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华章 第606章 看老子的手段

    李隆基每年都要来洛阳度一次假,甚至在开元十三年到十五年之间曾经携带满朝文武来到洛阳理政,因此对于洛阳这座陪都一点都不陌生。

    回到洛阳宫之后,李隆基马上举行早朝。

    他已经一年的时间没有坐在龙椅上,已经一年没有主宰天下,这让李隆基迫不及待的想要重温皇帝的滋味……

    贞观殿是洛阳宫的主殿,李治、武则天在位时期都是在此举行早朝,李隆基在洛阳理政时期亦是在贞观殿举行早朝。

    重新坐在昔日的龙椅上,李隆基不由得感慨万千,恍如隔世……

    “我要打败二郎,重新夺回权力!”

    “只要朕一日不死,大唐的天子只能是我李隆基!”

    李隆基在龙椅上正襟端坐,心中暗自发誓。

    武灵筠坐在一旁,望着昔日的丈夫,揣测着他内心此刻的想法?

    “恭迎圣人抵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林甫手举笏板,率领满朝文武俯身作揖,高呼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李隆基努力露出霸气的笑容,抬手招呼满朝文武平身。

    待众人各自按部就班的分列两旁之后,礼部尚书王琚站出来请示道:“臣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琚有本启奏!”

    “老家伙混上宰相的位子了?”

    李隆基在心里嘀咕一声,脸上却是露出一抹和蔼的笑容:“王卿奏来。”

    王琚捧着笏板道:“陛下已经阔别帝位将近一年,是否应该举行登基典礼?”

    “不需要!”

    李隆基瞬间找到了昔日的一言九鼎的感觉,双手抚在龙椅的扶手上,高声说道。

    “李瑛趁着苏庆节兵变的机会,派颜杲卿将朕劫持到灵州,强行逼迫朕召集各州刺史宣布禅位,他这是谋逆,他是逆贼!

    他的称帝是僭越,是造反,朕一直都是大唐的皇帝,从来不是太上皇!

    朕既然从来没有退位,又何必举行登基典礼?

    立即昭告各镇节度使、各州刺史、各方都护,朕李隆基已经到了洛阳,命各路兵马前来东京勤王,共讨逆贼李瑛!”

    听了李隆基铿锵有力的话语,满朝文武齐齐举着笏板领命:“陛下圣明!”

    整齐嘹亮的声音在贞观殿回荡,听起来颇有气势。

    许多被武氏母子提拔的官员都是初次见到李隆基,很快就被他的帝王气度折服。

    到底是做了三十年的皇帝,言谈举止间霸气侧漏,远非李琦这种弱冠的少年能够相比。

    坐在李隆基的身边,就连昔日独揽大权的武太后也变得黯然失色,完全成了陪衬,甚至不敢插嘴。

    在王琚、徐峤、裴敦复等人的心里,也把李隆基当成了救世主,指望着他带领洛阳朝廷绝地翻盘,打败李瑛。

    他们已经不在乎李琦还能不能当皇帝,甚至武灵筠这个皇后还有没有权力,只想让自己避免被诛三族。

    相比之下,无疑李隆基的能力超出武氏母子太多、太多,跟着这样的皇帝混,突然就让他们有了底气……

    李隆基清了清嗓子,正色问道:“目前朝廷有宰相几人?”

    李林甫道:“共有六人,臣任中书令、裴敦复任侍中,另有雍王杨洄担任尚书令,礼部尚书王琚、御史大夫裴巨卿、河南牧裴元礼三人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隆基心中冷哼一声:杨洄、裴元礼这些靠裙带关系上来的小人,何德何能身居高位?重用这些人,武氏焉能不败?

    “诸位,朕在长安的时候听说杨洄、李林甫与吐蕃签订了协议,割剑南、陇右、河西、朔方等地给吐蕃,此举惹得天怒人怨,骂声一片……”

    李隆基双手撑在桌案上,语速平稳的说道。

    李林甫急忙举着笏板为自己辩解:“陛下明鉴,此协议乃是杨洄自己签的,臣一直待在长安从未离开,这厮故意抹黑老臣!”

    李隆基还得指望李林甫支持自己,和颜悦色的道:“朕在长安的时候就心知肚明,右相公忠体国,以大局为重,自然不会签下这样的盟约。”

    旁边的武灵筠急忙解释:“陛下请听臣妾解释,夏天的时候叛军攻打甚急,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只能向吐蕃求救,因此派了杨洄出使。

    当然,杨洄签的协议确实有卖国之嫌,但想必是吐蕃人趁火打劫,他被逼的没办法才被答应的……”


    李隆基道:“朕知道杨洄是奉命出使,但他已经引起了众怒,全国一致声讨。

    故此,朕以为应当免去杨洄的宰相职位,以平息全国朝野之间的愤怒……”

    满朝文武被杨洄压在头上,早就心怀不满。

    再加上李隆基说的也是事实,由于长安朝廷把《唐与吐蕃盟约》拓印了上万份张贴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朝野间的强烈不满,杨洄与李林甫被人唾骂成“卖国贼”“千古罪人”。

    这导致洛阳朝廷的征兵数量大受影响,甚至有许多新兵纷纷逃亡,要不是因为黄河防汛让洛阳朝廷喘了一口气,只怕现在已经崩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在李隆基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罢免杨洄的尚书令,满朝文武自然纷纷赞成。

    “陛下所言极是,杨洄与吐蕃签订的盟约确实有卖国之嫌,引起了全国各地百姓的强烈不满,罢免他的尚书令平息众怒确实是明智之举!”

    李隆基也知道杨洄是武灵筠的主心骨,又安抚坐在身边的武氏道:“皇后放心,朕也知道杨洄是为了完成朝廷托付的重任,说服吐蕃出兵,被迫之下才签订了盟约。

    故此,朕认为仅罢免他的尚书令职位足矣,以平息全国百姓对洛阳朝廷的不满。

    至于他的雍王依旧保留,以安吐蕃赞普之心,毕竟在咱们还要借助吐蕃的力量。”

    形势摆在眼前,满朝文武都支持罢免杨洄的尚书令,武灵筠也不敢犯了众怒,能够保留杨洄的王爵也算有个交代,只能颔首同意。

    “陛下所言就是,此事就依陛下!”

    武灵筠莞尔一笑,温顺的答应了下来。

    紧接着,李隆基又下达了第二个命令。

    “即刻传诏各州刺史、各县县令,李瑛的帝位乃是谋逆所得,朕才是大唐皇帝,即日起重新使用天宝年号,号召各地前来东京勤王救驾!”

    接着,李隆基又让李林甫派人前去重点游说以下手握兵权的大将。

    分别是坐镇幽州的王忠嗣、安西大都护盖嘉运、安西节度使郭子仪、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以及从岭南抵达江宁的张九皋。

    这些人都是李隆基在任时候提拔,如果操作得当,不是没有倒戈支持洛阳朝廷的可能。

    尤其是王忠嗣和盖嘉运,李隆基决定散朝后亲自给他们修书一封,让他们看清李瑛篡位的真相,发兵勤王,铲除叛贼李瑛。

    李林甫又建议道:“臣以为,陛下应当再给徐州的安禄山修书一封,加以招安。如果能招降安禄山,我军实力必定大增!”

    “唉……可惜张守珪被抓了!”

    李隆基一脸惋惜。

    作为自己的老臣,李隆基有足够的把握招安张守珪,至于安禄山这家伙,甚至连面都没见过,并无把握。

    但在张守珪、李璘被擒之后,安禄山已经成为了幽州集团的领袖,拥兵三十多万,实力远超洛阳朝廷,自然不能无视。

    “给安禄山下一道诏书,册封他为楚王,以江南道苏州为封地,世袭罔替。试试能不能招降他?”

    李隆基痛快的采纳了李林甫的建议,尝试着对安禄山进行招抚。

    接下来,李隆基又尝试对军事部署进行调整,询问兵部尚书徐峤道:“徐卿,有劳你向朕介绍一番我军当前的军事部署。”

    “臣遵旨!”

    徐峤捧着笏板出列,向李隆基大致的介绍了一番当前的洛阳军事部署。

    “目前我军的主力集结在黄河北岸的河阳县,总兵力为六万人,由左威卫大将军李钦担任主将,主要对手是杜希望、夫蒙灵察率领的八万河东军。”

    李隆基道:“夫蒙灵察也是朕的旧臣,给他也修书一封,施行离间之计,让他与杜希望离心离德。”

    “陛下高见!”

    徐峤满脸堆笑的送上一顶高帽,继续向下介绍,“在李钦的后方则是任师利率领的两万人马扼守孟津渡,保障李钦的退路。”

    “在风陵渡方面,左领军卫大将军来曜率领了三万人马阻挡对岸的仆固怀恩过河,双方正在对峙,仆固怀恩渡河几次,俱都被击退。

    “在黄河南岸,韩举功率领一万人扼守函谷关,辛云京率领一万人镇守潼关,再加上洛阳城内的六万人马,这就是我军目前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

    李隆基捏着下巴道:“才十九万吗?兵力确实薄弱了一些,继续加大招募力度,争取再招募五万新军。”

    “兵部谨遵圣谕!”

    徐峤再次举着笏板领命。

    李隆基扫了一眼在场的武将,已经无人能够担当大任,能够上阵的也就是李钦、来曜、任师利这几个人了,不由得在心中暗自喟叹一声,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喜欢盛唐华章



第606章 看老子的手段  
相关:  三国之召唤猛将  春秋霸途  乱世王者  晚明霸主  妖女受死  全球宗师    雷武  神话版三国  网游之剑刃舞者  校花的贴身高手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盛唐华章第606章 看老子的手段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4s 2.3506MB

搜"盛唐华章"
360搜"盛唐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