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不亏!”徐文辉笑着坐上了的士车。
相送的人有郑绍秋,还有吕良韦和陈美祺,有这些人的礼遇与交情,那些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是,离去的徐文辉,嘴角终于忍不住冷笑起来:“无线,我们迟早有交手的时候。”
回到家的徐文辉休息了一天,整理好,看着那么多天的努力,已经有二十多万存稿。“是时候了!”
这天下午,阳光怡人。
柴湾嘉业街,工业中心。一辆的士缓缓驶来,停在一座大厦前。
咔!
车门打开,下来一个十七八岁左右的年轻人,他的臂弯夹着一个厚厚的公文袋。
年轻人正是徐文辉,下了车的他第一眼就看到了眼前墨绿色的大楼,楼不高,算不上大厦的称谓,但在这条街上已经是很大了。楼前的广告牌上“明报大厦”四个字非常的显眼。
大街中心。
刚被九龙仓集团收购的电车有限公司。电车轨上,叮叮当当的古旧电车来来往往,对面是一排矮矮的旧唐楼,酒楼、书店、商店琳琅满目。
“明报啊,就不知道你走运还是我走运了。”徐文辉长长舒出一口气,抬步走进大厦。
香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造就了香江报业的繁荣。
徐文辉刚来香江在黎粢家住的时候就有去打听,光是五六十年代新办的报纸就有85家,平均一年新办85家,大部分为中文报纸,虽然能坚持十年以上的凤毛麟角,但到了77年代,巴掌大的港岛,同时拥有近七十家报纸。
这个时候,香江单就日报来说就有星岛日报、东方日报、太阳报、明报、成报、苹果日报、大公报、文汇报、香江商报等十几家报纸,此外英文报纸也有好多家。
在这些报纸中,最出名和销量最高的报纸就是星岛日报、东方日报、明报三家。
徐文辉把搜神记投稿的第一选择自然是金镛创办的明报。
金镛对每一个中国人、华人来说都不会太陌生,徐文辉也不例外。
而明报这个初期靠着金镛连载自己发展起来的报纸,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港人,甚至外地国人称之为香江的泰晤士报。
尽管明报与查良镛在有关我国问题上常被人讥笑为“机会主义者”和左摇右摆的“墙头草”。但到1977年代,在“黄色新闻”和贩卖“三”盛行的香江,仅有的数份报纸中,只有明报走持平、踏实的路线,以客观和忠实的态度作为办报原则。
也正因为查良镛的远见,明报已经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赢得很高清誉。绝大多数香江作家都以能在明报上刊登文章或成为明报的专栏作家而自豪。
所以尽管金镛很抠门、明报的稿酬很低,但仍有无数作者趋之若鹜。
如今,虽然金镛老爷子早已封笔不写,但以武侠起家的名报却可没有放弃武侠的连载。通篇连载、开作家专栏连载的情况还是经常能够见到的,只是比起通篇连载来,开作家专栏就少得多了。
徐文辉自然不看重稿费的多与少,他不像一般人那样算计一得一失。
他看重的是明报在香江人心目中的地位。
换个角度说,在明报开专栏,是身份的象征。在明报都开过专栏,还怕搞不到钱吗?
有些奇怪的是,明报大厦入口的正门竟然只有一扇门,这里只能容两个人出入,再多人都挤不下。
徐文辉沉静的拿着稿子走进了去。
走进去没多久,徐文辉就意外的撞见了一个熟人,哦,或许说熟面孔更恰当,不过比起记忆中的人,要年轻不少。
望着迎面走来的中年男子,徐文辉打招呼道:“蔡先生,你好啊。”
面对徐文辉的热情,中年男子有些不知所措。
这位姓蔡的中年男子,不难猜出他的身份。姓蔡的名人还是比较少的,更何况出入明报这种地方的人呢?其人正是与金镛、黄粘、倪框并称为“香江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称的蔡阑。
“你认识我?”蔡阑很意外,不由得愣住了。
“我好像没见过你吧,靓仔。”
60年代到70年代的蔡阑,长期任职邵氏、嘉禾等东南亚最大制片厂的电影监制。主要监制之电影有: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猎人、霹雳火、一个好人、重案组等房事龙主演的巨片。
不过他做的都是幕后工作,现在他还没有黄粘、倪框合作主持电视节目今夜不设防,见过他的人,听过的人都不多。在圈外就更加少了。
徐文辉一愣,点点头道:“我看过你去年编剧的香江奇案,我觉得很精彩,其中恬妮一人分身两角,剧情峰回路转啊。纵观全片,所谓“奇案”实则是悲剧,反映均是七十年代香江社会低下层的苦况,不无警世之意。这点我要为蔡生点赞。”
马屁,徐文辉是不要钱的张嘴就来。
“没想到这你也知道啊,这片就是随便写写的,不值一提,不值一提。”蔡阑听见了,虽然嘴上谦虚,脸上仍有些自得和愉悦。
好话没人不爱听。
更何况这部剧戳中他的爽点。
香江影坛历来便有将发生于本地的大案、要案搬上银幕的传统,有的借此来反映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有的则是纯为表现暴力、血腥的一面。香江奇案亦是由改编自真人真事的香江三大奇案组成,华山执导的血溅吊颈岭,程刚执导的灶底藏尸,何梦华导演的龙虎武师均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大案、要案。
当中一集的龙虎武师就由蔡阑编剧。
这是他第一部编剧的电影,所以能够听到别人欣赏,他很高兴。
徐文辉正打算要拍电影呢,心里谋算着,看怎么样把他忽悠来当监制人。
脸上热情很多,徐文辉和他客套几句,互相认识后,问:“蔡生这是刚从明报出来吗?”
“没错,我刚跟查先生下了几手围棋。”蔡阑没有隐瞒道。
徐文辉哦了声,查良镛爱棋痴狂,这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如果不是特意了解,知道的人也不多。徐文辉知道这件事也是因为前段时间买明报的时候,没有看到他写时评,这是少见的事情以前他每天晚上都回报馆。
看明报的人不少,事后才道听途说,金镛最近爱上围棋,为了捉棋,他不常回报馆写社论,所以现在明报的社论有部分是由徐东滨执笔,偶尔也有老总潘粤生的客串。
可以说他是一等一的棋迷。近年,金庸不断请了大陆的围棋高手来香江跟他对奕,有一段时期,有两个围棋高手一直住在他家里,食佣工全归他。作就是每天陪金镛下棋。
徐文辉听完没什么感觉,只是有些羡慕,人家已经功成身退,开始享受人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对了阿辉,你来明报干嘛?”蔡阑看他手里提着公文包,问道:“难道你来这里上班?”
“不是,我和蔡生一样!”
“什么,难道你也来陪查生下棋?”蔡阑不可思议的看着他年轻的脸,惊呼道。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8s 2.31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