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大商军营。
整个商军大营,此时却全然没有半分战乱的景象,士兵井然有序地或是训练,或是来往执勤巡逻。大营内,兵戟刀枪四处林立,健马往来奔腾如风。
北地天寒,往往晚风一起,那偌大的成汤王旗与太师麒麟旗便呼啦啦地随风乱舞。数十万大军的军营里,军纪森严,不闻闲谈嘈杂声,只闻那旌旗被北风吹得咧咧作响的声音,隐隐有那阵阵号角声传来,却是兵将正在演练闻仲所授的排兵布阵之法。
好一副边塞军旅图!
自从闻太师率军出了朝歌,刚进北海地界后便遭到以袁福通为首的七十二路诸侯的分进合击。这袁福通也是一员骁将,懂治军,知进退,每逢不敌便率军远扬千里而去,由于商军不识北海地理,故闻仲害怕有诈,不敢发兵追击。
一路上,袁福通匪众猖獗,虽说实力远不如商军,但擅于游击,不屑正面应战,太师虽胸有百万平蛮策,但对于这只狡猾的泥鳅很是头疼。如此,太师只得做个勤劳的农夫,一路上中规中矩,安营扎寨,一步步的将袁福通这只狡猾的狐狸给逼近陷阱。
好不容易,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商朝大军终于将那一干匪众给死死的包围在北海临水城内。可是每当商朝大军养足锐气,意图攻城之时上天好像总是站在袁福通一边,在狂风、大雪、冰雹等自然天灾之下大商军队屡屡功败垂成。
太师为此夜不能寐,朝歌方面早传来了消息说发生了很多大事,大王大举改革,微子启阴谋叛乱,西伯侯姬昌被羁押,这些事无不在闻仲的心内纠缠着。闻仲之前一直当心纣王年轻气盛,好大喜功,从前有自己的压制,纣王还能循规蹈矩,一步步来,自己一离开后果可就难以想象。
如今木已成舟,闻仲也没有办法,只盼望着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快快返回朝歌,好压得住各方诸侯贵族。
只是,这场战又该合适结束呢?闻仲心里也没有底。
第二日,闻仲派先锋前去叫阵,那应阵之人正是七十二路诸侯之首袁福通。
闻仲骑墨麒麟上前叫道:“逆贼,尔等今日还不束手就擒,更待何时。”
那袁福通好似胜券在握对那闻仲的话却是好不放在心上:“老太师,如今我起兵不过是解救北海之民于水火之中,乃是顺应民心之举,你持凶而来,正是自找死路。莫怪福通不讲情面。”
闻仲文言大怒,催动胯下墨麒麟手中雌雄双鞭直取袁福通,袁福通举刀相迎,两人一番大战。
闻仲乃是截教金灵圣母门下高徒一身武使的出神入化,那袁福通又岂是他的对手。几十回合之后便被闻仲一鞭大众肩头,险些打下马背。只见那对面袁福通方向又突然刮起狂风暴雪,袁福通趁此逃脱入城。
闻仲见状也不再追赶,他似乎若有所思,这袁福通一方定有高人相助,否则怎么会每次到关键时刻就有风雪相助,惹得商军功败翠城。这绝对不是巧合,是人为的。
“不知哪位高人,可否相见?”闻仲旁突然对着临水城大喊,喊声震天响地,但似乎就是传不到高手的耳朵之中,城头上一点回应都没有。
闻仲于是挥旗,令手下大军齐齐攻城,不料风雪又起,大军寸步难行,闻仲只好鸣金收兵。
临水城上,袁福通对身旁的两人说道:“佛祖菩萨果然大法,那闻仲虽然善战,但亦不得不收兵而去。”
这两人乃是西方教圣人门下的弥勒,迦叶两位尊者,他们奉接引准提圣人之命前来相助袁福通。
弥勒佛作大善状笑道:“西方有大法,一曰菩提,一曰寂灭。菩提,寂灭大法之下有释门三千妙门,皆为我所知。我自世间无相处,却为有相,我自世间有相处,却为无相。无相是我,有相是我,花开见相,寂灭亦见相。我以慈悲大善之心,笑看大千红粉世界。此皆无上妙法,区区闻仲岂能应付。”
袁福通一听,透出沉迷之色,讨好的说道:“大师,我心意已决,早想皈依佛门,不知可否大开方便之门?”
此时迦叶心中一直谨记老师交代,要将这闻仲死死的拖在北海不让其返回朝歌以免坏了老师大事,于是迦叶目慈心善的说道:“佛渡有缘,施主与我佛缘分不浅。待此次事了,我等将与施主一同回那西方灵境。”
袁福通一听,身上不觉涌现出无限的精力,眼睛也闪现许多星光。他兴奋的对手下呵斥,命令他们加紧休整,再过几日,待闻仲一方劳累疲倦之时好趁机杀他个片甲不留。
弥勒迦叶见此互对一眼,笑呵呵的看着这一切。
商军大营中,闻仲苦立良久皆不可得那破敌之策,只能是惨笑的说道“想不到那叛军之中竟然有如此高人,看来我大军只能是止步于此了,我实在是有负大王重托。”闻仲的一番话,让营中诸将面现愧色,一时低头不语。
好久,旁边有人站出来说话,是魔家四将的老大魔礼青。
这魔家四将一直镇守佳梦关,此次随闻仲出征。老大魔礼青,后为南方增长天王,手持青锋宝剑,以“锋”谐音“风”;老二名魔礼海,后为北方多闻天王,用一根枪,背上一面琵琶,上有四条弦,也按‘地、水、火、风’,以琵琶之义谐“调”;老三名魔礼红,后为西方广目天王,手持混元伞,以伞之义谐“雨”;老四名魔礼寿,后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紫金花狐貂,司“顺”(有的书说这个动物叫蜃,以“蜃”谐音“顺”),连起来就是“风调雨顺”。
魔礼青说道:“太师不必如此,想那袁福通有高人相助,我们就没有吗?太师乃截教门下,识遍三山五岳的仙人,何不请求助他们?”
“对啊,绝对不能向那匪类投降。”魔礼青此话一出,众皆应和。
闻仲听了之后说道:“诸将言之有理,此事乃是大王交代于我,如今大事未成我岂能置之不理,有负大王所托更对不起先王知遇之恩啊!吾定要将那袁福通拿下!”话锋一转,闻仲又说到:“未知临水城内来的是哪路高人,此事棘手。”
“临水城内乃是西方教接引准提圣人门下弟子弥勒、迦叶两位佛祖!”大帐内突然传来了一句声响。
“是谁?”诸将大惊,纷纷四处寻找却连个影子都找不着。
好半天,闻仲阻止了诸将的搜查行为,说道:“此定有前辈高人相告于我,可惜他不愿露面,我等岂能一见。”接着又默默的说道:“西方教?圣人?佛祖?”闻仲却是从未听过这些。
“太师,恐怕有诈!”
“不必多说,吾欲前往金鳌岛寻找吾师金灵圣母求教,到时一辩真伪。”
闻仲将军中大小事务一一交付给魔礼青,接着骑着墨麒麟向金鳌岛驶去。
于此同时,朝歌发生了一件大事,却是那阐教十二金仙中的第一人广成子降临此间!
广成子乃是两代帝师,在人族之中也算赫赫有名,他的来临当然引起了上至纣王,下至平民百姓的注意。可惜此刻闻仲离去,朝中许多人并不了解阐截之争,不然广成子此行又岂能顺利。
广成子一下朝歌便觐见纣王,大殿之上,纣王从未见过仙人一流,略带欣喜,对广成子客气的说道:“仙师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若是辛受能够帮上,必全力相助。”
广成子闻言微微一笑,略微伸展一身道袍,抚了抚胡须,满脸洒脱之样,端的是一副仙风道骨的高人形象。他恭敬地对纣王稽首说道:“人皇,吾此次前来却是算到有一场缘分,望人皇成全。”
纣王一听,好奇问道:“何事?”
广成子淡然说道:“吾于九仙山桃园洞心中一动,默算天机,却是发现与人皇之子殷郊、殷洪两位殿下有师徒之缘,恳请人皇成全!”
广成子此话一出,群臣哗然。殷郊、殷洪乃是大商皇子,身份贵不可言,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将来更是继承大商皇统的不二人选,岂可被广成子收做徒弟带走!
纣王一听很是为难,心中左右徘徊。
广成子见机说道:“吾只是带两位殿下回山教导数年罢了,人皇只要稍待数年即可享受那天伦之乐,又可得那继承皇统的优秀皇子。想当年贫道亦曾教过人皇轩辕、颛顼两位陛下,此二皇皆为人族立下千秋功业,万世敬仰。那殷郊、殷洪两位皇子天授英才,经吾教导将来怕是前程无量。”
场上,纣王、包括所有的大臣都被广成子这番话给唬住了。他们只知道广成子为人皇轩辕、颛顼帝师,但由于年代久远并不清楚上古事迹,直道是史书中睿智英明的人皇轩辕、颛顼有了广成子的辅佐才能建立一番彪炳的功业。
于是大家都被这广成子描绘出的美好前景给打动了,纣王更是眼色发亮,心中直跳。
好久,纣王与大臣们才慢慢的平息下来。
接着,纣王令侍卫带来殷郊、殷洪,也许是两人与广成子真的有师徒之缘,一见面就彼此产生了好感。而后广成子当众表演仙术,其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能让在场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广成子还与朝中众臣讨论治国安邦之策,众皆叹服!
殷郊、殷洪两位皇子早被这广成子的手段给迷住了,当场心悦诚服的恳请拜师,纣王也就顺势而下,允许广成子收徒,于是广成子在纣王与大臣们的见证下正式收下殷郊、殷洪两个弟子。
拜师之后,广成子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殷郊、殷洪急急忙忙的驾云而去,但奇怪的是他离去的方向不是自己的洞府九仙山桃园洞,他是向昆仑山阐教飞奔而去。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5s 2.37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