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为皇 第一百零七章 高谈阔论

    曹操听闻卫汉的话后,稍微迟疑了一下,停下了步伐,扭头看着卫汉,满脸的不解。

    卫汉摇了摇了头,哀叹一声,目光看向皇宫方向无奈的说道:“孟德,你比刘大夫如何?”

    曹操虽不解卫汉的意思,但还是老实回答道:“刘大夫远胜我也!”

    缺失如此,不管从哪一方面比较,刘陶都摇摇领先于此时的曹操。

    从名声上看,刘陶乃是当世大儒,名声传天下,而曹操呢?

    当初许邵来洛阳,评月旦评,曹操上门欲求一评价,结果呢,许子将鄙薄曹操为人不愿为曹操做出评价,若不是曹操持剑相逼,哪会有‘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

    虽说曹操近些年来凭借着五色棒严惩蹇图、直言上书弹劾许太尉而小有名声,可这远非能够与刘陶相比的。

    论家世,刘陶是西汉淮南厉王刘长次子济北贞王刘勃之后,正宗的汉室宗亲,乃是皇亲国戚。而曹操呢?不过一宦官之后,更是比不了的。

    “世绩这是瞧不起曹某人!”曹操有点怒气的说道。

    卫汉顿然失语,看到曹操脸色快要由红转黑之时,他张口解释道:“孟德,何出此言!你我相交,应知我为人,我可是这种无眼色之人。”

    曹操听得卫汉的解释,脸色这才有所好转,但目光还是直勾勾的盯着卫汉,大有不说出原由誓不罢休的意味。

    卫汉心中感叹,这人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如今的曹操还没有经历过灭宦官、董卓废帝、刺董等一系列的事,还没有从热血青年转变成一代冷漠枭雄,如今的曹操还是位热血愤青,对大汉忠心耿耿。

    “孟德,你觉得你此去胜算有几分?你确定你这一去能劝陛下回心转意,能让陛下不在听信张让的蒙骗?”迎着曹操的目光,卫汉直指本心道。

    曹操迟疑了,刚刚只不过是热血涌上心头,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么多,心中只存有一个念头,那便是劝说刘宏拿下危害性极大的张角。

    卫汉接连的几个问题有如一桶冰水,哗啦一声,朝着曹操那发热的头倒了下去,浇灭了他那有如红铁的心。

    “不能!”曹操极度不甘的从嘴中吐露出这两个字来。

    “不过即使我曹孟德不能劝说陛下回心转意,也要用我这腔热血荐轩辕!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一场大祸降临,而无动于衷。”

    不愧是曹操,这番话说得卫汉热血沸腾,袁绍与许攸也震惊般的看向了曹操,仿佛重新认识曹操一般。

    “没想到阿瞒竟会有如此情操!”袁绍看着满身豪气的曹操,心中无比感叹道。

    他记忆中的曹操还是那个与他一在人家新人新婚之夜,窥探房事的年轻小伙子,其实袁绍之所以对曹操保持着这样的看法,也是因为曹操这人hao色不已,最近不是又迷上了那名妓来莺儿了嘛!

    “匹夫之勇!”

    就在袁绍与许攸二人在为曹操的言语而心生感叹之时,卫汉的嘴中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来,顿时包厢之中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他身上,曹操更是满脸的怒火,就差跑上来对着卫汉那张脸抡上几拳,方才解气。

    卫汉也不为意,他似乎没有看到曹操那难看的极致的脸色,还悠闲的拿起筷子,夹向了桌案之上的美味佳肴,尝了一口后,他还押了一口酒,一脸的舒坦之意。

    享受了美酒佳肴之后,放下筷子,卫汉这才缓缓说道:“孟德若是你欲逞匹夫之勇,我不拦你,你这就去吧!”

    “卫中侯,你为何口口声声称孟德此举是‘匹夫之勇’呢?他刚刚的话可是说的我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一旁的许攸很是不解的问道,刚刚听闻卫汉对张角之事的论述之后,他也知道卫汉是有货之人,所以语气也委婉多了,不再似先前一般咄咄逼人。

    袁绍也满是好奇的看着卫汉。


    卫汉的目光从曹操三人面庞之上一一扫过后,方才说出一句大道理来。

    “人活着还有希望,人死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原来世绩竟是如此怕死之人,我曹操算是瞎了狗眼,没看出你的本质来。”超前的话并没有让曹操幡然醒悟,反而让他更加激愤了。

    就连袁绍与许攸看向卫汉的目光都变了,他们都如曹操一般认为卫汉是贪生怕死之人。

    “我曹操一人性命是小,这天下苍生为大,就算我曹操不能使陛下回心转意,但尚有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总有一日陛下会扭转心意,亲贤臣,远小人!”曹操再次说道。

    嘭的一声,卫汉一掌重重的拍在了桌案之上,酒瓶没稳住,摔在了地上,美酒撒了一地。

    “我怕死,呵呵!”卫汉从座位之上站起来,猛得把衣衫撕开,露出了背脊与胸膛。

    斑驳的伤口顿时出现在其余三人的视野之中,刀伤枪伤箭伤,无一没有。在幽州这么多年来,卫汉从小兵成长到如今,怎么可能没受过伤,胸膛之上的每一个伤口都在见证着他的成长。

    “我自从军以来,大小战事数十次,我都是冲锋在前,心中从未有过退缩之意。鲜卑、乌恒数十万大军犯我边疆,我亦是抱着一颗赤胆忠心,不曾退怯半步,我胆小……哈哈……”卫汉指着创口沉声说道。

    袁绍与许攸对视一眼,都微微颔首。曹操先是惊愕了一番,然后脸上稍显后悔之意,但是他并没有认为自己的想法错了,他只是为说卫汉胆小而感到羞愧。

    卫汉慢慢的穿上了衣衫,看着依旧矗立在那儿的曹操,心中虽有气,但还是嘴唇微动,缓缓说道:“孟德,你就不怕再一次引发党锢之祸嘛!”

    卫汉这一句话就有如一颗超级炸弹丢进来了池塘之中,包厢之中气氛顿然紧张,袁绍、许攸先是皱眉,然后深思,曹操亦是如此。

    东汉末年经历过两次党锢之祸,每一次都是一场腥风血雨,牵连甚广。

    公元166年,宦官赵津、侯览等党羽与张泛、徐宣等人为非作歹,并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脱惩罚,而官员成瑨、翟超、刘质、黄浮等不畏权贵,在大赦以后仍然按律处置了这些人。宦官等人向桓帝进言,桓帝听信一面之词,重处了这些官员。

    朝中重臣、位列三公的太尉陈蕃、司空刘茂一同向桓帝进谏。桓帝不悦。刘茂不敢多说。陈蕃独自上书,以汉初申屠嘉召责邓通,董宣追劾湖阳公主的例子,为受罚的官员们辩解,并要求桓帝“割塞近习与政之源”,清除宦官乱政的不正之风。桓帝不理他,而宦官等人更加嫉恨士大夫们,虽不敢加害名臣陈蕃,但对其他人则大加报复。

    朝中大臣、地方官员以及民间百姓大多站在士人一边,纷纷指责宦官乱政,为非作歹,排斥忠良。结果却被纷纷免官,成瑨刘质等最终在狱中被害,岑晊、张牧等人逃亡得免。

    河南尹李膺,在大赦后处死了蓄意在赦前杀人的张成之子。张成为宦官党羽,宦官一党遂让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陷李膺等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士人、宦官间的矛盾在此爆发。

    桓帝大怒,诏告天下,逮捕并审理党人。太仆卿杜密、御史中丞陈翔等重臣及陈寔、范滂等士人皆被通缉。太尉陈蕃认为“罪名不章”,拒绝平署诏书。桓帝见诏书无法生效,[8]干脆跳过司法程序,直接让宦官负责的北寺狱审理此案。李膺、陈寔、范滂等人慨然赴狱,受三木酷刑而不改其辞。

    第二次党锢之祸在灵帝即位之时爆发,年过八旬的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等被杀。

    宦官等见窦武、陈蕃、李膺、杜密等名望仍在,不肯罢休,于是向灵帝进谗言,诬陷党人“欲图社稷”,意图谋反。年仅十四岁的汉灵帝被他们欺骗,因而大兴大狱,追查士人一党。

    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

    此前曾得罪宦官的张俭四处流亡,在路途上,看见人家就前往投宿(“望门投止”),没有不愿意冒灭门之祸而不收留他的,张俭在众人的帮助下,得以逃到塞外。因为收留他而被追究灭门的,前后有数十家之多,郡县也因此残破。

    公元176年(熹平五年)闰五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解除禁锢,灵帝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收捕并处死曹鸾。接着,灵帝又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党锢的范围扩大,波及更多的无辜者。

    每一次党锢之祸对于士人来说都是场噩梦,所以包厢之中的曹操三人听闻后,这才脸色大变,讷讷无言。

    许久之后,曹操深吐一口气后,不自信的说道:“不会酿成这么大的灾祸吧。”

    曹操的语气之中也没有多大的底,天知道,张让这些宦官不会如此做。

    看着端坐在那儿的卫汉,曹操心中有点动摇了。


https://hk.myhuayuan.cc/65543/660.html
相关:    道圣至尊  李力的饥饿游戏  双魂神话  超品心术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三国之我为皇第一百零七章 高谈阔论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搜"三国之我为皇"
360搜"三国之我为皇"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29s 1.8056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