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的争斗也好,暗潮汹涌也好,暂时都和关起门来过自己小日子的林森没多大关系,还是每天看看程怀玉那越发凸显的大肚子更有趣些。
时不时也会小心翼翼的趴在上面,感受一下里面那个鲜活的小生命,从只能听到他的动静,到现在把手放上去,那个调皮的小家伙,立马就会朝程怀玉的大肚皮上,踹上几脚作为回应。
程怀玉满脸幸福的看着这一幕,摸摸自己的肚皮,眼中透露着母性的光辉。
因为林森照顾的比较好,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情绪方面,所以程怀玉一直都乐呵呵的,包括孕期反应都不是很明显,绝对是个有福的。
不过听说了另一件事后,林森难得的主动关心了一次,因为倭国遣使入贡了!
提起倭国,来自后世的林森,这感觉肯定是很复杂的,后世那场众所周知的苦难,让他很难用平常心去看待此时的倭国。
尽管现在的倭国人还不是后世那些,林森也不能把后世的那些过错,强加到现在的他们身上,不过对如今的倭国,也很难有什么好感就是了。
想想不久之后,在大唐和高句丽的战争期间,他们就曾经悍然出兵对抗大唐,就知道这个岛国的自大和野心,是刻在骨子里的。
直到被彻底教训过一遍后,才知道什么叫恭顺,属于典型的畏威而不怀德的那种白眼狼。
这可能也和他们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出自面积狭小岛国,天然的就造就了他们这样的心理吧,所以隔不了多久,就要窥伺周边的国家和土地。
而这时候的中原帝国,往往对这个小家伙还不够重视,更不会想到因为他们,也会有神州陆沉的一天。
而他们的野心,其实早就已经有所表露了,隋大业三年,倭遣隋使小野妹子前来朝拜,呈上了倭国书与隋炀帝,这态度就已经算不上多么恭顺了。
因为那国书上抬头写的就是“日出之处天子致书,日落之处天子无恙”对此隋炀帝大怒,云“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不过顾及到新罗的事,始终没有非难于倭国。
要不是那个叫做小野妹子的使臣,为了自己的脑袋着想,从中多方周旋,隋朝怕是压根就当没有这回事了。
一直到了第二年,隋朝这边才派了个九品小官裴世清,和小野妹子一块回倭国。
这位使节文散阶为从九品上文林郎,官职为正九品上鸿胪寺掌客,带了十几个随从,以大隋使节的身份去了倭岛。
这路上走了几个月,又在倭岛住了三个月。论起当世对倭国的了解,大唐这边肯定就属这裴世清了。
按照历史轨迹呢,李世民会派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往抚之。然后表仁与其王争礼,不宣命而还。
不过林森既然想要掺和进这事来了,肯定就不是这么简单的就算了。
也许李世民更多的还是顾虑到了新罗的周边局势,谁让新罗王真平死后无嗣,国人立其女善德为王,而这位善德女王给李世民写的信甚至是国书中,都有那么点像是跟李世民有一腿似的。
就算不看这点暧昧,也要考虑到新罗的存在,对大唐的战略意义吗。
倭国就在新罗下面隔海相望,相互之间也不是多么友爱和谐,倭国真的大举入侵的话,腹背受敌的新罗,很可能会遭遇不测的。
可林森却知道,这倭国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威胁,能够鼓动李世民,将这帮子养不熟的白眼狼先恁死最好,至不济也别像历史上那样,一股脑的把许多技术都白送人家啊。说起来完全就是资敌啊。
就像后世世界闻名的武士刀,还不就是师从于唐刀的吗,只不过用的是本岛上那贫瘠的铁矿,弄出的所谓玉钢罢了。
至于那些前来学习的遣唐使什么的,能阻止更好,不能阻止的话,还是让他们多学习孔孟之道吧,也好让他们那个野人国度,懂点真正的礼仪规矩。
这倭国的所谓朝贡,毕竟是满足了很多文臣,还有李世民的虚荣心的,也方便那些文臣继续鼓吹什么太平盛世,万国来朝,也是时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说到底还是政治利益在作祟。
不过现在的李世民还没到贞观后期,尤其是李承乾造反以后那么的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起码还能听得进劝。
林森就想试试看,能不能改变一下那么多留学生前来学走技术,反过来用来对付中原的局面。
之前的几次事情,像是曲辕犁,筒车等等技术的出现,带来的可不只是便利,而是确确实实的提升了国力。
而诸葛连弩,马蹄铁和青贮饲料这些东西,则是直接的带来了总体战力的进步。
想来跟李世民晓之以情,动之以利,还是可以打动他,尽可能按照自个的设想,来处理和倭国的关系的,于是难得的主动请见李世民。
“你小子竟然舍得出来了,不在家陪着妻子等孩子降生了?”对于林森的请见,李世民也是有点意外的,因此见到他以后还调笑了两句。
不过说话依然这么不见外,可见林森尽管这段时间都没有实职在身,可在李世民眼里,这份量倒是一点没减。
“关于这次入贡的倭国,小子有些话想说。”林森神情郑重的说道。
“哦?你小子可是头一次这么主动啊,但说无妨。”李世民饶有兴趣的说完,作侧耳倾听状,示意林森可以开始了。
林森稍微整理一下情绪,就把自己早就打好腹稿的话,全都和盘托出了。
其中自然说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因为铠甲武器为大唐带来了多少好处,敌人砍不动你,你却可以轻松的杀掉对手,可如果敌人的技术水平超过,或者达到了大唐这个层次,那倒霉的显然就是大唐的军士了。
而缝合术这类的东西存在,对于军心士气的提升更不用说了,还能救回更多的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对于战力的提升同样是立竿见影的。
反正这样的技术,落到任何可能的敌人手里,此消彼长之下,就相当于是在削弱着大唐的战力啊。
另外,如张阿难这样一直跟在李世民身边,听到了林森的全话的,还会深深的记住一个名字——“石见银山”!
“好,朕一定会权衡其中利弊的。”
李世民的神情也没了之前的轻松,在听完林森的这番可以算是奏对吧,沉思了一下后,很是凝重的对林森点头示意到。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5s 2.337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