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 六十二章一颗钉子

    外**立的时候,整个中国都在革命的浪潮之中蹒跚,是北方的实力派,还是南方的革命派,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抉择。

    那样的一个混乱的年代,所有的实力者都在渴望成为乱世枭雄,外蒙确实抓住了最好的良机。

    不了解外**立时的内外局势,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外**立是蒙古民族主义的复兴的结果,其实,这是个偏薄、片面的观点。

    《资本论》中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话题太大了,但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经济因素。

    仔细观察,其实在清末的中国,无论是蒙人、藏人,还是苗、壮诸族,都没有太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就算是汉人,在这段时间里,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民族概念。

    以经济为基础观察,你会发现真正催使那些王公合伙**的,是一个很可笑的原因债务。

    没错,就是债务。

    以大盛魁为代表的晋商两百多年的经营,早已渗透到了所有的蒙古部族,上到王公,下到牧民奴隶,都已经离不开晋商的商队了。形成这种依赖的同时,晋商也成了蒙古人的债主,从上到下的债主。

    那些沉重的债务负担,把所有的蒙古王公压得喘不起来。至于牧民,他们没有能力负债。

    在蒙古,有两种东西是必需品,一个是茶砖,一个褡裢布。

    前者是用来接触羊奶的膻味,以及取出身体里过分的油脂,让疾病减少;后者却是最廉价耐用的布匹,是蒙古牧民能够使用的唯一选择,也是一种着装习惯。

    茶砖、褡裢布,再加上盐糖、木碗、生烟和药材,几乎所有的商品蒙古都不产出,他们只能依靠晋商的商队。

    出售牛羊和毛皮等原料,购进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巨大的贸易逆差无可避免的形成了,蒙古王公债台高筑。就以土谢图汗部的和硕亲王杭达多尔济为例,在**立之前,他就欠了晋商高达两百万银元,这债务是几代亲王传下来的遗产,无法摆脱。

    每到临年过节的时候,堂堂的蒙古和硕亲王都有些心惊胆战。

    过去,晋商队很有信誉,债款向来是只借不催。可从辛丑年之后,俄人步步紧逼,晋商号经营艰难,有些小商号周转不灵,开始派遣伙计上门催债。

    欠债的是大爷,可催债的是小鬼。

    只要每天有一个上门催债的,时间久了,这些王公的名头和威望都要大降。没有一个王公愿意整天和小鬼打交道,可若是不理会,商队就可能断绝整个部落的货物供养。这是清代晋商的一贯作风,手段是果断狠辣,经常将这些王公**的悲苦难言。

    一群腐朽到骨头里的蒙古王公,几百年的时间里,骨头里的脊髓都已经被晋商掏空了。除了那些还在他们名下的牧民和爵位,王公们几乎赤贫如洗。债务清算下来,说他们是无产者都不为过。

    过去,清廷发放的几万到数百两不等的俸禄,是王公们最稳定的收入,可这只是勉强够那些王府、辅国公府、贝勒府平日开支所用。一旦稍加放纵,就不得不再向晋商借贷。

    可偏偏,晋商又不像过去那么大方,王公们的日子越发的难熬。

    穷则思变,蒙古王公们也是如此。

    “思藉**一笔勾销”,这是和硕亲王杭达多尔济想出的点子。只要**立,他就能“名正言顺”的摆脱晋商的那两百万银元的债务。

    这个主意得到了相当多蒙古王公的赞然。

    有人得利,就有人失益。

    **立,早就迫不及待的蒙古王公,有样学样,纷纷解除了晋商的债务纠纷,无论是欠了十代的老债,还是新借下的债务,一律不承认。晋商旅蒙的各商号瞬间亏损严重,几乎要破家荡产。

    华商遭到排挤,导致商路断绝一时。

    俄国本身就是个物资匮乏的国家,无力承担整个蒙古的需求,尤其是在自身陷入欧战不可自拔后,俄国物资全部投入到了欧洲,蒙古所有的货物来源被断绝,王公们的日子很清苦。

    为了过日子,蒙古王公不得不取消**,吸引那些商队继续把茶砖和褡链布运进来。

    库伦,都护使公署。

    这座昔日的清廷驻库伦办事大臣的官衙,只是换了一面匾额,就变成了民国中央政府设在库伦的都护使公署,都护使同样也是中央驻在库伦办事大员,职能倒是没有太大变化,不过权力缩小了不知多少倍。

    数年的经验,陈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蒙古王公愿意回到中央政府的怀抱。

    尤其是蒙古的黄党和黑党斗争的炙热化,左右逢源的陈毅几乎能看到,他一力促使蒙古回归的那一天。

    可惜,梦被打破了。


    一身戎装的李恒站在陈毅面前,头微微低着,有些不敢看他。从身份来讲,李恒是都护副使、佐理专员,而且是一名少将,无论从军政那方面看,他都是陈毅的副手,只不过陈毅在库伦,他在恰克图。

    仅仅一级的差别,李恒犯不着如此低头。

    转了一圈又一圈,陈毅的鼻息越发的粗重,后背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没有暖气,房间里的气温并不高,可是李恒脑门上还是渗出了细小的汗珠,后背也被浸湿了。

    “我以为她说的有理……”回想起那个白种女人的话,李恒恨不得抽自己的耳刮子,脑子抽了哪门子筋,竟然相信了她。

    “有理?”冷笑一声,陈毅脸上挂着似哭似笑的表情。

    “蒙古没有中央驻军,我能够在库伦待着,靠的就是恰克图的六个连的骑兵在威慑!”

    “若是买卖城丢了,你们把骑兵都给我带到库伦来,这样也好啊?”陈毅恨极了,道“现在可好,六个连丢了两个,军械弹药全留在买卖城了,你回来干什么,怎么不吞枪自杀了?”

    面色惭愧,李恒低声道“买卖城地处中俄边境,俄国又发生了革命,我们驻扎在哪里,很容易引起两国纠纷,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激党(布尔什维克)主张平等外交,有归还我失土的打算,我们实在不易驻兵俄境,有伤友邦之心!”李恒的脑袋快缩到脖子里了,声音几乎不可闻。

    “你信吗?”陈毅盯着李恒问道。

    “鬼才信!”心中呐喊的李恒一言不发。

    沉默了良久,陈毅终于平复了情绪,人也一下子颓废了许多。

    这么久的经营努力,本以为自己就要功成名现,没想到世事无常,计划赶不上变化。买卖城的中国驻军一退,威慑力就降低大半,本来对自己心生畏惧的蒙古王公难保起些别样心思。

    “我会向段总理发电,请求调动归绥(呼和浩特)的第4骑兵团抽调一部入蒙,继续保持中央对蒙人的威慑。”

    当初入蒙的部队,都是袁世凯精挑细选的高大壮硕的优秀士兵,再加上配备了赞新的武器,经过加强训练,驻恰克图各连在蒙人的谣传下,已经成了天神一般的军队。就连那些王公贵胄,都对恰克图的驻军甚是畏惧,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也不愿招惹近在咫尺的中央驻军。

    现在好了,“强大”的中央军在布尔什维克的攻击下,迅速崩溃,许多手握军权的王公难免要起试探心思,蒙古要进入混乱状态了。

    李恒对这一切知之甚详,他甚至还知道现在北洋政府正处于内乱之中,南方的护法军政府实力强劲,北方又因为“复辟”和“府院之争”,各军阀混战不休,根本没有可能派兵至蒙古。

    每当想起自己被一个女人三言两语就给糊弄了,李恒就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陈都护使,民政员路邦道曾经提到过,买卖城是一座商贸之城,没有产出,只要我们封锁交易,他们很快就会陷入物资匮乏,到时候我们就能收复买卖城了。”

    眉头皱成了一团,陈毅道“封锁倒是不用了,现在下了大雪,商队都不会再向北出发。”

    “不过,我担心他们会主动出击,打破后营子,威逼库伦啊!”

    “不会吧?”李恒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

    “我倒是宁愿相信他们不敢,只怕他们敢啊!”叹了口气,陈毅急忙向李恒下令道“你立刻返回后营子,王廷兰和马兰坡分属两部,我担心他们互相不服,只有你适合节制两部。”

    “是!”

    “记住,后营子决不能丢,哪里是我们能够驻守的最后地点。”陈毅叮嘱道“按照当初签署的协议,我们不能在蒙古内地驻军,如果丢了后营子,等于丢了半个蒙古。”

    一咬牙,李恒大声道“我愿立军令状,丢了后营子,我自己去上军事法庭。”

    看着一脸坚毅的李恒,陈毅良久才点了点头。

    “上军事法庭事小,丢了外蒙,我们都是千古罪人,后营子决不能丢。”

    直到李恒的马嘶声渐渐消失,身影淹没在风雪中,陈毅默立着。买卖城就像是一颗钉子,扎在蒙古和俄国之间,那里是中国能够施加影响力的最北方,丢了那里,等于失了北疆。

    风雨交加中的中国,丢不起买卖城,她再也丢不起领土了。

    ps:第一更!

    ...

    ...



六十二章一颗钉子  
相关:    御鬼者传奇  山海八荒录  绝代神主  黑暗圣光  雨雾江南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六十二章一颗钉子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1s 2.324MB

搜"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
360搜"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