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仙缘 元始天尊、玉皇大帝

    在道教的神明中,最高的神明当属“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而元始天尊则位列“三清”首席,可谓是大神中的大神。但是,做为位列“三清”首席的元始天尊,其来历和出现的时间相对于道祖老子来说,则是比较晚的。在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中均无记载,早期古代神话故事也无“元始天尊”的说法。

    最早出现“元始”称谓的则是出于晋朝葛洪《枕中书》:“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而“元始天尊”最早的称谓则是出自于南朝梁代陶弘景《真灵位业图》。该书还把神仙分为七个层次排列序位,尽管这种排序也有诸多争议,但对道教的神只的系统性形成有着结构性的影响。而葛洪创造出“元始天王”实际上则是一种时代的需求。因为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佛、道两教争夺信徒,创造神明的高峰期。而葛洪在《枕中书》的描述正是借鉴了《三五历记》中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

    在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已亡佚,部分段落存于后来的《太平御览》、《艺文类聚》)中,对于盘古开天的故事有着完整的描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葛洪在《枕中书》中的描述只是为盘古添加了一个“真人”和“天王”的封号而已。

    随着“元始天尊”这位道教第一大尊神的出现和佛、道两教争夺信徒斗争的深入,有关“元始天尊”的来历故事也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由于门派和地域的差别,一些“元始天尊”的来历故事甚至于自相矛盾。如为了表现道教的历史久远,后来很多教徒们编来历故事就把“元始天尊”说得更加久远,如《隋书.经籍志》就记载:“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这种说法,就把“元始天尊”的年纪推进得更加遥远。远远超过“自号元始天王”,甚至于比之前的“万八千岁”更加遥远得不可想象。

    尽管“元始天尊”自出现后,其来历来历故事越来越多,甚至于自相矛盾。但是“元始天尊”的出现,加上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上清灵宝天尊”,标志着道教的神只系统已经进入了相当完备的发展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元始天尊”这位道教第一尊大神的影响深入,其来历故事则已居其次。人们所关注只是敬奉和朝拜,以求这位大神明的庇佑。

    玉皇大帝

    道门中的玉皇大帝属信徒们对中国古代原始宗教里的神明加以改造拉入道教的神明。远古时期,由于早期的人类限于认识能力,对于天、地、日、月、星辰和风、雨、雪、雷、电;山川、河流等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认为冥冥之中都有神灵主宰。而在冥冥之中能主宰一切的最高神明,就是天上掌管天地间一切的帝王,这个居于天上,掌管天地间一切的帝王就被人们敬之为“天帝”、“上帝”、“天公”、“昊天上帝”。

    做为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大神,这位掌管天地间一切的帝王,其来历非常久远,在远古人们的心目中,他就是支配日、月、风、雨等一切自然现象,影响人间祸福,支配统治者神性;社会现象;注定人的寿夭、生死;决定战争胜负;谋事的成败、吉凶等等;由于被人们赋予了多种神明属性,这位手中有无限权力大神明,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神的范畴,而成为一个兼带人格属性的大神明。其在民间的影响也非常大,古时人们动则卜筮,就是为了求得这位天帝的庇佑,而历代的帝王更是以“天子”(意为天帝的儿子,来到人间以牧万民)自居,利用人们的天帝崇拜,利用“君权神授”的唯心理论来强化其统治权威。

    在先秦的许多着作中,都有大量的天帝崇拜内容。如:“时迈其邦,昊子其子也,实右序有周”(《诗经.周颂.时迈》);“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天乃佑命成汤”;“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尚书.周书》);“天子将出,类乎上帝”(《礼记.王制》)等等。从现有的历史文献来看,有关天帝的崇拜非常久远,可以说从人们崇拜自然神明,从人间有了帝王统治,天帝崇拜就已经进入了中华民众的生活。


    由于天帝崇拜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佛、道两教争夺信徒斗争的深入和造神运动的愈演愈烈,天帝也被拉入了道门。

    在道教中,玉皇大帝的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权力最大。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明之外,宇宙间万物的兴隆衰败、生死存亡、吉凶祸福都被其掌控。其“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

    由于“天帝”的来历比较抽象和单纯,于是道教理论家们便对其进行了粉饰和包装,“天帝”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道教经典当属述说天帝来历和宗教事迹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简称《玉皇经》,《玉皇经》里有关天帝来历和宗教事迹不那么令人信服,犹如佛教“释迦牟尼”成佛故事的翻版,有篡撰和抄袭之嫌,本文就不进行相关赘述,有兴趣的书友们可以参阅《玉皇经》)。随着道教信徒们的补充和历代帝王的推崇加封等,天帝的名号也越来越多。

    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456年~536年)编制了一个《真灵位业图》,在这个《真灵位业图》里出现了“玉皇”和“玉帝”之称。尽管在这个图里“玉皇”和“玉帝”指的分别是排在第十一位的“玉皇道君”和排在第十九位的“高上玉帝”两尊神明。但是天帝除了起初的天帝、上帝、昊天上帝名号之外,就又有了“玉皇”和“玉帝”之称。

    隋唐时期,“玉皇”信仰盛行,把天帝的名字里缀上个“玉”字并流行开来,与“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相关。在道教中,玉是长生不老,与天同寿的象征。古代甚至有一些道士服食玉的说法。而中国民间就有“俗人戴金,贵人佩玉”的传统说法,所谓贵人佩玉在唐代可以说是到了极致。唐代有着严格的用玉制度,如只有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够佩玉。而且身上佩带几块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新唐书》记载:“……以紫为三品之服,服金玉带十三……”。由于在唐代,玉是所谓尊贵的象征,所以在唐人的诗词中,“玉皇”和“玉帝”的称谓大量出现。如白居易《梦仙》诗中“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至诚”,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等等。

    宋代宋真宗在宫内滋福殿设“玉皇像”供奉,在大中祥符七年,上天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玉皇大帝”自此而来。后来宋徽宗又上天帝圣号曰:“太上开天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信徒们对“玉皇大帝”的敬号也是尊崇有加,如“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等等。《西游记》中对玉皇大帝的全称则是“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在民间,“玉皇大帝”还被称为“天皇大帝”、“上天”、“苍天”、“天爷”、“老天”、“老天爷”等等。

    尽管“玉皇大帝”被人们赋予了这么多至高无上的称号,但人们习惯上还是常以“上帝”、“昊天上帝”、“天公”相称。但是到了近代,随着国运衰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化侵略,洋教在中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渐成气候。由于洋教里也有个“上帝”,为了区别和贬低洋教里的“上帝”,“玉皇大帝”在近代则是广泛流行,而“上帝”之类的称谓则渐渐的从民间淡出。

    玉皇大帝在民间的影响很大,旧是民间很多地方都要供上玉皇大帝(名号各种各样)的牌位来敬奉。民俗上有个有与玉皇大帝相关的节日,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五日的“接玉皇”,也称“玉皇出巡日”、“祈福日”、“接福日”等等。人们在这一天里谨言慎,让玉皇大帝觉得你或者全家都是好人,来年才会降福。在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就记述了民间接送玉皇的情景:“(十二月)二十五日,五更焚香楮,接玉皇,曰玉皇下查人间也。竟此日,无妇妪詈声。三十日,五更又焚香楮送迎,送玉皇上界矣,迎新灶君下界矣。”

    这一天,连爱爆粗口的京城“妇妪”,都不敢骂人,可见当时“玉皇大帝”在民间的影响。除了汉民族之外,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也都流传着各种版本的有关玉皇大帝的故事。羌族还专门有个与玉皇大帝相关的节日“玉皇会”。足见玉皇大帝的信仰在中华大地的普遍性。

    拙作《金玉仙缘》人物蓝本大多取材于《封神演义》,但是在《金玉仙缘》里则没有沿用《封神演义》中“昊天上帝”、“上帝”的称谓,而是使用了“玉帝”、“玉皇大帝”之称,也是基于此种和洋教里的“上帝”有所区别的缘故。



元始天尊、玉皇大帝  
相关:    斗破之无上之境  道界天下  网游之九转轮回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金玉仙缘元始天尊、玉皇大帝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3s 2.2666MB

搜"金玉仙缘"
360搜"金玉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