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林晓玲的抱怨,林子轩就是听听。
他不会出钱让妹妹跑一趟戛纳,过过电影节的瘾,他现在是不差那点钱,可也不能这么败家,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再说,林晓玲的年纪还性子不成熟,太惯着不好,还要多多磨练。
不过他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让葛尤在戛纳的时候注意一下,要是那部纪录片获奖了,就把奖杯什么的带回来就行了。
在张亿谋的劝说和催促下,葛尤答应了与巩莉一起前往戛纳电影节。
“要不让晓玲和我一起去得了,我不懂外语,晓玲还能给我当个翻译,算是我雇的人。”葛尤提议道。
“多个人制片方那边不好交代,人家肯定给你请了翻译,就别麻烦了。”林子轩拒绝道。
葛尤如果带着林晓玲,活着的制片方就要多出机票和食宿的钱,对他们来说虽然不多,却容易造成误会,以为葛尤耍大牌什么的。
这时候,演员还不时兴带助理,尤其是葛尤,是个讲究人。
什么是讲究,该拿的就拿着,不该拿的绝不沾手,自个管好自个的事,不给人添麻烦。
林子轩同样如此,他宁愿自己掏钱让妹妹去戛纳,也不愿让活着的制片方误会葛尤。
“那行吧,我在戛纳估计也没事,那个纪录片要真获奖了我就去领,好容易出趟国,总要拿回个奖杯不是。”葛尤玩笑道。
“尤哥,你还是先琢磨个最佳男主角的获奖感言吧,别到时候没准备了慌张。”林子轩提醒道,“我觉得挺有希望的。”
“人外国那么多好演员呢,我肯定没戏,就是去凑个数。”葛尤心态平和的说道。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没学过正规的表演技巧,葛尤一直对自己的演技不太自信。
相对于活着在演艺圈造成的风波,姜闻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还在苦苦挣扎之中。
过年后,姜闻借了一些钱,闻隽从香江汇过来一部分,总算是把片子拍完了,正在进行后期制作,片子拍到现在,总不能半途而废。
大家再努力一把,把片子弄完,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林子轩正在和京城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甲方乙方。
在韩三评的大力推动下,京影厂用人力物力作为投资,折合成50万人民币,和好梦公司合作,甲方乙方的总投资达到了250万。
在国内的电影行业,这算是一笔不小的拍摄资金了。
几年前,米佳山拍摄一部顽主才花了80万,如今物价涨了,演员的片酬涨了,那时候葛尤的片酬是800块,现在都要15万了。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
林子轩让姜闻使用京影厂的剪辑室,大家现在是合作关系,价格相对便宜些。
有了活着的前车之鉴,姜闻在剪辑的时候收敛了不少。
想想看,就连张亿谋那样大导演的片子说禁就给禁了,姜闻即便再有自信,也不敢说自己比张亿谋还强大,总局会对他网开一面。
拍电影毕竟不是自娱自乐,最终还是要给观众看,这里是指国内的观众。
说实话,外国人看华国的电影大多是抱着猎奇的心态,他们不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就不能真正的明白电影所表达的含义。
虽然说艺术都是相通的,可只有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华国人才能懂得活着讲述的故事,才能产生共鸣。
姜闻想的是片子既能在国内上映,也能在国外的电影节上拿奖。
如果两者不可兼得,他还是想在电影节上拿奖,这是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总想有点艺术追求,不留遗憾。
“我就打算这么肆意的放纵一回,这辈子也就值了,不然觉得活着特没劲。”在剪辑室里,看着前面幕布上流动的光影,姜闻深沉的说道。
然而,以林子轩对他的了解,姜闻想要放纵的恐怕不止这一回。
四月底,林子轩参加了总局的一场座谈会。
这场座谈会颇为热闹,参加的都是电影圈的大佬们,有各大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有电影院的经理,还有电影方面的专家学者。
京城里几家民营影视公司也在被邀请之列,只是不怎么受到重视,只能旁听。
座谈会的主题是如何提振华国的电影市场,以及如何应对引进的国外商业大片。
1993年是华国电影市场最为低迷的一年,低迷到什么程度,数据最为直观。
1990年全国的总票房是22亿,1991年是23亿,1992年是20亿,1993年是13亿。
在电影产量上,每年拍摄150部左右的片子,但真正有市场号召力,赚钱的片子只有几部,观众对国产电影的兴趣锐减,电影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让华国电影走出困境,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看电影,总局下发了一份文件。
允许影院每年以分账的形式进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
以前华国也进口过国外的电影,不过是用买断的方式,每部电影的买断价最高2万美元。
这种低廉的价格根本吸引不了国外片商的兴趣,买回来的都是一些品质不高的老电影。
这次采用分账的方式,分账的比例是外方片商和华国电影公司共拿总票房的百分之四十六,省市级的电影公司拿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之间,剩下的为影院所有。
如此一来,一部电影在华国的票房越高,外国的片商分到的钱就越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会把国外高质量的商业大片拿到华国上映。
这些国外大片能把观众吸引进影院里来,国内的票房攀升,华国的电影市场繁荣起来。
与此同时,国外的大片会对国产电影造成强烈的冲击。
国产电影只有提高影片的质量,学习国外先进的拍摄手法和宣传手段,才能在这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这也是总局的意思。
用鲶鱼效应激活华国电影行业的竞争力,要么生存,要么淘汰。
林子轩很清楚,对于国内的电影行业来说,这一次真的是狼来了。未完待续。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6s 2.156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