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仰退下之后,便是另一个新建部门农业部的汇报。笔砚阁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说农业部虽然草创未久,但是事务繁忙。因此分有两人各自负责一块,尚未定下主官,今日也是各自汇报一块。
建立农业部时,同朝堂上众多官员设想的不一致的崇祯,把以往并没有纳入农业的林、牧、副、渔业也一并归入了农业部的管制,从而形成了一个大农业的管理部门。
杨景辰和范景文担任了农业部的左右侍郎,前者除了管理部内的日常行政之外,还负责林、牧、副、渔业的管理,而后者则单独管理农业问题。
对于杨景辰来说,负责建立一个新部门,并主持日常行政工作,他还是足以胜任的。但是谈到如何管理和发展林业、牧业、渔业问题,他便茫然不知所措了。
大明的读书人也许大多研究过农业,毕竟农为百业根本,不了解农业就等于不了解大明社会的真实状况。而且踏入仕途,担任地方官员的读书人,平日里最重要的几件事,莫过于劝农和兴修水利了。
但是对于林业、牧业、渔业,大部分读书人是不关心的,因为他们都不是国本,也许能够改善一部分大明百姓的生活状态,但是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影响并不大。
当然,这同以上几个行业生产技术过于落后也不无关系,同中国早熟的农业耕作技术相比,林业、牧业、渔业的发展不仅极大的受到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吸纳的人口数量极少,不被此时的大明社会所重视,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而皇帝提出的副业,在杨景辰看来就是桑蚕之利和棉布纺织了,对于这一点,还是有不少读书人比较重视的,毕竟人除了吃饭之外还是需要穿衣服的。
因此当杨景辰出列汇报时,他简单的略过了林业、牧业、渔业的年度计划,只是着重提出了关于副业的发展计划。
“…古人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所以臣等以为,这副业之发展,应当着重于纺织二字之上。
我大明可用于纺织的材料有很多,曰麻、曰丝、曰棉。前两者都是我中国自古流传的材料,唯后者进入中国较迟,兴盛起来也不过3百余年。
但是今日,棉布纺织的数量已经远远压过了前两者,真正做到了衣被天下四个字。江南有谚云,收不尽的魏塘纱,买不尽的松江布。便是描述了江南棉布的生产盛况。
臣等经过仔细研究,发觉麻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是产量低下且用途不广,除了做夏布和绳索、造船之用外,基本就没有什么其他用途了。且纺织后成品的价值也不高,作为农村副业发展并不划算。
倒是丝、棉两物,前者产量虽低但是价高,后者产量颇丰,价格中等,倒是极好的农村副业发展对象。
臣首先谈谈这个丝,丝由蚕出。但是蚕却分为两类,南方曰桑蚕,北方曰柞蚕。前者食桑叶,后者食柞叶;前者家养,而后者放养。
柞蚕最盛者为山东,主要在山东东南丘陵山区,其他各省则难得一见。此蚕放养于野外,不浴不饲,成茧极多,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防鸟兽及虫害。柞蚕丝虽差桑蚕丝一截,但也是极为贵重之物。
另外此蚕除柞树之外,也能食用青冈树之树叶。青冈树为南北常见树种,长江以南尤为常见。且此树生长迅速,材质坚硬耐腐,可做家具、建材、船材之用。
因此臣想要在今年挑选山东放养柞蚕出色之人,于各省山林推广柞蚕养殖之法,另外在各省荒山种植青冈树,以作为日后养殖柞蚕之地。
而桑蚕乃是今日我大明蚕丝出产的大宗,以江南八府一州蓄养最多,占了天下生丝产量的一半,北方则以潞州出名。江南之地计有桑园400-500万亩之间,按照每亩桑园出生丝8斤计算,每年可得生丝35-36万担。
不过丝绸制作最为讲求技艺,非经十多年的学习不能掌握。如今天下知名的绸缎,不过是潞绸、杭缎、蜀锦。其他各处丝绸只能称之为中下品,两者之间的价格更是天壤之别。
潞绸、杭缎、蜀锦之所以出色,主要还在于当地的织户技艺纯熟,器具也较他处精良。因此臣以为可推广各省在适宜地区栽种桑树,喂养桑蚕,但是纺织技艺尚需要派人专门进行传授。
此外,若想要发展丝绸织造,臣请陛下停止潞绸、杭缎、蜀锦的常贡,否则小民惧于额贡之例,恐怕难以投入到丝绸纺织产业中去。若是丝绸产业不发展起来,生丝生产的太多只会造成伤民之举。”
朱由检思索了许久,终于开口说道:“宫内设置在各处的织造局将会改为各纺织工坊,不再强征织户进行织造,此前的常贡之例也可废除。
不过再这之前,对于丝绸生产的商税比例要重新进行调整,如何确定丝绸税收比例,你可以会同户部官员及地方织户代表进行商议。
关于丝绸生产之税收分为十份,一份用于补助当地织工失业时的救济,一份用于地方的教育事业,一份用于奖励丝绸生产中研发出的新技术。
3份交给农业部用于推广养蚕业和纺织技术的培训,并设立纺织技术研究学校。1份交给宫内,用于定购每年所需绸缎。剩下的三份留给户部,用于朝廷支出。”
虽然崇祯并没有完全废除丝绸织造,但是杨景辰已经心满意足了。他不仅成功的废除了名义上诟病甚多的织造局,还替自己的部门争取到了一份额外的经费,哪里还有不满足的道理。
至于皇帝把各地的织造局改成纺织工坊,会不会是掩人耳目之举,那已经不是他的问题了。杨景辰接着继续往下说道:“自从黄道婆从海南黎人那里学会了纺织技艺之后,内地种植棉花的规模就急剧膨胀了起来。现在我大明百姓穿用棉布,已经习以为常。
每年棉布的产量足有数千万匹,除了西北地区之外,棉花种植的区域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不过论到种植的技艺,则以北方为佳,尤其是山东地区。不过江南地方的气候更为适宜棉花种植,较他处棉花产量高出不少。
在去年之前,北方向来没有纺纱织布的行当,都是碾籽之后运往江南加工,是北方几样大宗输向南方的货物之一。
去年京城文思院研发出在北地纺纱织布的技艺之后,北方棉纱棉布的纺织才陡然增长了起来。但是同南方的每户人家在家纺织不同,京城纺织工坊多是集中人员共同生产。
对于这两种生产方式,臣觉得各有利弊。前者可以让农妇不离开家庭,在照顾家庭之余生产棉纱棉布补贴家用,有利于地方安定。
而后者虽然收入是前者的数倍,但是如此多的青年男女集中在一个小地方工作,臣恐怕其中若混有一二奸邪之徒,到时诱良为奸,会败坏地方乡俗。
因此臣觉得,除了在南北大力推广种棉技术之外,还是以推广在家纺织的生产方式,较为合乎我大明风俗。”
朱由检迅速的打断了他的话说的:“采用何种生产方式,还是交给百姓自己决定,朝廷没必要多加干涉。总的来说,杨侍郎提出的以推广纺织,作为农村的副业想法还是正确的。
朝廷需要的做的,是推广新技术、新生产方式和良种,引导百姓改良旧的生产经营土地方式,从而提高收入。
对于副业朕没什么可说的,但是对于林业、牧业、渔业,朕觉得农业部制定的计划实在是过于肤浅了。
这十多年一来,天候变化激烈,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出来,凡是林木茂盛的区域,受灾的情况明显轻于开垦过于密集的平原、丘陵地区。
可见树木乃是地之毛,若是无毛则土地必然会干旱下去。五台山原本是林木苍苍的北方胜地,但是现在倒是变成了一座秃山。
陕西地方在汉唐之时尚是森林遍布,号称天下腹心,奠定了汉唐两代的伟业。到了今天,除了关中平原之外,倒是变成了黄土漫天的贫瘠之地。遇到灾害,便是遍及全省的大灾荒。
说到底,都是过去无序开荒,肆意破坏森林植被得到的恶果。所以朕才把林业设置为农业部下属的一个单独部门,就是希望能够控制竭泽而渔式的毁林开荒。
不是所有土地都是要开辟出来当做耕地的,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地方,就应该发展林业、牧业甚至是渔业经济,不要把环境破坏殆尽之后,才来悔不当初。
朕希望农业部继续制定关于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发展计划,朕希望在西北某些地区重新恢复森林和牧场,以减缓未来气候继续恶化下去。特别是黄河两岸及河源地区禁止毁林开荒,以保护黄河流量及降低含泥量。
宁夏地区每年夏天放火焚烧草原的政策也即时停止,让民族宗教委员会安抚当地蒙古部族,然后迁移人口在宁夏地区修建屯垦点。
此外要求各省严查开荒情况,对于流民占据公用林地进行开垦、开矿的进行控制。对于开荒地区要统一进行规划,不得放任自流或是无序开荒,若有玩忽职守者,严惩不贷。”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3s 2.290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