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阅小说网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洪荒逍遥游 !
上回说到齐国势力之中姬姓家族排在姜姓吕氏与田氏之后,姬、姜两姓世代联姻
不过姬、姜两姓在相互合作的同时又彼此竞争打压,早先还是偏向合作,但自周夷王烹杀齐哀公之后,便是以打压居多了。就连齐景公的儿子,由于血脉多寡的不同,都是有些姓姬,有些姓姜,而姓姬者便没有齐侯之位的继承资格。
姬、姜两姓彼此之间的关系,好比老树盘根,怎一个错综复杂了得,不知内情者那是理都理不清。而这三大势力之下又有无数较小的势力,或是各自抱团或是依附于三大势力,其中便包括栾氏、高氏、国氏、鲍氏等。
孔子初至齐国,并没有积极参与齐国之事,选择了静静观察,方便日后抉择。不过孔子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除了讲学授徒之外,最多的便是往临淄城外一处竹林跑。这是为何?却是孔子在齐国遇到了一位熟人,正是曾经担任鲁国乐官的师襄。
师襄善鼓磬,亦能抚琴,早在鲁国之时,孔子便曾拜访于他,向其学习音律乐理。孔子学琴,十日已能熟悉乐曲形式,十日便掌握弹奏技巧,十日而领悟琴曲意境,又十日神交琴曲作者。而这正是师襄教给孔子的第一首曲子,乃是周文王所作的《文王操》,也就是说孔子在向长弘学习音律乐理之前是有相当的音乐基础的。
后来师襄因为得罪鲁国权臣季武子而离开鲁国,孔子还曾好一阵惆怅。如今在齐国相遇,可谓他乡遇故知,人生一大喜事也。
师襄居住在临淄城外的一片翠竹林之中,筑有竹屋一座,极为雅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足见师襄对于竹子的喜爱,这一点也极大地影响了孔子及其弟子,竹子也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
孔子如今琴道大进,一番交谈下来,让师襄大为赞叹,磬音与琴声交融,在竹林之中回响,引人神往。
孔子所弹之琴乃是他亲自斫制,无甚修饰,造型简洁而流畅、含蓄而大方,这种样式后来被称为‘仲尼式’。孔子也在师襄手中见到了一把不同样式的名琴,正是盛名斐然的‘号钟琴’,却是来历大大的不凡。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喜好收藏天下名琴,其中最得他独爱的便是号钟。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荡胸生云。
齐桓公曾在征鲁誓师之时,命人弹奏此琴,并吹牛角相呼应。牛角声声,琴音切切,雄浑悲壮、激昂亢奋,十万大军只感热血沸腾,雄心万丈,军威顿振。果然此次征伐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凯旋而归。
师襄至齐,齐景公闻其天籁琴音,即将王室收藏的号钟琴赐予师襄,可谓宝剑配英雄也。
孔子谈及向长弘学乐之时未曾听闻韶乐,引为憾事,师襄闻言微微一笑,要他静待些许时日。不久之后,齐景公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孔子受邀观礼,转目之间便在乐官之中看到了坐在首位的师襄。
祭祀开始,武乐与韶乐相继奏起,孔子痛快淋漓地聆听了三天,如痴如醉。祭祀过后,师襄又在竹林之中为孔子独奏韶乐,孔子听得忘形,手舞足蹈,三月不知肉味。
琴道境界到了孔子这等境界,师襄已经教不了孔子多少东西了,想要再进一步,还得靠自己的感悟。是故,孔子与师襄除了谈乐合奏之外,最多的便是探讨易学。
师襄出自师氏家族,乃是师氏继师旷之后的执牛耳者,而师氏起源,可上朔至三皇时期。天皇伏羲创演八卦,此为易学起源,易学传之人族,学之者甚众,有成者却寥寥无几。而人族巫师之中有一脉传承家族精研易学,为人族之最,人皇轩辕赐此家族姓师,负责教导人族共主、皇室。
自此,师氏舍弃巫术,精研礼乐易学,无论是五帝还是姒姓夏室、子姓商室、姬姓周室,全都尊此家族为师。无论是夏室少康广集天下巫师所着《连山易》,还是商室成汤广集天下巫师所着《归藏易》,师氏都是绝对的核心主力。
至商室末期,师氏执牛耳者师永更是一手教导出了周文王,对《周易》的诞生功不可没。至此春秋乱世,周室衰微,师氏也不再单纯地教导皇室,在各国皆有族人,如师旷便在晋国任太宰,师涓在卫国任首席乐官。
孔子求学问道于老子之时,便对易学有所接触,如今又在师襄处习得人族易学正统传承,为儒家易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子之易学乃是知伏羲创演八卦之后,结合自身阴阳太极之道,以其无上境界推演完善,后传通玄、阳子居、关尹喜、庚桑楚、王诩等诸弟子。而这一支易学又经过杨朱、列子、宋荣子、尹文子不断钻研,推陈出新,尤其是庄子的完善总结之后,才成为真正的道家易。当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孔子至齐,意外见到师襄,并向其学易,但来齐之前想见的孙武却是失之交臂,令孔子扼腕叹息不已。原来孙武在孔子来齐国前不久便离开了,前往吴国,过起了亦耕亦读的生活。
孔子来齐日久,对齐国形势已然了然于胸,乃借齐国贵族高氏之力介入齐国政事,与诸多暗中掣肘者展开一系列的斗智斗勇。在形势最好之时,齐景公数次亲自召见孔子问政,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言:“政在节财。”
齐景公大为赞赏,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却被得知此事的晏子极力劝阻。言儒者善辩空谈、崇礼破财、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甚至说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话。经由此事,晏子和孔子正式走向了对立面。
齐景公也明白了他们二人之间根本就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无法共存,所谓的管鲍佳话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笑谈。齐景公只能在二者之间择其一,该怎么选择,相信对齐景公来说并不是太过艰难的抉择。
晏子已然相齐辅政三代君王,劳苦功高,德高望重,而孔子却只是新入齐国,接受他还得面对诸多隐藏势力的压力。而且齐景公已经握在手中的东西有很多,也许重用孔子能带来更大的宏图,但他冒不起这个险,也不想冒这个险。或者说齐景公并没有重用孔子大刀阔斧改革,一洗齐国隐患,再创桓公霸业的大魄力。
随后,齐景公虽然依旧恭敬礼遇孔子,却不再向孔子问政,孔子明显感受到了他的疏离之意。后来齐景公婉言道:“奉子以季氏上卿之礼,吾不能。”后又言:“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摇头叹息,乃带着众弟子返回鲁国,继续讲学授徒之事。而在离开之前,孔子前往城外竹林拜别师襄,这次孔子在师襄身边见到了一个年轻人。此人正是师氏新一代的年轻俊秀,名曰‘师文’,前来向师襄请教学习礼乐易学。
就在孔子回到鲁国潜心治学之际,南方楚、吴之地却是不大平静,有风云将起之势。
楚国自楚庄王之后,国力直线下滑,很快便被晋国反超。楚庄王之弟,时任楚国令尹的芈子重为缓衰败之势,与晋国弭兵,平分霸权。楚共王之时,只能目睹着晋悼公一次次会盟诸侯,声势浩天;楚灵王时,欲重塑庄王之盛却好高骛远。
至楚平王时,奸逆当权,继续沦落,时有楚臣伍子胥一家为楚平王所害,几经辗转,出逃至吴国。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27s 2.18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