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军占了地盘,成立军政府管理机构,按照杨浩之前发表的方案建制公务员体系,可谓千头万绪,事务繁杂的令人麻爪。
好在杨浩如今手底下已经有了不少得用的人,除却他亲自担任革命军总司令、华兴会会长以外,政务方面便由严复等人出面顶起大梁。以严复为临时政务总长兼教育总长,李经方为外交总长,詹天佑为交通总长,徐建寅为工业总长……等等一系列的任用。
其中不少人都没有明面上宣布与满清决裂,也不拒绝安排下来的差事。比如说詹天佑,就一声不吭的埋头忙活修建胶济铁路和京津铁路的规划,领着一大帮中外工程师到处测绘施工。
有本世界拿过来现成的文本资料,各大机构具体招募什么样的人,各自的职权责任一目了然,考核办法都清清楚楚。只要监督机构执行有力,不怕他们尸位素餐。
当然了,如今他们只有一个省外加一府的地盘,且大半地区还在逐步蚕食推进之中。想要完成杨浩需要的那种全盘改造,没一年半载别想推进到乡下。
杨浩有心作出个样板工程来让全国各督抚看,到底谁好谁坏,能否实现他宣传的那种文明进步繁荣昌盛,须得让人眼见为实。再者,他也需要弄出一片稳固的根据地来,这就得扎扎实实的把工作做到细处,确保万无一失。
基本上,他的目标形态就是本世界我党起家时的苏区,或者后来的延安那种程度。
具体来说。要确保革命政府发出的政令。可以传达到下边每一级管理机构。每一个村子的人耳朵里,从而打破千百年来宗族士绅力量把控乡村秩序的僵局。
在本世界,当年是经过每个村的土改才取得成功。杨浩却有了更多的便利条件,他先从根子上下手破局,具体手段就是先解决交通和信息传递,让下层民众有机会有条件听得到,走的出来。
革命军割据以来,就一直不停的从核心往四周拓展公路。架设有线广播,把邮局开到每个乡镇,电话随之也通过去。
此时的天津,杨浩整出来的动静更大!从海边码头开始,沿着唐胥铁路的末端同时开工分别通往北京以及逆向山海关的铁路复线。另外并行一条高等级公路,并大力疏通海河、运河,几乎把周边各浮现的空闲劳动力都给盘活了。
兵工厂这边因为是第一批重点企业,公路首先开建,进展更快的则是数不清的电线杆子,把电力、电报、广播从美租界一直向四周扩散。短短时间内就延伸到县城。然后继续向北京方向推进。
在徐建寅的盛情邀请下,杨浩对兵工厂内外发表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出来之后继续顺公路行进到天津城。
他这一路并不掩饰行藏,那特征鲜明的车队所到之处,无论维持秩序的士兵还是有点见识的平民,无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恭敬。这让布置在各处的大量清廷眼线暗叹恨得咬牙切齿,却不敢丝毫妄动,只能把实情不断的上报给京城。
眼下的清政府内部,已经看够了一帮眼高手低清流和维新派耍猴儿的慈禧太后,果断下手事实上接管了政务。从主动接洽列强公使秘密谈判开始,她始终牢牢的掌控大权,并用一堆铁杆后党和守旧派官员上台办事。
不过她仍旧呆在颐和园没挪窝,各大臣基本都要每天跑去汇报工作,聆听圣训。等天津那边的消息传来,确定杨浩与英国人彻底决裂,并有向京城推进的企图,她终于按捺不住,果断移驾皇宫,再次垂帘听政。
这一天,皇宫内“叫大起儿”,也就是大朝会。京城之中四品以上官员都要到乾清宫听诏,等皇帝接见并奏事,只不过这次的话事人干脆换成了西太后。
外头革命军闹得人心惶惶,京城之中的官员不管是哪一派的,凡是忠于大清的,无不感到芒刺在背,什么帝党后党的也顾不上撕扯,心思都用到怎么对付杨浩身上了。
数以百计的满汉文武大臣把九卿朝房挤得满满当当,殿里殿外的人头攒动,全都塌腰含胸耷拉着肩膀,两眼望着脚面儿,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声。这等紧要关头,谁也不知道再次把帘子挂起来的老佛爷会怎么整。万一一个表现不好腻歪了她,可没好下场。
光绪皇帝依旧坐在御座上,整个人瘦的一把骨头,腮帮子上浮现出及其不健康的红晕,两只眼睛唰唰放亮儿。在场的高官们多半是学富五车,打眼一看就知道皇帝最近熬的厉害,只怕已经伤了元气。
面对一声不吭的大臣们,光绪强打精神问:“杨逆与英国开战,朝廷该怎么办,都拿个法子出来。”
刚毅对杨浩恨之入骨,大喇喇的道:“咱们不用管,随便他们狗咬狗,打个稀里哗啦才好!得了这空儿,让各省督抚加紧练兵,我就不信有了几十万新军,还平不了他区区叛逆。”
光绪心里大概觉得这厮就是个白痴,眼皮都没眨一下,继续淡漠的望着众人。
李鸿藻之前丢了不小的面子,又因为主动联络列强引狼入室的事儿弄得灰头土脸,如今说话格外小心,捋着胡子道:“洋夷毕竟要占我国土,倘若与其过从太甚,只怕对天下臣民不好交代。以臣之见,不若传谕各国务必确保不使战火涂炭国境。让他们去海上打去。”
清流们显然还有点羞耻感,这话引来不少人的附和,不过动静都弱弱的,没那么理直气壮。
刚毅却看不惯这些家伙,冷哼道:“洋人要那么好说话,何至于弄成今天这样?让他们离开远点儿。他们也得肯呐?”
李鸿藻心中大骂:“当真蠢货!这种事情做好表面功夫是紧要的。洋人是不是照办根本不重要。关键是你把话说在明处,让天下人都看到咱们的态度!”
摇摇头,老家伙不吭声。
光绪帝脑袋一转盯上装憨的鬼子六恭亲王:“恭王办理洋务军机,对此有何见解?”
恭亲王奕欣本不打算出头,现在只好含糊不清的应付:“朝廷总是要自强为本,洋人贪婪无度,一旦发觉难以剿杀杨逆,难说其会不会狼狈为奸。不可不防啊!”
光绪帝点点头:“还算是句明白话儿。既如此,朝廷变法革新之举便不可遽停,须得加紧推进,方能阻止杨逆蛊惑人心,坏了纲常伦理,动摇根本呐。”
他又去看荣禄:“新军编练近况如何?”
荣禄闷声道:“回皇上,武卫军正在整编,但若想募集齐了十万兵马,须得数千万两银子,眼下户部筹饷不足啊!”
光绪帝咬牙:“那就借!跟洋人签了那么多的条约。许了他们诸多便宜,该给的款子也要尽快催促才行。没了朝廷正朔。他们能指望那些叛逆守约不成?”
大臣们不说话,拿眼角去撇珠帘后面影影绰绰的正主儿。
签条约许好处的最终决策者,是那位老佛爷,皇帝说话不好使。
慈禧太后心里头腻歪着呢。当初她同意跟洋人谈判,本心是指望洋鬼子一举扫平了杨浩。到时候拿回来最为紧要的一省一府,光是抄家也能把割让出去的代价都找补回来。
结果没想到洋人那么不顶用,一上来就给打烂了舰队,英国人想要调兵报复,起码要一个月以后了。可照杨浩那推进速度,谁知道他一个月是不是能把路修到北京城下?到时候人心惶惶,大清朝廷弄不好又得“巡狩”跑路。
慈禧太后不说话,自然有人为她代言。
孙毓汶站出来道:“皇上说来容易,可如今各省督抚都伸手要钱,最好的都要几百万两银子,朝廷拿什么去向洋人抵押借贷?这算起来几千万上亿的数目,谁能担当的起呀!”
满朝文武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却都不肯马上表态。
谁都知道凡是沾上“钱”字儿的差事,都暗藏数目惊人的大利益。如今这全国都在练兵的大事儿,涉及到的银子以千万计,随便划拉点儿都能赚的放屁油裤裆。
但里头有个麻烦,洋人的钱不是白借的。他们往往是把关税、盐税、矿产、铁路等等条件捆绑在一起跟你谈,还有额度高昂的利息。这里里外外数不清的麻烦,沾上闹不好得遗臭万年---毕竟是卖祖产呐。
清廷上下多半是想吃鱼还怕沾腥儿的混账玩意,都想有人出来顶杠,自己干拿好处。
还是李鸿藻老奸巨猾,眼珠子一转便提议道:“臣推举会办商务大臣盛宣怀总理此事。该员精擅洋务,通晓实务,最为合适。”
盛宣怀?所有人眼睛一亮,是个非常好的人选!
谁都知道,此人手里掌握着大清国最富庶的邮传部和轮、电、煤、纺等诸多官督商办企业,理财水平一流。现在李鸿章下野养老,他可能效忠的二主子李经方成了叛逆一党,必定要找下一个靠山。与其让他跑到别人那里帮着赚钱发财,还不如朝廷先用起来。
光绪帝没吭声,对于盛宣怀这等见势不好撒丫子就跑的老油条,他非常不喜欢。前些日子李鸿章罢官之后、杨浩举旗造反之前,此人就再三请求辞官不干。现在想来,是早就知道天色要变,哼哼,绝对不是个忠臣!
不过这里也轮不到他做主了,帘子后面人影一晃,闪出李莲英的半边老脸。
孙毓汶和刚毅王文韶等人齐齐朗声道:“臣等附议。”
这事儿就算通过了。不过光是盛宣怀一个人去办,其他肯定不乐意。选出来正面顶杠的,下面必须得有人负责捞好处分润。这事儿朝堂上没法议论,私底下各自都打起来小算盘。
明确借钱的事儿,紧跟着就得决定花钱的事儿。
议定建立武卫军,以八旗兵为本招募兵丁组建武卫中军;以淮军残部组建武卫前军;以董福祥甘军编练为后军;以宋庆之毅军编练为左军;以袁世凯之新建路军残部扩充为右军。
五大兵马总数要十万人。将京畿团团保护。并建立分别通向热河和山西的通道。一旦杨浩大军杀过来他们抵挡不住。就可以保护朝廷重要人物们撒丫子跑人。
这一回不在糊弄也不再犹豫,就按照德国人汉纳根提出的建议,全套最先进的军火和德式训练,预备十万正规军练成,耗资三千万到四千万两银子。
不过之前汉纳根建议是一年时间,现在只能看撑到哪天算哪天了。
除此之外,张之洞、刘坤一等各省督抚大臣分别开练新军,全国加起来起码十六镇近三十万人。拨付银子的标准比武卫军缩减一半。差不多哪边也得给出去三五百万两才能应付。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朝廷至少要借款一亿两白银,好大的买卖啊!
为了决定谈判团和拨款的事情,大殿内外很是一阵争吵,光绪帝从头到尾都闭着嘴没话说。直到最后事情定下来,太监扯着嗓子喊退朝,然后僵硬的站起来,回头朝帘子里恭恭敬敬的施礼。等慈禧移驾了,才黑着脸离开。
李鸿藻等忠心耿耿的大臣只能摇头叹气,若非英国为首的洋人明确要保住光绪的地位。只怕他们已经换了个效忠的主子。
慈禧回到后宫之后,吩咐李莲英:“小李子。今儿议的借款那事儿,你也要张起眼睛来,可别给人家糊弄喽。咱们大清国祖宗打下来的基业,不能败坏在那些人手里。”
李莲英大喜,这是要让他发财啊!赶紧跪地磕头,盘算准备从里面抠出多少油水来。
清廷各自打如意算盘,却不知此时,计划中要推出来当枪使的盛宣怀,在天津城内的一间鲁菜馆子里,正对着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食欲全无。
杨浩坐在他的对面,手把瓷壶给他满上,笑眯眯的道:“盛大人此时想要脱身也难,不如索性放手一搏,或许能有意外的收获呢?”
盛宣怀苦笑着摇摇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轻叹道:“盛某本欲急流勇退,如今看来却是由不得自己。杨先生想要什么,请尽管吩咐就是。”
朝会还没开,要讨论的议题他已经知道个差不多,今天更实时的从杨浩这里确定了自己要被推出来顶雷的决定。满清岌岌可危,他看的清楚,第一首选下家张之洞,而今有杨浩比对着也不保险。但投身杨浩旗下,他担心自己的基业早晚得给吞干净了。
矛盾啊!盛宣怀想躲开,却还是给杨浩轻而易举的挖出来,今天要赶鸭子上架,不干都不行了。
杨浩对这位天字第一号买办早有研究,举杯陪着干了一盅,笑道:“盛大人是中国少有的高才,如今年富力强,自然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我的条件很简单,在清廷与列强借款的事务中,设法促成炎华银行的加入。而后,我们将以各种武器装备支付。最终尽可能的不让洋鬼子从中占了太多便宜。”
盛宣怀惊的差点掉了筷子:“你要卖武器给朝廷?!”
他觉得杨浩是疯了,明明双方是死对头,你居然把武器卖给朝廷用在打自己的战场上,没毛病吧?!
杨浩轻描淡写的道:“有句名言说得好,不卖军火打自己的国家就不能算国际军火商。当今世界没有谁比我提供的武器更优秀,你只要在谈判条款中限定交货期限,那些洋鬼子最多只能从我这里拿,然后当二道贩子卖给清廷。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干脆把其中一部分直接分割出来呢?”
盛宣怀无语,手捻酒杯默默的消化这一惊人的说法。他以为自己已经见识过世界上最疯狂的人和事,今天才知道跟杨浩比起来,那还都算小儿科。
朝廷有一国之力,向列强借亿万资金买军火也不会伤筋动骨,当真用先进武器武装几十万兵马压过来,就现在的革命军抗得住么?真不知道这人的脑袋是怎么长得。
不过他相信,杨浩既然敢这么说,就一定有把握能做成。
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他后退无路了。咬咬牙,又干了一杯,“啪”的顿在桌面上,断然道:“好吧,盛某尽力而为。不过我也有个条件,日后先生混一天下定鼎中华之时,还望能放我盛家一条生路。”
杨浩心中赞叹,盛宣怀果然是个聪明人。把持大清洋务多年,盛家积累起来的财富已经极多。今天再帮着办理借款,中间不知道要赚取多少。
但自古以来没了根基的大富之家,都可能成为新朝宰杀的目标,盛宣怀当然不想因为钱财没个好下场。
按照革命党的路线,将来绝对容不下盛宣怀这样的大买办、大资本家,其控制的那些经济体一段时间内必然要收归国有或者国家控制。斩草除根自然是最简单省力的做法,他不怕才怪。
杨浩毫不迟疑,果断应允:“天下之大,盛大人可以自由去往任何一国,甚至在海外小岛自立为王也不是不可以。”
盛宣怀连连称谢。
接下来几天里,清廷与列强各国展开新一轮的大借款谈判,杨浩的兵工厂中,数不清的定制武器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的造出,准备把清廷的真金白银一把掏光。(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2s 2.175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