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 第二百零五章历史名词

    紫禁城内一片肃然,崇祯皇帝仔细地看着面前的两份奏章。一份是三法司对陕西三边总督杨鹤的判决书。另一份就是杨鹤的儿子杨嗣昌的替父代罪的奏章。

    当崇祯二年,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上任以后,发现陕西全境农民造反风起云涌。因此,杨鹤就提出了要朝廷提供钱粮,对陕西的受灾老百姓赈灾的请求。

    杨鹤的理由就是,杨鹤把农民起义看作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他是从比较长远的观点,为朝廷出谋划策的。杨鹤主张要把钱花到招抚赈济上面去,帮助农民复业。这样做不仅可以弭患消萌,而且农民安排既定之后,政府还可以继续征收赋税,所以说“利莫大焉”。

    如果一味主剿,把钱用于军费,不仅无法恢复社会生产,花掉的钱也不能通过赋税形式收回来,而且他自己的经验也证明,不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参加起义的人势必越来越多,剿局既不易结,后患也更加严重。这就是杨鹤建议以抚为主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杨鹤的主张很有道理,崇祯皇帝也拨发出帑金十万两赈灾以支持杨鹤的主张。

    但是,杨鹤的招抚赈济的主张很快就破产了。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条就是因为没有后续的赈灾钱粮支持,很多已经招抚的造反农民旋抚旋叛;

    另一条就是因为鞑子入关,陕西派出了到京城的勤王军队,导致陕西的官府手中,只有很少的朝廷军队对农民造反军队进行围剿。再加上那些勤王的兵丁的逃亡后,投入到农民造反军队中去,使得陕西农民造反军队的势力更加庞大了。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例如主剿派官员的杀降行为等。但是不管怎么样,杨鹤的主张是彻底破产了。而接任杨鹤陕西三边总督的是,在剿灭农民造反大军时,屡立功劳的洪承畴。

    另外提一句,洪承畴上任为陕西三边总督以后,通过血腥的手段镇压和不让粮食流入到农民造反军队活动区域的方法,有效地把陕西的局面平定了下来。

    而那些走投无路的农民造反军队,却渡过了黄河,基本上都进入了山西境内,把山西搞得是一塌糊涂。并且在山西,他们还组成了三十六营,使农民造反军队的行动可以呼应了起来。

    杨鹤和主剿派官员的谁是谁非这里不谈。因为只要是个现代人,都知道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道理。他们的做法其实都是有缺陷的。

    但无论如何,杨鹤作为一个失败者,总是要受到惩罚的。因此,崇祯皇帝就派出缇骑把杨鹤抓到京城来治罪了。三法司为杨鹤的罪行定下了绞刑的刑罚。

    而得知了父亲杨鹤的刑罚,杨嗣昌立刻上了一份奏章,要以儿代父,接受绞刑的刑罚。崇祯皇帝现在就是在看着这两份奏章。

    通过了袁崇焕事件,崇祯皇帝对文官那种当面君子背后小人的做法是深恶痛绝,因此他对文官也有深深地不信任感。可是由于崇祯皇帝对文官的不信任和对宦官的提防,现在的崇祯皇帝又深深地感到身边没有得力的助手辅佐。

    我们都知道,在明朝,儒家道德准则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受到儒家教育的崇祯皇帝,也完全把儒家的准则作为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当他看到杨嗣昌肯替父代罪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自己面前好象出现了一块金子。是孝子那就必定是忠臣。在崇祯皇帝的脑海中,就深深地印下了杨嗣昌的名字。

    崇祯皇帝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对王承恩说道:“王伴伴,那杨鹤虽罪无可赦,但其子却有一片纯孝之心。罢了,改绞刑为流刑吧。”

    王承恩立刻低头领旨说道:“陛下真有一片仁爱之心啊!”

    王承恩的俏皮话引得崇祯皇帝哈哈大笑,他忍不住笑骂道:“你这老奴,就会逗朕开心。不过现在就是不知道,孙太师在辽东如何了。”


    王承恩见崇祯皇帝刚开怀不久,又操心国事,连忙安慰道:“孙太师文韬武略,他提出的筑大凌河城的主张,各位阁老又都赞成了。老奴就琢磨着是肯定差不的了。皇上您就安心吧。”

    “嗯!”崇祯皇帝微笑着点点头,在不知不觉中,他的思绪飞向了辽东。

    在主持收复了永平四城,又对关内的明军进行了调整以后,孙承宗于崇祯四年的正月正式到辽东就任督师一职。他刚一上任,就开始进行第三次的抢筑大凌河城的军事行动。

    修造大凌河城,是孙承宗原先堡垒战术的一个重要步骤。当时孙承宗去职以后,接任的袁崇焕也先后两次要修造大凌河城,但是都被后金军给破坏了,当时修造的大凌河城也被后金军拆毁,只留下了城墙地基。

    孙承宗为什么要修造大凌河城,那肯定是因为大凌河城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可以成为宁锦防线前沿的一个堡垒,可以增加宁锦防线的防御厚度;二是大凌河城可以有效的在后金和投靠后金的蒙古部落之间钉上一个钉子,让后金军和蒙古军不能够随意汇合,统一行动。

    但反过来看,知道辽东明军行动的后金军,是绝对不会允许大凌河城建造完成的。因此,在大凌河城,必定会爆发一场明军和后金军的激烈战斗。

    这场战斗其实一直持续到崇祯五年的十月。因为在很多史料和作品中,都介绍了这场对后金和明朝都影响深刻的战斗,所以在这里笔者也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孙承宗在崇祯四年的春季,让祖大寿和何可纲率领一万多名明军,带着一万多民夫,抢修大凌河城。这次抢修行动很成功,大凌河城基本上在三、四个月内被抢修了起来。

    接着,皇太极率领后金军和蒙古军汇合,在崇祯四年的八月攻打大凌河城。但是皇太极一改从前硬攻的战法,改成了围。他命八旗将士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的大凌河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接着,就是明军的支援和后金军围点打援的表演了。可这时候的孙承宗却惊讶地发现,他找不出领军救援大凌河城的军将了。因为在辽东铁骑的军将中,最富有主动进攻能力的满桂和赵率教都牺牲在勤王作战中,而另两位军将祖大寿和何可纲,现在却被围在大凌河城内。

    没有办法,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明军一共进行了四次救援行动,而其中的三次,都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为主帅的。可是吴襄根本没有他的儿子吴三桂后来的军事能力,每次救援,都被打了个大败。明军的军事行动也就告吹。

    而从关内调动援军的行动,也因为后来发生了登莱事变也告吹了。至于登莱事变,将在后文中详细叙述。

    见援军的到达已经没有希望,再加上城中缺粮,已经达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在皇太极的劝降下,祖大寿在崇祯五年的十月,率领着大凌河城中残留下来的一万多明军投降了后金,不愿投降的何可纲被杀害。大凌河城失守。

    接下来,就表演好莱坞大片的时间了。祖大寿投降以后,竟然通过他的花言巧语逃了回来。到后来,关于祖大寿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不过笔者看来,在之后祖大寿死守锦州的表现来看,他应该是假投降。

    大凌河之战的失利,使明朝在辽东,完全丧失了和后金军战斗的能力。而其失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孙承宗在再次上任以后,还是把辽东明军的战斗力,高估成为当时他离职时的那种水平。因为在勤王的时候,辽东铁骑不仅仅损失了满桂和赵率教,还在遵化城下损失了赵率教率领的四千铁骑。而这次战败,也导致了孙承宗的再次下野。

    而更为悲哀的是,被围困在大凌河城内的辽东铁骑主力,完全被后金军给歼灭。他们投降了后金以后,很多兵丁都被编入了汉八旗,成为了后金手中一把屠杀汉人的利刃。

    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在前文中,笔者一直用着辽东铁骑,而没有使用后世耳熟能详的关宁铁骑。

    这主要的原因就是:虽然这时候的后金已经完全控制住了辽东,而在关外的明军只是在辽西的宁锦防线被动防御。但是笔者还是认为,只要当时的明军指挥准确,将士用命,凭着辽东铁骑的战斗力,明军并非没有希望攻打到辽东的。

    但是,随着大凌河之战的失利,辽东铁骑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而在后文中,笔者也将改称呼为关宁铁骑。

    而就在祖大寿酬躇满志地率领着辽东铁骑和民夫,去抢修大凌河城的时候,在汝宁府的吴世恭也正在集合着亲兵护卫,准备着行装,要动身去扬州呢。

    最新全本:、、、、、、、、、、



第二百零五章历史名词  
相关:  我,演技炸裂  贵族使命  明草  我,演技炸裂  1984之狂潮  失败人生  狂魔法师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  天降鬼才  我在异界有座城  星辰之主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明末疯狂第二百零五章历史名词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搜"明末疯狂"
360搜"明末疯狂"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1s 2.18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