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森桦发现最近这两个月这门批发分销生意的流水资金的增长速度开始一点又一点地变慢,基本维持在六、七十万左右,如果还要扩大这门生意,依靠自有资金的话,整个资金链就显得非常的紧张。这些事实印证了他这几个月的观察、思考,森桦认定做下游渠道商是没有太大发展前途的。这种依靠规模扩张在市场中活得更好的模式,也不适合他们家,毕竟他们家的成本有限、关系一般,在市场营销的中后期是竞争不过那些“整编师”的。
孙森桦还发现下游渠道商的利润其实是微薄的、成本是不小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他在这8、9个月的进货过程中,基本没有什么主动权可言,议价能力也是没有的。他知道自己走到这一步,与那些一、二级代理商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一方面是因为郭老大的情分,另一方面是自己回款快信用好。但是,他如果要长期合作下去,他与上游商的关系肯定会越来越正常化。最后才出现了孙森桦这两个月一直在控制发货量,在做着尽快收回欠款、还清货款的工作。他已经数次劝阻两位姐夫扩大生意的行动了,他也因此暂时否定了母亲与姐姐们要建新房的提议。
同时,孙森桦在组织货源之余,一直在鹏城特区的各个工业区之间奔波忙碌,一直在富田区的众多电子市场辗转流连。最后,通过在IT业界门路更广的“颖哥”的帮助,他才求证了这两个月来打探到的消息有一部分是真实的。
与鹏城一河之隔的香江从90年代初开始大力推进金融自由港的建设,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正在逐渐减小;于此同时鹏城这几年正在拼命地招商引资,数个高新产业园区在同时开工建设,特区政府还拿出了最好的政策,做好“四平三通,减费免税”的工作,希望能“种下梧桐木,引来真凤凰!”。于是,大量的香江企业开始把自己的制造工厂搬到了对岸的鹏城,其中就有一些是电子手表生产商,比如天旺表、NEON等等。
自从日本被迫签下“广场协议”,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这几年里,日元一直是在非理性的升值。这种金融状况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日本企业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锐减。日本企业为了生存,正在不停的淘汰落后的产能;在极力把中低端技术扩散到亚太地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加快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这样在高售价的前提下日本产品在出口中才能获得更多利润。
“颖哥”他通过四通公司了解到,益普生(EPSON)的母公司日本金工制表正在把重心投入到了高端时計、喷墨打印机、数字式多媒体投影仪的研发推广。他们正在寻求向亚太地区的相关手表制造企业转让中低端石英机芯的技术专利与生产设备,同时精工制表希望在大陆建立合资的生产企业,甚至正在大陆寻找合适手表制造商作为他们中低端产品的代工商。
孙森桦听到这个消息时真的非常兴奋,他认为这是一次从渠道商变成生产商的大好机会。森桦希望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居于主动的地位,他也深刻理解了在市场中,实业才是最真实、最有分量的。这么多有利条件的汇聚,让孙森桦下定决心建立自己的企业,建立正式注册在案的企业,一家集电子手表设计,生产,代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因为他已经在鹏城的众多企业中发现了一家这样的中型企业---鹏城菲耶尔制表公司,他已经不是产业中的先行者了,那在时代的大潮中他又有什么可怕的,“吓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大不了从头再来,我一定要干出番大事业····”。
孙森桦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决定在家庭中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家人真正能够理解他的理想,并支持他这么去做的只有他的外甥—宋焱。其他家人都很不解,大姐一家与三姐一家甚至直接反对把电子手表的批发渠道给卖掉。森桦的姐夫们认为这样放弃成熟的市场实在太可惜了。孙森桦为了实施他的计划只能回了之江,他要与父亲,姐夫商量具体的解决的途径,也想听听他那个聪明的外甥的意见。
最后,结果令森桦很遗憾,也有点辛酸!他不认为家人间的分歧是不可调和的,可是事实是他们已经在事业的选择上产生了巨大的裂隙。大姐和大姐夫,三姐和三姐夫都不愿南下鹏城和他一起创业。他们更不愿意现成的电子手表的批发渠道被出售。孙森桦只能下狠心与他的姐姐、姐夫们划清原来那摊生意的产权归属。在父亲的得见证下,孙森桦与姐夫们结清了所有货款,以20万的价格把渠道转给了自己的姐夫。至于大姐、三姐的店,本来森桦在其中占股就少,他直接就把他的那些股份赠送给了两个姐姐,孙森桦其实更看重的是亲情,他真的希望一家人是一条心的啊!带着说服全家的希望回到家乡,孙森桦却只能带着“分裂”的家庭重新上路。
孙森桦带着10岁的外甥先去鹏城开始准备家人的南下以及公司筹建的前期准备工作,所有资金早在几天前已经转到他的中国工商银行鹏城分行的账户上了,总计大概有85万左右。孙叶根安排好家里的房子和田地后,就会带上妻子,二女儿和小女儿南下与儿子汇合,在这个老人心里这是对儿子的最好支持,也是对儿子的一种警示。这是一个破釜沉舟的家庭,整个家庭在鹏城的唯一希望就是孙森桦能在那里深深地扎下根来。
宋焱之所以提前南下,是因为李孔颖的一封信。颖哥在信中说,他和史大柱在软件的营销策略和发展规划是背道而驰的,尤其是在面对市场上出现大量的盗版时,两人在应对措施上产生了巨大的、不可调和的分歧。所以在几次讨论争吵后,李史两人决定按照合同规定,划分好两人应得的财产后和平分手,各自开始独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运营自己的软件。
李孔颖拿到自己的分红后,就决定拿出一部分给小焱,他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按照小焱的策划以及自己的理想,他希望自己能在混乱的中国IT蛮荒期建立一个标杆企业,引领后来者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实现这样的理想光靠李孔颖一个人是不行的,甚至连小焱的那个策划他都已经没有精力去执行了,于是他才写信劝小焱跟他舅舅一起来鹏城,至少帮他把公司的框架给立起来,或者帮他带起一个合格的软件开发小组也行。
这才有了宋焱提前跟舅舅走这回事情,其实他很想跟妈妈他们一起走,他还是有点不太放心。
·················
那到底当初宋焱给李孔颖的是什么策划?史大柱和李孔颖的矛盾具体又是什么呢?
其实,宋焱早就预料到在知识产权保护基本不存在的软件商业化的大敌就是盗版,在大陆,现实是盗版是不可避免的,软件上市后一定要开发加密方案,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这防守策略往往只在初期有较好的效果,时间一长肯定会被盗版者破解。
所以宋焱在笔记本中提醒李孔颖,现阶段软件想要一直盈利,不被盗版击败,治本的良方有两条,
1、软硬件结合的战略,加大盗版的技术难度与成本,同时也使产品的利润最大化,对于星影来说,在通过到一定规模后,可以选择使用软件免费的营销策略来扩大其影响力,然后研发功能更加强大的星影汉卡,然后借助免费软件的广告作用快速推广汉卡。
2、区分客户的产品策略,把客户群分为普通客户与专业客户,一般而言企业,教育等等领域的用户的要求较高,也相对会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针对这部分用户开发专用软件,以赚取普通市场中失去的利润。对于星影拼音来说,在普通用户市场出现大量盗版时,就宣布星影1。0免费,立即对企业,教育等用户推出星影Pus(就是加入大量智能技术的星影拼音,并且有针对性的对它的词库,字库进行优化,以前买了星影1。0的专业用户可以免费升级为星影s。)。
同时,宋焱还给李孔颖提供了一个专业软件的设计方案,就是一款专业学术笔记软件。在宋焱的设想里,这款专业文字处理软件是针对高校学生老师以及研究人员的记录写作需求开发的,其技术基础是泰坦文字,星影拼音,最好再从求柏军大哥手中购买到WPS关键代码的使用权。宋焱认为这样一款软件就是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有盈利能力的。
··················
可是李孔颖与史大柱为了加快推广“泰坦套件”,也可能是对市场容量估计出现偏差,在他们的软件上市的时候他们的加密系统还远没有完成。他们没有听宋焱的建议在加密系统完成后开始推广软件;而是准备边做市场边开发加密系统,完成后在加到软件中。市场的爆发完全打乱了两人的安排,市场的扩大一下子引来了盗版者。李孔颖知道他和盗版者的战争已经开始了,而此时他的加密系统只完成了80%。
李孔颖这时才仔细思考小焱的提议,才有了对中小学教育市场推广“泰坦文字”的战略转移。此时那些盗版软件已经进入了很多电子市场,在全中国已经是遍地开花了,就算现在加密系统完成并加入到软件中,对于整个市场的好转也是于事无补了。
李孔颖与史大柱的想法开始出现明显的分歧。
史大柱才不管什么品牌与口碑呢,他本来就不看好当下中国的知识产权形势,所以他想的是进行最后一轮市场营销---降价,捞玩最后一票后直接退出市场。
李孔颖在宋焱的影响下,认为现在中国的软件市场还是可以产生利润的,所以他要维持星影这块好不容易推出了的“金牌”。他还要坚持开发加密系统,他就算亏钱也要推广星影拼音,他要延迟星影1。0的退市时间,可以为升级的产品星影s和星影汉卡准备更好的上市机会,也为了保下专业用户,确保以后软件盈利的巨大空间。
他们两人,一个想的是逃离火坑,一个想的是挨过凛冬。可想而知,根本不可能携手走下去了,和平分手是最好的结果。李孔颖与史大柱不能一起在创业的路上走到底,说到底是眼界不同,理想不一致的缘故。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1s 2.396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