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阴沉沉的,大风卷起外海的波浪,然后狠狠地砸向用建筑垃圾填海筑就的防波堤。兼做栈桥的防波堤上,穿着雨衣的码头工人们来来回回,不断用平板轨道车将一车车的硫磺、铅、锡、石墨等矿产品拉走,然后又将一袋袋密封得严严实实的小麦拉了过来,准备用货船上的滑轮吊杆将其吊上船甲板。
虽然在这种大风浪天气下即便密封得再好,也会有部分小麦受潮,但既然客户自己都不在意,执意要在这样的糟糕天气中出海,那么作为出售方的东岸人又能说些什么呢?罗洽港的港务局局长看在多年合作伙伴的份上,免费附送了一些防潮的生石灰,就已经算是尽到自己责任了。
“是荷兰佬的商船。”码头上的每个人都知道这艘从累西腓开来的商船“雌鹿”号的底细,这是一艘载重吨位约300吨的中大型商船,有船员21人,火炮8门,常年经营累西腓到罗洽港的业务,东岸人对其非常熟悉。
“听说英国和荷兰之间关系持续恶化,荷兰海牙政府派出的使团在伦敦与英国人谈崩了。新的《航海法》颁布后,英国佬正瞪大眼睛在海上寻找着不按规矩来的荷兰商船呢,现在一些危机感很强的商人都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其实这就是一场赌博,预先囤积商品,然后等待可能爆发的战争,那样他们就能发一笔财了,虽然这是国难财,不过谁在乎呢。”码头官员坐在办公室内,透过玻璃窗看着港湾内忙忙碌碌的荷兰船只,脑海中暗暗回响着流传到码头酒馆、妓院内的各种小道消息。
“雌鹿”号并不是唯一一艘前来罗洽港进行贸易的船只,事实上同来的还有七八艘荷兰商船,大部分都隶属于西印度公司。这些投机商人们嗅觉异常灵敏——事实上他们在政界总有那么一些亲戚,打听些消息并不困难——早就发觉了英、荷两国间剑拔弩张的形势,然后提前做出了预判,进而开始疯狂采购、囤积物资。
最近几年来——特别是英格兰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年头——英国与荷兰的关系恶化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让人目不暇接、目瞪口呆。资产阶级商人纷纷进入政府重要职位的英格兰共和国,在军事强人克伦威尔的统治下,展现出了日益强硬的态度。
而荷兰上下对新生的资产阶级国家英格兰共和国也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敌视态度,因为掌握荷兰大权的商业资本家们害怕英国商人与他们展开竞争。因此不断从各个方面打击这些英格兰同行。
他们最初的敌对行为始于英国内战爆发之初,当时荷兰上下一致决定对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予以全方位的支持。为此,英格兰议会不得不在1642年派遣使者沃尔特.斯特里克兰前往荷兰,要求荷兰人停止干涉英国内战,但被荷兰人无情地拒绝了——荷兰人依旧我行我素地往英格兰发出了四艘满载军械、火药以及雇佣军的船只。以支持王党作战。
不光如此,荷兰人还对英国的王党分子给予了充分的庇护,这令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上下大为恼火。特别是已经开始在国内大规模审判王党分子的克伦威尔对此更是愤怒,他后来曾经再度派使者前往荷兰,要求荷兰驱逐王党分子,后因英国使者在荷兰遇刺而不了了之,但这肯定已极大地恶化了双方的关系。
如果说这一切还不足以让人相信这两个国家已处于战争边缘的话,那么去年(1651年)下半年的时候,英国议会通过的《航海条例》则已经说明了一切:英国人已经开始从法律上赋予了海军随时拦截荷兰商船的权力。
而英国海军也从一开始就将这个法律严格执行了起来,他们先是恢复并扩大了英格兰海军的巡逻范围——以前是英吉利海峡。撑死了北海沿岸地区,现在已扩展至了波罗的海和地中海——以增强英国的影响力;然后在北美殖民地设立了海事法院,严格监督与荷兰贸易频繁的各殖民地有无违反《航海条例》的行为,特别是王党分子集中的西印度群岛殖民地(主要是制糖业发达的巴巴多斯岛)及弗吉尼亚,英国海军借故在此没收了多艘荷兰商船,进一步加重了两国间的外交纠纷。
事情发展到今天,任何一个有点见识的商人恐怕都已经不会再对和平抱有幻想,是时候应对战争的到来了!因此,这才有了一些消息灵通的荷兰商人就近跑到东岸来进口各类物资——尤其是至关重要的粮食——因为就连他们也不确定战争爆发起来之后,英荷两国的海外殖民地之间能否还保持和平。似乎不太可能。
因此,基于这个思路,荷兰西印度公司的高层一面加强戒备——他们的做法是将一些商船改造为战舰,以维护北至西印度群岛、东到西非沿岸、南到巴西东北部的广大区域的航线安全。至于说英属北美殖民地,他们暂时是不敢去了,因为那里已经有英国海军的战舰在出没;另外一方面,既然已经判断战争迫在眉睫,那么默许甚至鼓励公司旗下的商船采购、囤积大量的物资,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尤其是诸如粮食、火药、军械、药品、帆布、缆绳、焦油之类的战备物资。以及烈酒、布匹、农具、豆饼、黄油之类的重要生活生产物资,都是优先采购的对象。
毕竟,西印度公司的高层现在也担心,万一英国人脑抽了派遣军舰南下封锁西印度公司下辖的重要港口,那么他们可能将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护航,因为公司有限的资源必须优先保证巴西的蔗糖、盐、靛蓝、可可等重要物资能够安全运抵阿姆斯特丹,暂时无暇顾及的各殖民港口的定居者们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荷兰人倒了大霉,可东岸人却在不经意间笑歪了嘴。为啥?因为今年再度丰收的粮食终于有了一个买主了,而且看起来这个买主的胃口还不小,一口气就买走了价值5.5万元的小麦。这让为粮食增收而愁得不行的国家储备粮库上下顿时松了一口大气,先前他们为了处理越积越多的粮食(为了维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国家储备粮库每年都会以保护价收购各类谷物),他们都准备上马一个大型的半机械化酿酒生产线了。
当然了,如今粮食危机虽稍有缓解,但这个酿酒生产线仍然得上,因为欧洲的阿尔汉格尔商站已经向国内发出订单了,莫斯科公国上下对烈酒的需求还是很大的,郑勇等人打算趁着西方烈酒(白兰地)尚未大举入侵莫斯科的时候,先期把东岸烈酒(目前主要是南非生产的河中大曲)打进去,并培养好俄罗斯人对烈酒口感的偏好,这样一来以后就能更好的占据住这个市场了。
而农业生产的利润再度提高,对于如今的华夏东岸共和国来说也极为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内陆地区荒芜的田地将会再度吸引到一定数量的私人投资,同时广大农村农民的收入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对于稳定东岸国内的形势也是极为关键的——粮食出口一举解决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三个问题,这令吸纳了东岸国内最多就业人口的农业终于有了一扫近些年颓势的可能,停滞多年的农民收入(相对于工人收入来说)也有望再涨一涨。
谷物出口增加了,那么与其相关的肉类、海产品出口自然也不能少。不过在这方面,荷兰人询问东岸能够自己送货上门,毕竟他们的船只有限,且海产品、肉类保存不易(即便是腌制过的也一样会有股异味),特别是在听说东岸有一种神奇的可以以冰点保存货物的冷藏船的情况下,他们觉得最好东岸人能够自己送货上门——当然他们愿意为此支付每吨50荷兰盾的运费。
面对荷兰人的这个要求,东岸共和国政务院在集体研究了下后,决定答应荷兰人的要求,然后便行文南海运输公司,要求他们动用冷藏船往荷兰出口冻肉、冻鱼,而海军同时也需拨出一定数量的战舰为此护航,以避免中途可能出现的意外——听说现在英国海军和私掠船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万事还是小心为妙。
英荷之间越来越紧张的局势,竟然令新大陆的东岸发了笔不大不小的财,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绝妙的事情。当然这也得同时感谢荷兰西印度公司治下那畸形的经济结构,即以种植园为主的热带殖民地主要以甘蔗种植和榨糖制糖为主,至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则由西印度公司从外界贩运而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赚两遍钱)——比如他们从本土运来布匹、酒类,从英属北美运来粮食,从库拉索到运来食盐等等。
不过不管怎样,荷兰西印度公司的需求已经开始逐渐影响到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工农业生产了,南海运输公司这家大型托拉斯航运企业就很干脆地向三大国营造船厂下了六艘冷藏船的新订单,打算将冷藏船的数量扩大到十艘;同时北方兵工厂、北方火药厂也开始逐渐加足马力,准备生产各类军火;大鱼河兵工厂综合车间也开始生产大量劳动工具、钢条,总之一切似乎都在外来需求的刺激下欣欣向荣了起来。(未完待续。)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2s 2.38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