃了两口,便再也吃不下去。一个人在内殿来回地度步,目前面临的这些问题,所有的关键都指向两个字‘钱粮’,赵祯越想心里越烦躁,辽国人欺人太甚,不但占去了燕云十六州,一有机会便来趁火打劫,赵祯虽然心性宽仁,但正值三十岁年富力强的时候,他着实有些咽不下这口气,只是……国内也不太平,官员们相互推卸责任,国库入不敷出,再这样下去,大宋这江山……看来是要改革一下了。
赵祯知道就是要改革那也不是十天半月能办成的事,还是先应对目前这难关吧,可这能怎么办呢?阎文应见官家眉头紧锁,急躁不安的样子,他知道赵祯在愁什么,但他一个内侍总管又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试探着说道:“官家,你先歇歇吧,别急坏了身子,朝臣们想不出办法来,不如招朝请郎许清来问问如何?他脑子好使,如今又管着大宋银行……”
赵祯听了脚步便停了下来,略略思量后说道:“宣许清觐见!”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6s 2.32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