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明,天气晴朗,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候。
在姜佑老夫子的示意下,门下学生商议着组织了一场踏青活动。由于姜佑老夫子门下学生不多,本着人多热闹的原理,这些士子又各自带了不少人同去。
这个时代的娱乐十分匮乏,名门士子还没有发展到后世熬鹰斗狗吃喝嫖赌的纨绔阶段。刘誉原本对这次踏青没有多大兴趣,但母亲徐氏觉得儿子老呆在家读书辛苦,又怕儿子闷头读书读傻了,极力要求刘誉参加这次清明踏青活动。而刘誉最近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到的确感到闷得慌,再加上刘晔听得刘誉不欲参加踏青活动后几次上门来邀请,便也是同意了。而知道刘誉的踏青活动后,家里的熊孩子倒甚是意动,而这小家伙知道刘誉多半不会同意他参加,又加之本身便有点畏惧刘誉,倒没有过分纠缠刘誉让刘誉带上他。不过,这熊孩子自然不会是安分的主,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直接找上了母亲徐氏,使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来。而徐氏向来宠溺两个孩子,本身耳根子又软,经不住小家伙的软磨硬泡,便帮其劝说刘誉,让刘誉带上他。对于母亲的请求刘誉自然只有答应,原本对这次踏青便没报多大希望的刘誉带上了这个拖油瓶,更是兴意阑珊了。
时值清明,天气晴朗,春光普照。
因为是出门游玩的缘故,母亲徐氏怕自家孩子打扮不得体,平白在外面丢了老刘家的颜面。于是早早的便叫醒了两个儿子,指使着婢女替刘誉俩打扮了起来。小家伙刘齐因年龄尚小,倒是随意了一点。而刘誉好歹也是个半大小子,这穿着自然不能逾越礼仪,不然平白让人耻笑。
汉代的服饰极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但却远不及后世的衣服那般方便,正式一点的衣服穿起来是很麻烦的。折腾了大半天,刘誉方才打扮完毕。青色并镶嵌黑边的丝质曲裾深衣合体的穿在刘誉身上,头发梳理整齐,上好的玉质额带端正的佩在额心。看着铜镜里略显模糊的影子,刘誉也不禁赞叹这种虽然繁琐但却极为美观的打扮。当然,最让刘誉赞叹的还是额间这块上好的宝玉,这可是真正的汉代宝玉,放在一千多年以后,那绝对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正所谓“黄金易得,美玉难求”,可见一斑。
春日初升,晨曦笼罩大地。这些世家子弟各自带上一两名仆从和出游的用品,在西城门集合。众人相互见礼后,便一同驾车出了西门,前往西郊。
原本参加踏青的士子只有十来个,但加上各自邀来的好友以及带的仆从,倒也有四五十人。一路上,这些略显兴奋的少年少女们叽叽喳喳的闹个不停,正合了人多热闹的道理。
在汉代,虽有之前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儒学对人思想的禁锢还远不如后世,再加上没有后世封建礼教的严酷束缚,女子的地位要比后世高上许多。这个时代的女子所受的羁缚较后世少,仍是自由,开放,活跃的。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天真少女,刘誉想到了封建社会晚期,那些深锁闺阁饱受礼教摧残的女子,不禁有些叹息。有的时候,尽管你早已知道会有最恶劣结果,但你费尽全力却仍不能改变这个结局。毕竟,一个人是无法改变整个时代的,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所有的阻挠皆是螳臂当车。社会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只有顺应历史,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进步,方能长存于世。
出了城门一路向西,正值梨花开放,杨柳抽枝。官道两旁杨柳成荫,梨花盛放如雪,煞是美丽。
再往前,柳荫退却,梨花渐少,却是到了城郊田野。顺眼望去,只见荠麦青青,黄花灿烂,和远处的万里晴空交相辉映。忽有春风掠过,卷起荠麦青浪,黄花金涛,在田野里起伏澎湃,尽显春日风采。
看着这番景色,刘誉心中一动,忽的记起宋人姜夔《扬州慢》中的一句词来:过扬州十里,尽荠麦青青。
去年的黄巾起义,淮南虽处在叛军的主要活动范围内,但受创不重,而成德所受波及更小,故而农田保存相对完整,这才有如今的景象。若是处在那些战火纷扰的地段,则又是另一番场景。
又驶过一段路程后,众人下了马车,带上行李,走上官道旁的一条小路。顺着小路前行,左右两旁皆为农田,里面还有劳作的百姓,当这支嬉闹的队伍走过时,引得两旁百姓纷纷侧目。
农田尽头,乃是葱葱郁林,青翠草地。时有不知名的小花在草丛间盛放,于万绿丛中点缀上一抹芳彩,别添雅致。低洼处,又有山间清泉汇聚成的小溪,淙淙作响,在静谧的山野中奏响绝美的乐章。
树荫旁,有一块空旷的草地。此地青草依依,背靠郁郁密林,面向潺潺小溪,正是好去处。众人在此地驻足,稍微收拾后,便将行李放下。
这些世家子弟久居深宅,对这山野风采颇感好奇,都显得格外兴奋。少年少女,神采奕奕,活力十足。有美丽少女指着山间无名小花询问名字,青葱少年竞相回答。又有更幼者在草地间追逐打闹,跟着彩蝶蹁跹起舞。
倏尔,有少年引赋而歌,稚嫩的声音中略带沉稳,抑扬顿挫,满怀感情,引来众人喝彩。少女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取出古筝瑶琴弹奏古曲,亦获赞美。有更幼者,用竹片拨奏小号的五弦箜篌,才艺颇佳,众人赞誉不绝。
·刘誉静立一旁,欣赏古人才华,心中赞叹。忽的心血来潮,想起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来,不由得轻声诵出: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刘誉声音不大,但身旁众人倒是听得十分清楚。由于众人皆不曾在别处听过,便出言询问。
·“子思兄,此诗虽风格迥异,但行文极美,恕小弟无知,不知何处所处?”刘晔与刘誉向来关系极好,冲刘誉问道。
·而刘誉诵出此诗后,便察觉不妙,毕竟这诗乃千年之后才出的,这时候拿出来自然格外引人注意。听得刘晔问到,刘誉总能说这是一千后南宋吴惟信写的,只能厚着脸皮答道:“愚兄略有所感,信手而作,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说这话时,刘誉心道,要是吴惟信知晓自己剽窃他的作品还装得这般谦逊,估计得一口老血喷出,大骂世上竟有这等无耻之人。
·“兄长大才!”刘晔听得刘誉的回答后,向其微微揖礼,衷心道。在往日交流中,刘晔便感叹刘誉博学,如今又见刘誉有如此诗才,不禁叹服。
·“子扬过誉了。”被刘烨衷心赞叹,饶是刘誉脸皮颇厚,这时也觉得隐隐有些脸红了。
·被刘誉这么一搅合,众人的气氛越加高涨,少年少女们更加活跃了起来。在听得刘誉的诗后,有不少少年为其折服,纷纷拿出自己平日里所作的诗赋,向刘誉请教。不过,毕竟不是人人都有骆宾王之才,在七岁便能写出《咏鹅》这等名篇。这些士子的作品大多极差,格式韵律混乱,乱引典故,甚至还有人错词连连,让刘誉不禁有些无语。并且,刘誉又不敢打击他们的自信,只能纷纷说好的同时,又据自己的理解指出一些误漏。后世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刘誉虽没有什么诗才,但毕竟读过后世众多诗词,见识比这些普通少年要宽广得多,加上自幼看书认真,底子颇佳,到也是将这些少年糊弄了过去。
·看着场中活跃的少年少女,刘誉却总感觉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毕竟有着后世成年人的思维记忆,在心理年龄方面便于这些少年远远的拉开了距离。当然,有这种感觉的不止刘誉一人,在他身旁的刘晔也有这种感觉。刘晔天生早慧,心智成熟,为人沉稳有主见,自然跟这些小小少年玩不到一块儿去。估计是心理年龄远远超出实际年龄,史上的天才少年大多都有些孤僻。据史料记载,刘晔这货十三岁时便据母亲遗命杀了他老爹那个爱陷害人的宠侍,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或许是感觉有些无聊,又见刘晔跟自己一样闲着没事做,刘誉便对刘晔道:“子扬,不如你我四下走走?”而刘晔本就闲得慌,自是欣然同意。
·小家伙刘齐相貌可人,颇讨人喜,再加之天生活泼机灵,倒也与那些少年少女们玩得开心。刘誉悄悄给一位年纪稍长的同门打个招呼,让其帮着照看小家伙。
·刘誉二人并肩同行,步伐极慢。一边欣赏春日风景,一边闲聊些日常趣闻。少时,丝竹之乐渐寂,只剩下春日黄莺的轻鸣在林间回荡。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1s 2.19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