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婶不敢说,自己会成为李家村最富的人,但是她敢说,以后他们李家村的日子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书神屋 www.shushenwu.com
就是现在,好多姑娘都想嫁到他们李家村来。
当别的村里两天把肚子都成问题的时候,唯有他们李家村能够拿出粮食雇佣别人帮忙干活。
当孵出来的小鸡仔能够慢地跑的时候,地里种下的庄稼也从地底下长了出来,添出了一根又一根绿色的藤。
有的长得快一点的,都可以掐下来做秧苗了。
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完全不用边平灵。
他们这帮老农民,一辈子都跟庄稼和土地打交道,也要看看天色,看看地里的庄稼,就知道该干什么活。
因为有边平灵“启发”,他们从她培育苗圃的经验中得出许多启示——既然地瓜能够先发芽,再种下去,那其他庄稼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至于怎么让种子发芽,只要学会怎么用豆子发豆芽的,就没有几个不知道应该怎么让种子发芽的。
想要让种子发芽无非这就这这种方式一、要有水;二、合适的温度三、合适的光线。
边平灵还教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如果实在搞不清楚要多少水,要什么样的温度,就把种子打湿了,找一块粗布包好放在肚子上。”
“我们人身上的温度,绝对适合种子发芽。这样我不敢保证所有种子都适用这种方法,但大部分种子绝对管用。”
“你们需要注意的是,里面那一层布要透气,就算布是湿的也可以,但外面那层布就不能太湿了,毕竟你要放在身上,要是布是湿的放在身上也不舒服。”
边平灵是这么说,不过对于急着的种子发芽的村民来说,舒不舒服,能够有种子发芽种呀?
反正就几天的时间,熬熬就过去了。
“这个过程,你们一定要注意,包在里面的种子一定不能缺水。估计两三天打开一次,确定里面的种子有没有发芽。”
“如果怕白天打开,种子被光照到了,那就晚上打开。”
至于白天、晚上打开,就那么一会儿,其实对种子的影响不算特别大这件事情,她就懒得说了。
当时说了,又得解释一通。
“你们要是觉得芽差不多了,就可以种了。”
“之前不是让你们做堆肥吗?你们整理出一块玉苗圃出来,上面一层全部用这种堆肥,深度大概有一个巴掌深,然后把发了芽的种子两粒一个坑都种进去。”
“坑和坑之间大概要放多宽,你们自己估摸一下,这个是育苗圃,等里面的苗长出来以后,还需要再移栽一次,所以不需要太宽的距离,差不多就行了。”
“总之别埋太深了,用手指稍微挖一个坑就行了,薄的一层,这样它长出来也长得快一点。”
“嗯,差不多半个手指的深度吧。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稍微调整一下。”
“种进去之后,浇一次水。大家辛苦,用那种带细孔的小桶浇,就跟春天下毛毛雨似的,免得伤了种子。”
“最后一定要盖上一层干草。现在还是早春,我们种的都比较早,很多庄稼都要等天气再暖一点才适合做,既然我们现在提前做了,那就要做好保温工作。”
“盖一层干草,就跟我们人身上盖被子一样,会让地里面的温度高一点。不过也别盖的太好了,我们人自己盖被子,要是盖得太厚了也会不舒服。”
“其实种庄稼,就跟照顾小孩子似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就是让它们觉得舒服就行。”
“温度舒服,土地舒服,水分舒服,光线也舒服,它们觉得舒服了,也就慢慢长出来了。”
虽然村民都是种庄稼的老汉,但平时种庄稼的时候凭的都是经验和感觉,还没有人想着把这些经验归纳总结一下,用一个什么种植技巧出来。
有的老汉经验比较丰富,凭着感觉就能种出想要的结果出来。可是你问他是怎么种的,他也是一头雾水。
“我不知道啊,就是这样弄的。”
“没啥技巧吧?就是挖个坑埋进去,然后松松土、浇浇水,没了。”
但是边平灵不同,虽然她种植的经验没有这群老把式经验丰富,但她的理论知识比他们多。
她将这些归纳出来的理论知识跟大家一分享,很多老把式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想要把庄稼种好,可不就是这样?
只不过平时他们空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出来,现在她一说,大家就有感觉了,脑子里的轮廓也更加清晰起来。
“对对,我就是这样种的嘛,那个什么温度呀,湿度呀,土地呀……就是这些东西。可惜我没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现在她一说,就把我做的那些全说清楚了。”
“她这么一说,我感觉脑子里的东西更清楚了,就好像那个什么?对,掌握了什么技巧似的,只要会做一样东西,其他东西都会种了。”
“种了一辈子的庄稼,跟别人说的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教别人种,现在好了,咱也能够说的清楚了。”
有几个老把式是带头,大家翻出了各种庄稼的种粮,按照这种方法摸索了起来。
不想,半个月的时间,就让他们整出了不少菜地,各种还需要过段时间才能长出来的蔬菜,都长了出来,生长状态良好。
他们甚至比边平灵说的更加细心,不仅育苗圃盖上了干草和草木灰,就是有些蔬菜站出来以后,他们还会在植株根部小心盖好。
堆肥、沤肥、草木灰、干草的收集,大家也收集得更勤快了。
眼见着地里的庄稼一个个都长了出来,其他负责盖房子、盖村子的人,一个个也高兴的要死,更有干劲了。
他们干活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那个吃的吗?
庄稼能够提前长出来,不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提前吃到这些东西吗?
一想到有吃的,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干活呗。
十里八乡,来李家村干活的人有不少是其他村的。他们平时干活的时候在李家村住,口粮节约着吃,剩下的就积攒起来,每隔几天回老家一趟,将攒下的粮食送回去。
这一来一往,除了将积攒的粮食带来,回去也把李家村的情况带了回去。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2s 2.20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