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260章 不予发表

    张守仁这番话说出口,饶是江弦也愣了半天。

    他不得不佩服《十月》的这位名编,的确是有胆有识。

    竟然会说出一切问题由他承担这样的话。

    江弦在后世几乎没听什么人讲过这样的话。

    话说编辑这个职业也的确值得人尊敬。

    他们很难在这篇作品引起轰动后像作者一样成名,分一杯羹,但对于编发作品付出的心血几乎不亚于作者本人。

    “张老师,这是哪里的话。”江弦握着话筒,轻声道:“我的这篇作品你愿意帮我发表,我已经很感激了。”

    《高山下的花环》想发表太不容易了。

    江弦虽然在文坛小有成绩,但这会儿的作品能否发表,和作家的地位也没什么关联。

    别说江弦了,哪怕是王濛、丁凌这样层次的作家,照样有一大堆无法刊发的废稿在抽屉里攒着。

    《高山下的花环》更是敏感题材。

    你要写一个好人好事儿很容易,但是你要针砭时弊就难很多。

    江湖传言,当时李存葆关着门写了一个月,一口气写出三篇文章:《高山下的花环》、《晚霞落进青纱帐》和一部叫《金银梦》的报告文学。

    他兴奋的把三份稿子拿给解X军文艺社的人看。

    人家要了另外两份,不要《高山下的花环》。

    理由就是,你这写的什么玩意啊?把我军写成什么了?胆子也太大了,这样的绝对不可能给你发表。

    解X军文艺社作为军旅文学的重要阵地尚不敢发表,可以见得《十月》和张守仁想刊发《高山下的花环》需要多大的勇气。

    不过以江弦的视角来看。

    这回还真让他们《十月》赌对了。

    在另一时空中,《高山下的花环》发表以后,并没有闹出什么大事儿,反而迎来了铺天盖地的赞誉。

    当然,《十月》这次是运气好,他们马失前蹄出车祸的时候也不少。

    像之前说过的电影文学剧本《恋》。

    还有后来贾平凹的一部《废都》。

    《废都》这部的沉浮曲折,在中国当代文学之中罕有其匹。

    首版全文便是在《十月》上,当时先是引起轰动,后来直接被查禁,上面对出版社做出处罚,对《十月》杂志的领导做出处分,并调离岗位。

    沙滩北街2号。

    《十月》杂志搞评论这块儿的编辑靳少先,敲开了中作协dang组书记冯沐办公室的门。

    冯沐平时不在《文艺报》,他在中作协有办公室,只是简易楼的一间,没有空调和暖气。

    “少先同志。”冯沐喊出了对方的名字,他仍和平时一样紧锁着眉头。

    “你怎么找上来了?”

    “冯沐同志,我来给你送篇稿子。”

    靳少先开门见山,从挎包里取出一沓手稿递了过去,“难得的好稿子,你一定要看看。”

    冯沐平时工作多,不过靳少先极力劝说,加上他本人也是《十月》的编委成员,只好从他手中接过这篇手稿,顺便问。

    “这是谁的稿子?”

    “江弦同志的。”靳少先说。

    冯沐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再低头看向这篇手稿:

    “高山下的花环,江弦”

    冯沐一下就来了兴趣,“这样看来,是你们《十月》约到了这小子的?”

    “张守仁同志和他约的,我们编辑部的同志都看过了,一致认为是该发头条的好稿子,准备隆重推出这部佳作。”靳少先兴奋道,“这次过来,是想请冯沐同志你看过以后,帮江弦同志写一篇文学评论。”

    冯沐作为《文艺报》的主编,是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一生著有多篇文学评论集,像《繁花与草叶》、《耕耘文集》、《冯牧文学评论选》.

    “写什么的?”

    “是一篇军旅题材。”

    “军旅题材?”冯沐诧异,他可没听说过江弦还会写这种题材。

    靳少先看出他的诧异,评价道:“其实也不奇怪,江弦同志的创作题材,大多都是敏感的大题材。

    他尤其喜欢写人物内心矛盾,只不过这一次,他把内心矛盾写到了军旅的这个题材里。”

    “内心矛盾?”

    冯沐越听越对这篇感兴趣。

    “我先看看吧。”

    他应下此事,很快看起稿子,被稿子内容吸引进去。

    “在哀牢山中某步兵团三营营部,在赵蒙生的办公室里,我和他相识了。

    寒暄之后坐下来,便是令人难捱的沉默。

    赵蒙生是这三营的指导员,他出生于革命家庭,其父是位战功赫赫的老首长,其母是位“三八”式的老军人,两年前,在南方他荣立一等功。

    两年多来,他毫不艳羡大城市的花红柳绿,默默地战斗在边陲。

    另外,他还动员他当军医的爱人柳岚,也离开了大城市来到这边疆前哨任职。”

    的一开始是一章“引子”,这“引子”是以创作者的口吻开始讲述。

    “我”显然是一名作家,前往南方采访。

    至于赵蒙生.

    凭借这短短一段介绍,一个将门虎子的形象已然在冯沐的脑中成型。

    不过接下来,江弦话锋一转。

    “在未见到他之前,军文化处的一位干事简介了上述情况之后,对我说:你要采访赵蒙生,难啊!他的性格相当令人琢磨不透。他的事迹虽好,却一直未能见诸于报章,原因就是他多次拒绝记者对他的多次采访!

    脾气怪?搞创作的就想见识一下有性格的人物!

    见我执意要去采访,文化处那位干事给赵蒙生所在团政治处打罢电话,又劝我说:同志,算了,别去了,去也是白跑路。团政治处的同志说了,三天前赵蒙生刚收到一张一千二百元的汇款单,那汇款单是从你们山东沂蒙山区寄来的。赵蒙生为那汇款单的事两宿未眠,烦恼极了!

    一张汇款单为啥会引起将门之子的苦恼,这里面肯定有文章!于是,我更是毫不迟疑地乘车前往。”

    在冯沐看来,江弦绝对是相当会写开头的人。

    一上来便干脆利落的制造悬念,把赵蒙生这个人物讲述的谜云重重,惹得读者忍不住便要接着往下看。

    接下来更是保持着这样的节奏。

    赵蒙生要给“我”讲讲自己战争经历,不过在讲之前,他又吊胃口的提出三点要求:

    1,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去打扮这个朴实的故事。

    2,请不加粉饰地把故事记录下来。

    3,在这个故事中,赵蒙生和他妈妈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请不要对任何人进行美化。


    如果说要求1和要求2还好理解,要求3显然是最让读者,也是让冯沐感到困惑的一条。

    怎么会有人希望作家不对他笔下留情?

    更何况,这个赵蒙生,难道不是一名战斗英雄?

    “以下,便是赵蒙生的讲述。”

    “引子”戛然而止,的第一章开始。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一九七八年。

    我离开军政治部宣传处,下到九连任指导员。

    我原来的职务是宣传处的摄影干事,那可是既美气又自在的差事。我不过是个“二混子”。加上我跟宣传处的几位同志关系处得也不太好,我要求下连任职,是他们巴望不得的事。

    当团里用小车送我到九连走马上任时,我随身只带着个小皮箱。皮箱里装着一条大中华烟,还有一架“YASHIKA”照相机。

    那架进口照相机,是我八月份回家休假时,妈妈托人给我从侨汇商店里买的。当我把公家的照相机移交之后,高兴时我还可以玩玩这台“YASHIKA”.”

    正如“引子”的最后一句话所说,的“我”换成了赵蒙生。

    冯沐像是听故事一样,听赵蒙生缓缓讲述这个故事。

    他一页页的翻看着,越看眉头锁的越紧。

    所谓的战斗英雄赵蒙生,在他自己所讲故事的一开始,形象实在是有些卑鄙以及不堪入目。

    在的主人公当中,赵蒙生属于最特殊的那一类。

    他是属于带有反面性质的主角。

    而且是不同于普通翻转式的人物设定。

    一般的普通翻转式,就是人物一开始就是好的,只是装作一副坏人的模样。

    电视剧《宝莲灯》都看过吧?焦俊恩演的二郎神,一开始都觉得是个坏人,结果到最后才揭秘,原来舅舅是个好舅舅,为这个家操碎了心。

    《黑神话》里的二郎神也是这个感觉,形象在最后一刻都完成了翻转。

    不过赵蒙生是属于那种成长式的反面主角。

    就是一开始他是真坏,自私自利到冯沐都看不起他,但是在经历过一次次战斗以后,赵蒙生的人格完成了升华。

    看完这篇,冯沐大为震动,坐在桌前恍惚许久,最后忍不住将其分享给了光未然。

    “你看看。”

    光未然同样深受震动。

    他和冯沐很快达成共识。

    虽然《高山下的花环》这篇尚未发表,但称其为当下军旅文学创作的扛鼎之作绝对没有丝毫夸张。

    “这小子这趟南边没白去啊。”光未然唏嘘道。

    冯沐点点头。

    他对里梁三喜这个人物印象颇深。

    记得他们作协这次在南方采访,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遗书,不少上面还沾着血迹。

    一次采访时,冯沐了解到一名连队干部,家是在贫困的山区,欠了许多账。

    临上战场前,他给妻子写了封信,在信中嘱咐妻子,如果自己战死的话,请她与母亲好好活下去,不要给国家和组织添麻烦,欠账的话就用自己的抚恤金去还。

    当时一大群作家,包括冯沐本人都深受震动。

    冯沐没想到江弦居然也记得这件事,还记得这么深刻,直接通过艺术糅合写出了梁三喜这个人物。

    6月10日,文学界被《京城文学》发表的《人生》震动了。

    在之前,中国带有明确的脸谱化的倾向。

    简单点说就是分好人坏人。

    而《人生》的高加林,他身上透露着思想的复杂、多变,真正的人恰恰便是这样的。

    就在《车水马龙》和《人生》的名号响彻文艺界之际,《棋王》杀青了。

    葛尤可算是回到京城,第一时间来拜访了一趟江弦。

    “江兄,我都瘦了。”

    “你看你这小身板。”江弦给他倒上虎骨酒,“来两口。”

    不久,《大众电影》的记者很快跟着谢晋一块儿找上了江弦的门。

    这会儿的电影,在上映以前,通常要提前几个月通过《大众电影》进行预热。

    记者不光和江弦聊《棋王》这,还请教起王一生的原型人物。

    《棋王》作为江弦的处女作,在他连珠炮一样接连推出热销以后,受到的关注反而比较少。

    关于原型,只有在此前的创作谈中江弦简单提过几次。

    他当时说,王一生杂糅了好几个棋手的形象,臧国柱是原型之一。

    “还有谁呢?”

    “.除了臧国柱同志,那有一个人叫何连生。”

    江弦回忆说,“这个人自小在京城长大,号称下遍京城无敌手,棋圈给了他个‘醉侠’的名号。

    一是他能喝,涮着羊肉,一顿能喝一瓶半二锅头。

    再是他下棋擅走怪招,棋路走得歪歪斜斜,像打醉拳。

    后来下乡,他去了云南,我听朋友讲,他每天吃不饱饭,一收工就是找吃的,五年没摸过棋子,还说:饭都吃不饱,还下什么棋”

    记者听得两眼冒光。

    今儿这趟算是赚了!

    谢晋也是一阵意外,他可没听江弦说过这些。

    拍一次《棋王》,谢晋几乎会了全国各路象棋高手。

    深感象棋的运道,被嗡嗡嗡斩断了这么一次。

    胡荣华此前是全国出名的十连冠,象棋界独孤求败一样的人物,人送外号“胡司令”。

    因为他比很多棋手都年轻,喊他大了小了都不合适,干脆就喊司令。

    这样一号人物,嗡嗡嗡以后巅峰不在,这几年全国赛,不败金身接连被破。

    象棋还真是从他开始衰落。

    以前的象棋第一人是老了所以下不了,后世的象棋第一人是牢了所以下不了。

    “《棋王》打算多会儿上映?”江弦和谢晋打听。

    “还定不下来,总之一定在今年。”谢晋给了他个最迟期限。

    一年上映两部他的电影?

    江弦想想都有点夸张。

    回到家里,收到了《十月》那边打来的电话。

    张守仁告诉他,《十月》把《花环》拿给了冯沐同志。

    冯沐看后说:“这是一篇好文章,可我担心写得太尖锐,需要稍事修改,把太尖锐的地方抹掉才能发表。”一笔阁 www.pinbige.com



第260章 不予发表  
相关:  重生之一起长大    我在异界有座城  劫天运  冒牌女科学家  韩娱之崛起  修罗武神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1978合成系文豪第260章 不予发表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58s 2.4151MB

搜"1978合成系文豪"
360搜"1978合成系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