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灯如豆

    “先生,这是您需要的地图。笔神阁 www.bishenge。com”

    中山的秘书宋霭龄抱着一大摞材料走了进来。

    “霭龄,辛苦你了,”孙先生说,“怎么不见令尊?”

    宋霭龄说:“父亲说收到了各地请求先生前往视察的信函,正在一一回信。”

    孙先生说:“许多地方都要去一趟,尤其枢纽城市。”

    宋霭龄说:“还有,山西的代表要亲自来京城迎接您。”

    孙先生说:“这么迫切?是谁?”

    宋霭龄说:“信上写明他来自中美同盟会,孔子后人孔祥熙。”

    孙先生说:“我听过这个人,既然来了,就见个面吧。”

    宋霭龄翻了翻手册,却说:“恐怕他要往后排一排。”

    孙先生问道:“为什么?”

    宋霭龄说:“前清摄政王载沣下了请帖,希望和您会晤。”

    孙先生点点头:“那就先去趟醇王府。”

    逊清皇室想要与孙见面,是皇室内部高层主动要求,庆亲王奕匡在天津给紫禁城寄过去信,详细嘱托一定要让皇室高层出面。

    因为他们发现孙虽然辞去大总统,却依然受到如此欢迎,知道他在民众心中的地位难以动摇。如果逊清皇室不表个态,未免会在今后的政治需求上有所或缺。

    而且皇族出于对自身今后生存条件的考量,认为如果同孙会晤多少可以建立一些感情,日后他总归可以为逊清皇室说两句话。

    本来应该是逊清皇室来找孙,不过他决定还是自己主动去趟后海醇王府,以示坚定支持五族共和的理念。

    ——话说醇王府此后又成了孙夫人的故居准确说是花园部分,王府的一半。

    在醇王府见完面后,逊清小朝廷还特别允许孙先生参观了颐和园,孙先生甚至在瀛台落脚休息了一阵。

    次日,载沣又奉隆裕太后的命令,亲往孙先生所住的石大人胡同迎宾馆答拜回访。

    这次宴请不同于昨天的家宴,来的人比较多。

    孙先生知道李谕以前接触过多次逊清皇室,并做过帝师,于是一同叫着前往宾馆。

    李谕本来不想去,因为这种宴会没啥意思,就是纯粹的孙先生给逊清皇室一个面子,然后两边说各种客套话。

    ——实际上现在逊清皇室已经没什么面子了,只不过大家比较客气,而且人家好歹让孙逛了皇家私产颐和园。

    去就去吧。

    宴会开始后,果然不出所料,比孙与袁的会面还要更加官场化。

    倒是宴会上的酒菜很不错。

    论享受,逊清皇室的人高明太多。

    孙先生对载沣说:“1901年时王爷出使德国,曾以御弟的身份向人家赔礼道歉,处在十分尴尬和被动的地位,却能做到不卑不亢,国外评论不错,十分难得。”

    “时过境迁,一眨眼已经过去十多年,”载沣感慨道,然后又说,“现在正是由于孙黄两位先生的奔走宣传,我们清室才毅然将政权还诸百姓,建立共和政权。希望能赖孙黄两位先生之力,国基从此巩固,皇室受福无穷。”

    李谕听着着实有些搞笑。

    仅仅三四年前,载沣还把孙、黄两人当成死敌,一定要除之而后快。现在却坐在一起吃饭,而且从最后一句话透露出的真实目的就可以看出来,态度非常谦卑。

    但也说明载沣至少懂得变通。

    孙先生说:“王爷在辛亥时期自动退位,承认共和,避免国内一场血战,历史罕见,实乃明智之举。”

    载沣一定心想,我倒是想打,但士兵不听我的怎么办?总不能让那帮子八旗军上去送人头吧?

    于是载沣说:“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决策,还有英明的太后。”

    孙先生说:“王爷终究身为皇帝的生父和摄政王。在逊位问题上,你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家族的利益摆在第二位,极其难能可贵,这是有益于革命、有政治远见的爱国行动。”

    载沣无奈地笑了笑,自己当时都没想到过这些,但嘴上还是说:“孙先生看得透彻。”

    宴席的最后,孙先生让李谕拿出便携式照相机拍了一张照片,然后亲笔题字“醇亲王惠存,孙文赠”,送给了载沣。

    载沣接过照片,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回到湖广会馆时,孔祥熙立刻笑盈盈小跑过来:“孙先生、黄先生,在下孔祥熙,中美同盟会以及山西商界代表,已经在这儿等候多时。”

    “里面谈吧,”孙先生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会晤早就见怪不怪,对宋霭龄说,“拿出材料。”

    孙先生研究过在山西修建铁路的事情,就座后直接说:“我听霭龄说过,你们孔家在山西的生意不小,也经营煤铁买卖,我想要是修一条铁路,连接大同以及太原,继而可以与正太铁路相接,将山西的煤铁运到京津地区以及上海,将同时让多地受益。”

    孔祥熙说:“孙先生高瞻远瞩,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不亚于正太线,修好后,对全国之实业都有难以估量的作用。”

    孙先生立马叫来詹天佑,继续研究铁路大业。

    李谕当然知道,他们所聊的就是同蒲线。

    经常看抗战片的估计都听过很多陇海线、正太线、津浦线之类的名词,可能没有深究,其实只要是能明白这几条铁路,对理解战争史帮助很大。

    民国时期,国内无非就是六条主要的铁路,其中有三条是大动脉,三条是支线。

    三条大动脉是天津-南京的津浦线,北京-武汉的京汉线,连云港-兰州的陇海线。

    其中津浦线和京汉线这两条南北向的已经修好。

    陇海线工程量更大,还要修个几十年。

    三条主要的小支线是青岛-济南的胶济线,太远-石家庄的正太线,还有就是目前尚未修建的同蒲线。

    换句话说,这六条主要铁路,晚清最后十年已经完成了四条。

    另外还有一条平绥线,北京-呼和浩特当时北京叫北平,呼和浩特叫做归绥,也经常出现。


    孔祥熙作为经商鬼才,不可能不懂“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山西资源丰富,不仅其他省份眼馋,他们也想卖出去挣钱。

    不过此时孔祥熙聊铁路建设时有些心不在焉,不时偷看宋蔼龄一眼。

    半晌后,又有湖北方面派来的人求见孙先生,他带着秘书宋蔼龄离开,孔祥熙才收回心神。

    紧接着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孔祥熙对李谕说:“李大学士,我有个赚钱的大买卖,您有没有兴趣?”

    李谕问道:“什么买卖?”

    “煤油,”孔祥熙说,“现在洋商正在大力推销煤油,美国的美孚公司甚至推出买煤油就送煤油灯的措施,是个很大的商机。我研究过,不久前美孚还有英国的公司刚在天津建立仓库,运过来的煤油直接在天津卸货,不用再经上海转运。从天津港批发,合下来一斤煤油只要不到一角钱,但在山西以及更西边的成都,一斤煤油能卖到三角,两倍多的利润!”

    孔祥熙边说边眼神放光,他的确很会做买卖,而且动作凌厉、果断大胆。

    李谕说:“严格讲,这叫做倾销。”

    孔祥熙毕竟是在美国念过大学的,于是说:“我知道倾销的坏处,价格早晚会涨上去,但现在这钱不挣白不挣。以后要是咱们也有了石油再说嘛!李大学士的汽车产业离不开汽油,煤油汽油都从石油里来,而且您与美孚的大掌柜洛克菲勒先生有点交情,所以……”

    李谕这才听出来,孔祥熙是想让自己帮他说几句话。

    李谕说:“洛克菲勒先生几乎不再管具体业务。要是找他,谈谈教育基金恐怕会更加感兴趣。”

    孔祥熙笑道:“他是钱太多了,否则我不信有人不爱挣钱。”

    目前的情况,国内的汽油与煤油完全依靠进口。

    李谕绝不会傻到告知地质学家国内几个大油井在什么地方,这种战略级的资源,还是等49年以后再问世吧。

    所以即便知道煤油、汽油市场要被洋商垄断,也是没办法的事。

    李谕自从穿越到这个时代,早就更加透彻地明白,落后国想要追赶必须做出一些不等价的牺牲。

    但只要是能从中也获得一定对自己有利的收益就好。

    电灯的普及肯定更难。

    说到油灯,过往国内点灯用的主要是植物油,然后再加上棉线捻成的灯芯。这种灯亮度很差,所谓“一灯如豆”。

    看过《三国之类的老电视剧的必然很有印象。

    而且使用时需要经常剪去烧焦的灯芯,用起来比较麻烦。

    李谕说:“你要是想做洋人的代理商,只需要资金充足就可,现在内地没有人经销煤油,不会存在竞争。”

    孔祥熙说:“我先找美孚公司问问看。”

    此后,孔祥熙代理美孚没多久,就发现英国和荷兰共同运营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利润更丰厚,于是转而当了他们的山西总代理,大赚了一笔。

    除了这两家,还有一个德士古公司,三家洋商一起垄断了国内的煤油行业。

    他们三家签了协议,按照一定比例瓜分中国市场,防止互相之间竞争,同时打击其他竞争者,包括后来的一些民族企业,也根本活不下来。

    这种套路屡见不鲜。

    三家公司低价倾销几年后,已经让许多县城用上了价格比较便宜的煤油灯,——早期大部分煤油灯都是赠送的,所以好多人称呼煤油灯为美孚灯。

    民国初年,国内的煤油需求就已经达到每年26亿加仑接近10亿升,数量很大。

    李谕起身说:“不好意思,我得先回去了。”

    孔祥熙问道:“不等他们回来?”

    李谕说:“孩子咳嗽,我需要带着去看郎中。”

    陈其美正好听到李谕说的话:“会馆里就有个一流郎中,你直接带回家岂不正好。”

    李谕问道:“哪位

    名医?”

    陈其美说:“黄兴先生的客卿,别看年纪不大,我们同盟会中但凡有人生病都找他,比医馆里的老郎中都厉害。”

    李谕拱手道:“还望先生引荐。”

    陈其美喊了一声:“今墨!快过来!”

    一名30岁冒头的中年人走过来说:“部长叫我?”

    陈其美说:“李大学士的公子有点小恙,你帮个忙。”

    李谕问道:“大夫尊姓大名?”

    “在下施今墨,哪敢在您面前说什么尊姓大名。”施今墨客气道。

    这位先生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几十年后在中医界可是绝对的顶流。

    不过目前他也投身仕途,做了黄兴的客卿,帮着制定陆军典章。

    一点小咳嗽就让他出手,李谕都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孩子毛病不大。”

    施今墨说:“先生对我们有大恩,您的事在我看来就是大事。而且施某才疏学浅,仅仅略通医术,如果不能药到病除,还望不要怪罪。”

    李谕说:“有先生出手,自然放心。”

    施今墨好奇问道:“李大学士在科学之道上冠绝天下,而且我听闻您在上海帮着兴建了哈佛中国医学院,引进西医;同时又招来德国拜耳公司建立西药厂;并且两年前与西医伍大夫共同在东北防疫。我一直以为你只信西医,原来并不排斥我们的医术?”

    李谕说:“老祖宗的东西,自然有传承千年的道理。而且有些疾病,西医并不比我们的中医好用。”

    施今墨说:“如果有时间,我也研究研究洋人的医学,看看有什么不同。”

    李谕说:“区别可大了,而且需要投入的精力不会少。”

    施今墨说:“我是想试试我们的医术与洋人的医术结合而用、双管齐下,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李谕笑道:“我虽然不懂医术,但大体晓得二者在本质上很不同,所以我不认为二者可以真正结合。但相辅相成绝对可以做到。”

    施今墨叹道:“那就太可惜了。”

    李谕拿出车钥匙,带着施今墨一同回家。

    孔祥熙专门出来看了看李谕的汽车,喃喃道:“汽油价格虽然比煤油高三四成,可惜销量太少,不然真是个好生意!”



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灯如豆  
相关:  1921文豪崛起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    修罗武神  校花的贴身高手  天道天骄  大官人  奥术神座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灯如豆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9s 2.4173MB

搜"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360搜"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