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6章 七年后,红蓝对抗即将再次拉开
七年后。
祁连山腹地。
404基地飞机总装车间内部。
这个车间里面非常空旷,跟其他的飞机总装车间内部不同,只有一架全部被军绿色篷布盖起来,完全看不到外型的战机。
战机周围,同样被简易档板隔离,周围都是全副武装的士兵警戒。
很快,一行老头就跟一名三十多岁,小肚腩已经微微突出的,留着小胡子的年轻人一起从外面走了进来。
在负责人的命令下,几名军人快速把覆盖在战机身上的篷布全部揭开。
依然是双发,两侧进气口进气,大三角翼的气动布局。
只要熟悉国内战机型号的人,看到外形都能清楚地说出这架战机的型号。
歼-8。
机头一侧伸出来的加油管明确地告诉周围人,这架飞机,拥有空中加油能力。
跟歼-8系列其他机型不同,出现在众人眼中的这架新型歼-8,外形气动布局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尾部垂尾前面的则是增加了一块白色刀型天线,机腹原本拥有供给能力的机炮位置,则是被一个长长的椭圆形吊舱取代。
机翼跟机腹下方其他的挂架上,则是依然挂载着不同类型,大大小小的导弹。
“按照部队需求跟上级制定的性能指标,我们在机腹侦查系统舱内安装了系统的光学侦察设备,不仅拥有侧视可见光侦查设备跟红外相机,同时,机腹中线挂架上,也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挂载合成孔径(sar)侧视雷达吊舱,可以实时绘制sar图像,即使敌人指挥部在地下,也拥有探测能力……”
作为总设计师,杨凤田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
这已经属于国际上一流的侦察机了。
而且还是高空高速侦察机。
或许比起美国那种可以飞到30000高空以3马赫速度进行侦查的sr-71侦察机比,高空跟高速要差不少,至少也比同类型强了不少。
七年时间,他们整个团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里面。
部队对侦察机的需求,也是非常明确的。
谢凯对这款以歼-8为平台的侦察机,提出了不少意见。
现在这款战机完成了各种基础实验后,运到这边,准备参加进入21世纪的第一场大型演习——“蓝色风暴”军事演习。
这也是在七年前,蓝军表现出超强作战能力,以一个旅打得红军三个守备师毫无还手之力,仅仅一天的攻击就结束了演习后,再一次出现的大规模红蓝对抗演习。
七年。
蓝军的装备,全面更换了。
而红军参加演习的部队,同样是来自各大军区的王牌中的王牌,战斗力几乎是向着曾经的蓝军靠齐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大军区没有建设专门的蓝军旅,部队方面却逐年增加一批装备,让各大军区顶级装备跟尖刀部队的战斗力比曾经的蓝军还要强不少。
沈霍伊这几年,除了少量国产歼-11装备部队,全力都投入到了歼-16这种拥有更强综合作战能力的国产化。
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小批量生产。
在祁连山腹地的蓝军,则是装备了整整一个中队的歼-16。
缺乏的就是专业的高空高速侦察机。
“谢顾问,你看这如何?是否能满足蓝军建设发展需求?”杨凤田介绍后,见谢凯打量着这架他们付出了无数努力的飞机,一直也不吭声,不由有些忐忑地问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增长。
顺带着,部队每年获得的军费也就多了不少。
谢凯这个年轻人,居然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负责蓝军后勤装备的顾问。
蓝军是什么部队?
全国各大军区尖刀部队的磨刀石。
这支部队,跟pla作战序列中的部队完全不同,经过七年的发展,在部队大量资源的倾斜下,已经开始向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国内各大军工厂开发的普通装备,如果蓝军看不上,部队基本上也就看不上了。
“具体如何,还需要先加入部队,看看再评估。理论上的数据,再先进,如果在实战过程中无法发挥作用,也是不行的……”谢凯叹了口气。
从6年前研究生毕业后,他再想在学校里面混着,都不行了。
当初上了司徒雷跟夏国锋的当,一步步成了蓝军后勤技术总顾问。
在这样的位置上,谢凯总是小心翼翼的。
还好,有夏国锋跟司徒雷等老将军背书,也没有其他更多关系重大的工作交给他,谢凯小日子倒也滋润无比。
“这场演习,部队准备了7年,也不知道蓝军现在能否战胜红军的联合部队。要是连输七场,你这面子就有些挂不住了。参加演习的部队主官,已经喊出了解放祁连山,活捉谢扒皮的口号。”
头发已经花白的龙耀华,一脸笑容地看着谢凯。
对于他来说,很期待这样的结果。
其他人听到这话,都是满脸坏笑地看着谢凯。
谢凯愕然,“蓝军司令是叶飞将军,参谋长是唐鑫,怎么也不可能活捉我一个搞后勤的啊。”
谢凯真心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你不是抢各部队的装备么……”李明山没好气地说了一句。
这事情,让他们都很为难。
这几年,国家经济情况好转,军费也增长了不少。
即使有所增长,可所有部队都急需换装。
生产能力也没有提升上来,加上各种先进的装备成本非常高,这就使得每年部队能获得的新装备数量很少。
蓝军,无论是因为404本来开发生产数量众多的先进装备,还是其他先进装备生产单位跟404有着合作,这就使得谢凯这个蓝军后勤技术负责人兼发展顾问能干涉这些装备的归属。
已经进行小批量生产的歼-10、歼-16,生产出来用于作战实验的,都是优先装备了蓝军部队。
唯一只有歼-11这种苏-27的国产空优战机,蓝军那是一架都没有装备。
蓝军是以进攻而存在的部队,无论是超-7乙,还是歼-16,或则歼-10,不仅拥有强悍的制空能力,同样也有强悍的对地攻击能力。
唯独缺的,其实也就是拥有灵活能力的空中侦察机。
卫星侦察,需要考虑重返周期,也就是卫星绕地球一圈再次返回侦查区域的时间问题,目前尚未完成全球覆盖的卫星网络,而同步轨道卫星,因为国内光学技术跟卫星通道问题,依然无法解决不间断盯着国内区域的技术问题。
无人机这几年属于404重点开发的技术领域,成果也是非常辉煌的。但是无人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续航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404开发的无人机侦察机,速度慢,没有任何自卫能力,仅仅只能用于距离不是太远的侦查等。
蓝军的侦查体系,需要能弥补卫星跟无人机缺陷的战术侦察机。
至于战略侦察机,当年在海上打捞的ep-3电子侦察机相关技术,全部都被消化掉,缺失的部分技术,也都被各单位合力开发出替代的技术系统,同时,增加一些国内自己需要的功能。
性能,在某些方面来说,几乎超过了ep-3。
而歼侦-8,则是弥补蓝军侦查系统最后的一个缺口。
当年在蓝军一个旅挑了红军三个精锐师之后,沈霍伊的人担心部队会因为建设等方向对他们开发的装备提出各种新的意见,直接来了404基地,找谢凯了解蓝军的需求,直接以蓝军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一代的技术装备。
歼侦-8就是这样而来的。
同样,歼-8因为体型远比歼-7大上不少,改造的可能也就增加了不少。
为了提升歼-8的性能,在谢凯的建议下,沈霍伊同样做出了大量的修改,因为技术基础问题,尚未达到歼-8iiie的水平,但是也远比7年前正在试飞的歼-8iii要先进不少。
“谢顾问,你看我们的歼-8iii改提供给蓝军空军部队试用如何?”杨凤田在车间门口,逮住了一个机会,直接问谢凯,“经过这几年的改进,试飞工作也做了不少,整个沈飞在这项目的投入不少……”
他的意思很明显。
希望蓝军装备几架歼-8iiig战机。
这是歼-8的最新改造型号。
无论是空军还是海军,现在的要求远比原来高,并不是之前那种因为没得选择,勉强能用的装备都装备上。
所有的部队,各种装备使用需求,基本上都是以蓝军的试验为基础。
“杨总,您知道的,蓝军原本承担我们装备作战试验,并且反馈各种问题给研究团队进行修改,而在定型之前,这些装备,都是由研发单位自己承担成本……”谢凯一脸平静。
在这时候,无论是司徒雷,还是龙耀华等人,都不吭声。
因为蓝军的存在,部队装备采购现在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先试用,然后再根据试用情况决定是否采购以及采购的数量,或则再次提出改进意见,等研发单位改进后,部队再重新采购。
谢凯,虽然没有太大的实权,就因为蓝军装备都会根据他的建议来,这变相也影响到整个国家军事科技发展跟部队发展方向。
沈霍伊的战机,蓝军不试用,即使海军航空兵试用,能产生的效果,都不会太大。
(本章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1s 2.34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