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宋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的动作,把力量向着一个方向使用的时候,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场针对着辽国的战争,已经是在准备了,可是辽国此时一点都不知道。
在北宋集中全力,准备的一场大战的时候,赵信也在回归定海军的路上,经过了申请,一支最少500人的亲卫队伍,簇拥着赵信,快速的离去。
在北宋,千里跋涉跋涉,最舒服的就是坐船,特别是800石以上的大船,这样的船,在江面上,比较的舒服。
或许,在繁忙的时段,这样的船,开行起来,比较的困难,毕竟整个京杭大运河,作为北宋的生命线,一只这么庞大的船队,在这个繁忙的河道上面,几乎必然会受到影响。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交通管制之类的东西,只要堵路了,那就只能够慢慢的协调,真的到各种船多的时候,这一只船队,也不可能很快进行,可是这个时候,是冬天,汴河甚至还没有开封,只是在破冰船的帮助下,清理出来了航道。
南方也是如此,整个北宋的主体在北方,少了北方的航运,单纯南方,又没有什么大宗商品。
按照计划,赵信本身应该会在汴粱到应天的铁路多待一些时间,那一条最长的三孔铁路,算是创造了整个北宋的历史了,无论是规模,还是修建的速度。
这么一个就算是到了近代,都算的上是非常少见的大型桥梁建设,值得赵信为此耽误行程,赵信在这里,也不是干看着,就统筹和协调,或许培养了一批人才,可是有什么人有赵信了解。
从知识大爆炸走过来,再加上对于整个定海军的协调和布置,在最初的时候,对于工业体系,甚至是生产和市政体系的协调,几乎都是在赵信的推动之下进行的,他可以说对于这些了如指掌的。
在第一天的时间之中,赵信只是默默的看,在心中进行协调,看能不能找到效率更高的方法,可是从第二天开始,他就开始了协调的过程。
统筹和并行,这些对于工业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越是庞大的项目,效果越好,反倒是简单的工作,能够节约的不多。
比如说,烧水,扫地,擦玻璃这样的简单的工作,可以相互的嵌入,但是只是简单的嵌入,能够节约的时间不算多,可是对于庞大的工程,成千个,上万个子项目,这个效率提升的就多了。
或许,那些被赵信教出来的人员,他们在专业上面,在基础的计算上面,已经超越了赵信,可是在全局上面,大局观上面,却全然不是赵信的对手。
实际上,赵信对于小范围的调整很少,可是重要的是次序上面,一些看起来正常的次序,经过了赵信的调整,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10来次调整,就让工期提前了17天,这可不是简单的17天,这是把已经压缩到两个月不到的工期,再一次的减少的,可以说,这个减少的时间,会缩小到天,甚至时辰的程度.
因为这一座桥,是整个工程之中的关键节点,桥的完成的时间,直接关系了整个桥梁完成的时间,这里每节约1天,都有可能让最终完成的时间,无限的接近一天,而陆陆续续的节约,这一个实验性的工程,很有可能提前20天完工。
如果可能,赵信真的想在这里继续的待下去,接下来,可能对整体的协调继续的提高,如果说这一个桥的工期能够减少到30天的话,那么整个工程,也差不多能够节约到25天,甚至是30天。
在抵达哪里的第10天,一个消息传来,赵信就不得不出发了,甚至没有慢悠悠的乘坐船只,慢慢的回来,而是快马加鞭。
这个消息,是一个早已经期待的消息传来,可是却久久都没有传来,就在赵信已经觉得,这个时间会推后两三个月的时间,甚至东南铁路完成,都未必能够下水。
东南铁路,这是应天到汴粱铁路的心的名称,因为汴粱有东京的称号,而应天,又有南京的称号,所以被称为东南铁路,这还是韩琦主导推动之下命名的。
在简单的看了整个施工之后,韩琦相信,这个铁路会及时的完工,这个时候给他一个命名,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相对于东南铁路,还是这个消息更重要,因为这个消息,是关系到定海军下一阶段的发展的重要方向。
铁路很重要,北宋如果遍布铁路的话,可以拥有便捷的交通,一些在北宋各地,闲置,甚至是白白浪费的资源,变成价值,这可是对于整个商业非常强悍的支撑。
可是有什么能够超越它的,那就只有整个定海军的战略任务了,没错,一直都被赵信关注,并且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和支持的造船业,传来好消息,第一艘实验性的海船,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建造工作,成功的下水,正在定海军海域,进行紧张的测试。
造船业,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项目,却是定海军的生命线,从进入到定海军开始,赵信实际上,已经的失去了伸向大陆的触角,当然了,这也是他不愿意消耗北宋力量的结果。
为了发展,单纯依靠定海军,那是肯定不行的,几乎必然,要走向海洋。
赵信对于海洋,到底有多么的看重,从对船厂的投入就可以看出,从定海军成立之后,就开始疯狂的,不遗余力的从各地招募船匠,甚至,因为挖不到足够的人员,把手伸向了官方船厂,大肆的进行招募。
赵信这个身份,才能够这么的做,这也是定海军成立,甚至是出生到现在,最疯狂的事情就是这样。
也就是北宋并不看重海洋,这才给赵信机会,这个事情没有引起巨大的反响,特别是一些水面巡逻部队,留下了一些维修力量,并且定海军保证,未来的更换船舶,也可以平价向定海军购买开始,整个北宋的海军,向赵信敞开大门的。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最顶尖的船匠,还是在民用的造船厂,这些人,要么是大型造船厂的首席船匠,要么,干脆就是东家,在北宋几乎总览整个世界绝大部分的造船业的时候,要想让他们加入定海军,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一个牛大力,在定海军,一下子拿到了500贯以上的奖金,甚至累计奖金超过2000贯,已经是做梦一样了,可是让一个年利润在3万贯,甚至是10万贯的造船厂的东家,抛开亿万家财,跑到定海军,哪怕一个月争1000贯,他也不会去做。
或许,在赚钱上面,这边不会比在家的时候少,可是单纯一个荣誉感和领袖的感觉,这就没办法,家里是自己说了算,而这里,却要听命于人。
钢铁才是基石,造船厂,虽然非常的关键,却也不能够如同牛大力那样。
赵信始终相信,牛大力这样的天才的研究员,是可遇不可求的,少了他,就算有卡牌系统的帮助,钢铁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建立。
舰队更重要,可是一个只能够算是合格的船匠,却要花费牛大力的代价,这不合算,最关键的是,权威的固执。
赵信要的是听话的,按照他的要求,按部就班进行试验和尝试的,而不是固执己见的。
北宋的造船业,冠绝世界,整个东亚,甚至更遥远的南亚,阿拉伯地区,都大量的从中国购买海船,可是这个成果,在科技爆炸洗礼之下的赵信看来,根本就不足为持,或许后世的一些设计没办法,那么在海洋最发达时代西班牙大帆船和英国盖伦船,还是可以的。
这两个,一个造就了可怕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为西班牙在当时纵横七海,缔造了海量的功勋,而后者,则是英国崛起的根本,从这个盖伦船为基础,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重新占据了海洋的霸权。
明知道先进的技术,却被固执的老资格反对,这不是赵信想要看到的东西,所以,稍稍次一点的,也可以接受,只要能够建设任何一个级别的船只,只要不是最小的帆板,只要是在运河上,或者是海上,能够运货的船只就可以。
这些,在整个北宋军事体系之中,还是有不少的,在经过了一系列运作之后,从第一个不错的船匠开始,一共招募了差不多的船匠200个、
这些船匠,并没有集中到一起,是分成了的最少20个船坞,进行单独的建造,他们来的次序不一样,所以船坞开建的时间,也不一样。
这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重复的建造的,要知道,一个船坞,就是一个船舶研究所,他们开始兴建一个实验性的船舶,就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一下子20个,很多是重复劳动。
可是,在赵信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因为整个造船的计划,都是在赵信的操纵之下进行的,哪怕是看似是重复的修建,一方面,是为了整合所有的力量,把一些学徒,非专业出身的工匠给融合到一起,另外一方面,实验性的船舶,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每一个都会验证船舶的一个方面。
中国的工匠,相对比较的古板,他们更加相信眼见为实,而不是理论。
工匠在中国古代,地位较低,很多东西,都是手把手教,心口相传的,只有一些天赋出色的,才会在多年的工作之中,总结出来一些东西,产生创新。
这种创新,还很容易流传不下来,因为他们只是在长期的经验之中总结的,只要稍稍留一手,就有可能让这些东西彻底的失传。
现代的造船业,却是不一样,根据理论,甚至是书本上面的知识学习,最终拥有独立设计能力的,这样的,才是可以传递的,可以持续发展的,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就可以继续的发展,而不必重复的进行研究。
造船业,对于定海军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伴随着定海军的发展,定海军的土地,已经越来越无法承受定海军的工业,航海必须要走在前面,这样才能够支撑大规模的移民。
别看台湾距离大陆,只有100多公里的距离,可是这个距离,对于海船来说,是很难以逾越的,工业化,对于运输的要求非常高,除非是闭关锁国的自我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航运,支持着移民和商品的输出,就算是拿下台湾,也只是一个摆设。
赵信很着急,却也知道,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欲速而不达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这些原因,赵信对造船厂,投入了足够的支持,无论是人员,还是资金上面,可是速度上面,只是让尽可能的把所有的地方给弄扎实,而不是催促。
跟其他的项目不同,工业项目,稍稍有些偏差,甚至是事故了之后,也就是造成一定的损失,可是航海,这不存在任何的虚头,任何一丁点的错误,都会影响到未来,航海的安全性。
对于北宋而言,航海人才的缺失,任何的人才都非常的宝贵,一旦船上面出现大规模的纰漏,浪费是非常巨大的。
赵信并不希望,用几百年的时间,用无数的人命的前仆后继,来完善这些,现在,他拥有更加先进的知识,还知道一些航海的基本理论,当然愿意吸收东西方航海的一些优点,共同推动一个适合航海的船型的研发。
就算是如此,实验船的修建,还是有些难产,一方面,这些船匠的实力稍稍的低了一点,没有几个有大型船舶的监制经验,另外一方面,改动的东西较多,有些东西,是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需要慢慢的摸索。
好在,有一个关键的技术打底,这种明显有些浪费,并且不适合船舶发展的实验,还是顺利的进行了,这一项技术,实际上,也是所有的传播建设,都必须统一的技术,用钢龙骨取代原来的木质龙骨,成为了所有船舶的基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6s 2.331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