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一代圣君 第526章 这叫首揆

    天子竟真要做这件事。一笔阁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杨一清至今还是有些觉得恍惚。

    其实屯田籽粒越是崩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旦整顿其效果便越是明显。

    因为税基萎缩的原因,虽说朝有明君,地方有贤臣,但大明岁入仍然是在2900万石这个规模上下。即便如此,也堪比仁、宣之时了。

    只比永乐初年少一些,只是想要再增加,确实也不容易。

    然而若是军屯整顿能有成效,不仅百姓能多一份口粮,就是朝廷也能将岁入提高至3500万石的规模。

    此外,军屯整顿,还能让原本该属于卫所的粮食重新属于卫所,也省得朝廷再耗军饷。

    明初时,因为屯田实行的好,确实可以做到朱元璋说的养百万兵而不耗费百姓分毫,但后来屯田大面积破坏,那么多士兵没有粮食吃,朝廷总归要管的吧?

    所以只能拨款,这就导致有明一代,军饷的压力持续增大。

    如果能将这部分的支出再省下来,此消彼长之下,朝廷每年可以多出800万到1000万石的粮食可供支配。

    如此不论是赈灾还是备兵,哪样不行?

    到那时天下富饶,才叫真正的大明中兴。

    杨一清半卧于躺椅,每当想到这一幕,他便开始忍不住的要激动。

    若真能实现这么一天,他杨一清也算没有白活这一世。

    “阁老,人带到了。”

    “喔。”

    杨一清在后院的竹林里纳凉,一张桌子、一杯浓茶,不在内阁值房里时,他会让自己在这里待着。

    张璁远没想到自己能走进当朝内阁首揆的府院。

    但是他明白,有些事不同寻常。

    否则又是威宁伯、又是阁老的,这在干嘛呢?

    “下官陕西道御史张璁,拜见杨阁老。”

    “起吧。”

    “谢阁老。”

    杨一清打量了一眼这个模样平凡的中年人,说道:“朝廷要清查西北的草场和屯田,选了你。旨意收到了吗?”

    “上午时,已收到了。”

    “你怎么想?”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有命,唯死而已。”

    “没有人要你死,陛下是要你活着把事办好。你死了,对陛下、对朝廷又能添什么价值?”

    张璁平素也知道杨一清的一些清名,此时绝不会无缘无故召见他前来,因而马上拱手谦虚说:“请阁老指教。”

    杨一清慢慢扶着桌子坐了起来,大概是人老了,喘息声都有些重。

    “此事至关重要,只有除军屯之弊,才能复大明之威、保百姓之命,你我皆是臣子,明君难得,正德一朝若做不成此事,后世……此为一也,你需谨记。

    这二嘛,打铁尚需自身硬。淮安府的事,你是亲历者,朝中下去的人,容易为人所捕获,若不是陛下非要个究竟,你的命都保不住。如今你自己成了下去的人,便是要注意这一点。守住这一点,再大的事自有陛下做主,不必害怕的。

    第三……你可有妻儿老小?他们现在何处?”

    张璁回答,“都在浙江的老家。”

    “接来京师吧。”

    张璁:“……”

    这话说的,好像会有什么事一样。

    “阁老……”

    “你若做成了此事,不好说定能入阁拜相,但位尊一部却是不难,而既然久居京师,家人怎可总是分隔两地?你若做不成此事,妻儿老小到了京师,老夫还能照拂一二,老夫走了,也还有陛下。”

    这样做成与做不成其实都要接过来。

    张璁有些震动。

    他跪了下来,大声叩谢,“下官多谢阁老重恩。”

    其实杨一清也算是手段激烈的人,他当年查马匹走私,可沾了不少血。

    “去吧。”

    “是,下官告退。”


    历史上的嘉靖年间,杨一清对张璁最初也是欣赏的,毕竟张璁还算是有些理想抱负。而当时杨一清闲赋在家,张璁在朝中得罪人过多,所以就极力举荐杨一清复出,这样可以作为老前辈为他站台。两人一拍即合,还有过短暂的蜜月期。

    只不过很快就反目成仇。

    张璁这个人呢,有理想、有手段,但是有一点不好,他非常的急功近利,不怎么讲究手段。

    后人以为,这或许和张璁的年纪有关,他中进士时已经四十六七岁,虽然抓住了嘉靖皇帝的信任,但一个新人,提拔再快也要时间。

    而他心中又有‘大业’要做,于是乎就显得非常急躁,当然这只是一种解释原因。

    也许他性格本身就是如此也说不定。

    所以张璁在官场上的圆滑程度,确实不如后来的张居正。总得来说,就是得罪人太多,总要把前面的人搬走。而且一旦皇帝宠信其他人,他就会心生妒忌。

    另外,他最初借杨一清之力,最后又不管不顾要诋毁杨一清,搞的杨一清不得不在嘉靖皇帝面前解释。这事做得让人觉得很不耻。

    不过这其实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个人不可能都是好,也不会百分百的坏,有好有坏,这就是人本身的复杂性。

    这一时空中,张璁的境遇好些。他如今年方三十六,在官场上也是极有前途之人,即便急功近利,最近的遭遇也能让他满足了。

    陕西道监察御史,已经是从五品了。

    而杨一清确实对其欣赏,志趣相投嘛,虽然隔了年纪,然而这份做事的劲头与他相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自己想做的事情,发现了一个人可以接着做下去,正常人的念想便是觉得继承人找到了。

    当然这个想法,杨一清只是一闪而过,具体怎样,还需要看得更多一些。况且,又不是只有张璁一人能入他的眼。

    他这个阁老本身提拔的人也多。

    现在的兵部尚书齐承遂,还有那个仇钺。

    仇钺在他当三边总督时就已经提拔,正德二年,仇钺作战有功,也因功升卫所指挥使,这个卫,正是朔方左卫。

    因为那段时间杨一清还和王守仁有许多接触。

    王守仁的才能、品性同样让他信服和欣赏,所以王守仁统管河套,他也全力赞成。

    历史上,杨一清就以善于发掘人才而出名,上述几人都是他在任总督时发掘推荐,也全部都与他保持不错的关系。

    不仅如此,正德二年,他卸下总督之位,回京担任内阁首揆以后,又陆续推荐了些人。

    其中最有出息的,便是王廷相。

    王廷相与王守仁、张璁都是一般大的年纪,在三十六七左右。王守仁出名最早,张璁最晚,王廷相居中,他已经接了王守仁的位子,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其最初显露头角,是在弘治十七年,上《拟经略边关事宜疏》,其中提出如何应对边关告急形势的几个方法,凸显了其在军政上的部分才能。

    当年,皇帝授其兵科给事中。

    可眼看就能试炼任用之时,不巧他父亲在弘治十八年去世,于是归家丁忧,至正德二年方回。

    当时杨一清回京任首揆,他见此人逻辑清楚,做事干练,于是一杆子给人家推荐到陕西。

    那次也是特殊的事项,陕西泾阳、咸宁有百姓造反,这在封建王朝其实也不鲜见,这种事不大不小,派大军是疯了,完全的消耗民力,但是不管也不行。

    后来杨一清想到这个人,朱厚照也有点印象,于是便派此人前往。

    没想到王廷相处理的相当出色,其实很多时候,有些事就看有没有胆量做,比如说有些人会私占正军名额,王廷相敢于禁止杜绝,实在不行他就告御状。

    对于暴民,他是坚决镇压,力主‘剿灭人口、扫荡尽绝’,不能手软,同时对于犹豫不定的百姓,他则是处处张贴告示,劝诫百姓回乡。

    加上他处置公正,不怎么克扣军饷,而且他始终认为军队要有战斗力,缺饷是不行的。

    所以王廷相领着一帮人,漂漂亮亮的把这事给办妥了。

    事后,朝廷一看,这真是个人才啊。

    于是正德二年底,朝廷为更进一步处理好陕西事宜,便一步提拔王廷相为陕西都指挥使。

    正德四年,王廷相在大朝会之期入宫陛见。

    其在为官上敢于提出大胆改革主张,在做学问上以经国济世为务,在军队训练上提出“予储军饷”,“振刷兵制”这样比较中肯的建议,同时在他大出风头的镇压起义问题上,他则认为应当减赋税以降低百姓负担。

    而且他奏对之时,对自己辖区内的事情了若指掌,回答时言辞清晰、思路清楚。

    这么一个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官员,怎么能不被皇帝赏识和注意?

    所以正德四年的大朝会,王廷相收获最丰,他说的那些数据一经侍从官核实为准之后,皇帝做主升了他的官,巡抚陕西!

    不为别的,能把自己管辖的事情说的很清楚,这就是用心、肯做事。

    杨一清看人也真是准的。

    不过这次张璁西北之行,又是一大考验,对他们两人来说都是。

    为此,他这个阁老还真得给王廷相再打声招呼,张璁离开以后,他便在石桌上亲自写起了信。

    他是内阁首揆,用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事都得他去做,所以这才叫首揆。

    :



第526章 这叫首揆  
相关:  自2008的重来盛年  重生之只用当个孝子就可以了吧  重塑人生三十年  重生之孝看人生  重生之激荡年华  重生之激荡的十年  大明嫡长子    风流村乱  重生留校躺平,我真不想再卷啊!  灵墟,剑棺,瞎剑客  直播算命太准,全网蹲守吃瓜  末世:开局混沌神雷,为所欲为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朕乃一代圣君第526章 这叫首揆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1s 2.3708MB

搜"朕乃一代圣君"
360搜"朕乃一代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