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魏晋南北朝 第一百零三章仓促南征下

    (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对这个连载有啥看法,还可以直接通过这个微信号找我啊。)

    上回说到公元494年,萧齐帝国发生巨大政治变动,皇族远亲萧鸾发动政变,连续废杀萧昭业和萧昭文两个皇帝,自己以皇帝叔祖的身份荣登大宝。这下可给北魏帝国皇帝元宏找到一个南下讨伐萧齐的最好的借口。

    可是,这个南征的时机对于元宏来说却不是那么毫无顾忌,因为元宏刚刚在一年前亲自导演了一场“迁都洛阳”的大戏,如今新都洛阳的基础建设工程还方兴未艾,皇帝元宏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文化层面的“汉化运动”,全面进行改变鲜卑人生活习惯的“浩大工程”,一厢情愿的向汉人“靠拢”(参考“迁都洛阳”)。

    可以想见,此时的北魏帝国朝堂上下,必然是一片乌烟瘴气,朝廷各级官员正处在一种“变动”的状态中,这种变动不仅是工作、生活、习惯的变动,更加复杂和微妙的心里变化一定会在帝国官员的心里面滋生,担忧、怀疑、恐惧、愤恨、抱怨,不一而足,而这种不断滋生的情绪,对于帝国此时对内维稳治理,对外扩张征伐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当皇帝元宏紧锣密鼓地策划南征的同时,帝国朝堂之上有识之士,忠心为国的股肱大臣们的反对之声也必然随之而来,而皇帝元宏的心情在这些外部情绪影响下,也必然是左右为难,无法抉择。

    而此时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却打破了这一僵持局面,公元494年冬,南齐帝国雍州刺史曹虎(州府在襄阳,今天的湖北襄樊,其实雍州应该在今天的陕西境内,但此时关中在北魏控制之下,所以南朝就在南方设置“侨州”“侨郡”,有不低头认输的意思,但却给后人读史造成巨大麻烦)遣使北魏请求投降。一切好似昨日重现,薛安都献徐州的桥段再次呈现在北魏帝国面前(参考“猪王的馈赠”)。

    皇帝元宏闻讯大喜,立即调动国内各项资源,分派4路大军作为先锋部队南下征伐,进而准备御驾亲征,率领数十万主力作为后继部队,跟随先前派出的先头部队南下。

    可朝中重臣,尚书仆射卢渊却认为曹虎虽然遣使投降,但并未遣送人质,所以一定没有投降的诚心,建议元宏不要轻易行动。相州刺史高闾也上书皇帝,陈述洛阳刚刚定都,曹虎人心难测,最好不要轻举妄动的建议。但皇帝一意孤行,并不接受。

    可天不遂人愿,就在前线兵马调动频繁,4路先锋军队南下之际,曹虎的使节竟然不再出现,一切迹象表明,“曹虎投降”这个机会应该就此胎死腹中,落花流水而去了。但是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如果就此戛然而止,皇帝又如何能够甘心。于是元宏召集三公、部长级官员,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应该军人复员,取消南征,还是应该继续南下。

    镇军将军李冲说:“我们迁都时间太短,人们无不盼望稍稍安息,而曹虎那边是何情形,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不应该轻易行动!”

    元宏反驳说:“曹虎投降的真假我们确实不能确定,但就算是假的,我也可以趁机巡视安抚淮河两岸的百姓,调查民间疾苦,使人民知道君王对他们的关注;如果是真的,我们不把握时机接应,机会一失,就永不再来,使诚心回归的人心寒。”

    任城王元澄又继续劝谏,他不仅和李冲持同样想法,又从军事角度分析说:“如今冬季即将过去,春天耕田马上开始,我们此时驱使民众走向战场,可不是很好的时机。如果曹虎真是投降,我们可以让前锋部队前往接收,等拿下樊城,平定汉水之后,皇帝再趁势出发,也不晚啊!如果现在就轻举妄动,大举出兵,一旦空手而归,恐怕会严重损害皇帝威望,不是有益的决策。”

    此时以司空穆亮为首的一些大臣却支持皇帝继续南征,纷纷发言,拓跋澄见状生气的说:“你们在外面的时候,都讨论说不应该南征,怎么现在在皇帝面前,却说出赞成的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欺骗谄媚,南征如果把帝国带入危险之境,都是你们的过错!”


    李冲趁机附和道:“任城王真是忠于国家啊!”

    皇帝元宏却不以为然,揶揄元澄道:“任城王认为赞成我的都是谄媚,可是,不赞成我的未必一定都是忠心!小忠是大忠之贼,莫非就是如此。”

    元澄见皇帝语气不善,却不肯低头,说到:“微臣我十分愚昧,虽然看起来是‘小忠’,但目的只是为国家谋福利,不知道什么才是‘大忠’!”

    从元宏君臣的对话不难看出,孝文帝元宏是一个固持己见的“完美主义者”。连续看这个连载的读者可能对元宏爷爷的爷爷拓跋焘记忆犹新,当年拓跋焘曾经召开过一个类似的军事御前会议,讨论是北征柔然还是西征大夏(参考“霸王出世”)的问题,当时群臣建议北征柔然,理由是“就算没有抓到柔然主力,也可以在阴山狩猎,补充物资”;而拓跋焘最终却力排众议,采纳崔浩建议,险中求胜,置柔然、刘宋南北两大帝国于不顾,突击大夏国首府统万城,一举击垮了大夏国这个肘腋之患,奠定了北魏帝国统一北方的基础。

    现如今,我们看孝文帝此次南征萧齐的说辞,和当年拓跋焘手下群臣的建议是多么相像—“就算曹虎不投降,我们也可以顺道安抚淮河两岸居民,宣扬君王的大义”。

    从表面看,这种“就算……也可以……”的句式显示了一种立于不败之地的气定神闲,但实际上却犯了兵家之大忌:从战术上讲,在残酷的战争中,风险和机遇总是并存着,想不担任何风险,四平八稳的获得胜利,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从战略上讲,这种“就算……也可以……”的思想显示着决策者的战略目标并不明确,而这种亦左亦右的思维却往往是战略决策的大忌,因为无论是国家间的战争,还是现代企业的竞争,战略方向往往决定着国家或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在资源并不丰富的前提下,由于战略目标不明确,往往造成“劲儿不能往一块使”,最终结果往往会演变成资源的浪费和战略失败。

    对于元宏此次计划的南征大战略,如果分析不应南征,就应该立即休兵止战,假如实在对曹虎放心不下,不妨就按元澄的建议,派小股部队试探一下即可;如果分析应该南征,那就应该全力以赴,显示出不成功便成仁的气魄来,才有可能获得最终胜利。无论如何,南征的决策不应该建立在“曹虎是否投降”这个不确定的因素上。大军一旦出动,花费巨大,如果最终只是在淮河两岸“宣扬君王的大义”,这种思路和行为地下拓跋焘有知,一定会大骂元宏是个“崽卖爷田不心疼”的“败家玩意儿”!

    这种“战略上”左右逢源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反过来说,中国兵家经典中多次阐述了如何利用或诱导敌人陷入到这种“双战略”的窘境之中,从而获得战争的主动权。最典型的就是围城战中的“围城必缺”的军事思想:围城只围三面,给守城敌人留一条退路,表面看是网开一面,其实是给敌人两个选择,要么困守城池,要么弃城逃跑,就是这种人为的“战略”不确定性,如果守城敌军主将没有强大的决策力,往往在手下将领关于“死守”还是“撤退”的讨论中左右为难,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最终结果就只能是城没守好,跑又没跑了。

    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情况,大学生上到大四时,往往面临找工作还是考研的选择,如果你没有确定好“自己的战略”,一心一意地找工作,或者一心一意地考研,而是又想考研,又想找工作,朝三暮四,三心二意,最终结果一定就是工作没找好,研也没考上。这种自己把自己陷入“围城必缺”窘境的教训也实在是惨痛!

    好了,再说回我们的孝文帝元宏,他就是一个有着“完美主义”情结的帝王,事事追求完美,不愿承担风险,于是每次战术上的完美,积累到一起,却演变为战略上的彻底失败。

    如果元宏想要发动全面战争,我在“新隆中对”中曾经跟大家分析过:北方骑兵强悍,善于野战陆战,而南方水军强大,善于利用南方纵横的水道和北方抗衡。而中国季风性气候就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秋冬天干旱少雨,而春夏季温暖多雨。所以北方大规模南征最好的时机应该选择在夏末秋初季节,这样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供大军南下攻战,并且在下一年春汛到来、河水暴涨、南方水军切断北军退路之前,攻占南方重要据点城市,并立即投入防御作战的准备当中。而元宏得到“曹虎将要投降”的这个并不确定的消息时,已经是深冬季节的12月份,请注意,史书的日期可都是“农历”,初春的1月份就要到来,北魏骑兵此时南下,又怎么能讨的了便宜?!

    可是公元494年冬天的孝文帝元宏已经利令智昏,元澄、李冲、高闾、卢渊等人的建议都被他抛于脑后,一场不期而遇的全面战争在元宏的推动下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这场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如何,我们下回再说。

    ;



第一百零三章仓促南征下  
相关:    星辰之主  武道大帝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重生日本高校生  御鬼者传奇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铁血魏晋南北朝第一百零三章仓促南征下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7s 2.3903MB

搜"铁血魏晋南北朝"
360搜"铁血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