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在历经岁月的沉淀与洗礼,其传承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在孟子所处的年代,它被称作《书》,直到了汉朝,才被尊称为《尚书》。
意为“上古的书”。
孟子因有幸亲阅原版,并以高辈分之尊,得以批判性地审视此书。
然而,时至如今,儒家学者们对这部书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他们普遍认为,《尚书》中蕴含了先代圣王们如尧、舜、禹、汤的治国智慧,其伟大之处不容置疑。
面对难以理解的篇章,他们不仅不轻易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琢磨、探寻。
这种执着的态度,虽然彰显了对经典的尊重与热爱,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儒学界的混乱。
以伏生版本的《尚书》为例,原本只是一个祖宗传承下来的学问,却因后人的不同理解而分化出三大流派。
各流派之间在字句的解读上争论不休,使得这部经典的诠释变得愈发复杂。
不久后民间又发现了一部《尚书》。
这部版本文字古奥,乃是先秦之前的,显然比伏生版本更为古老。
它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尚书》解读的混乱局面。
因其文字难以解读,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揣测与遐想空间。
由此,《尚书》的流派进一步分化为古派和今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以尚书类推,你们所谓的儒家经典,又有何意义呢?”
王莽听着方逸讲述,再也按耐不住插话道:
“方逸先生,你说的这些固然是事实,可又能说明什么呢?
孝亲、简朴、扶老、济贫等...
这些共识颠扑不破,谁又能篡改!
如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夫子的这些教诲,也是无人可以篡改的,这都是千百年来华夏万民的共识!
正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把肉吐出来,而不是咽下去,
也许这更费时间,但其展现的就是一种恭敬的态度。
既然我王莽所修所学这些儒家理想,让予坐上了帝王之位
那么予所践行的圣王之道,也必然是不会错的!
否则,上天为何会选择送予来到这个世界?
又怎会让予坐上这个位置?”
方逸看着侃侃而谈的王莽,不由恼怒道:
“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你若是知道周旦为何呕吐”
方逸说到此处,突然不想再和眼前这个犟种解释什么了。
暗自叹息一声,“这世间,怕是也只有当初晚年的孔子,才理解周旦的苦心吧。”
再看着眼前这个满头白发,却依旧神色亢奋的老头,
方逸想起了当初第一次见到王莽时的场景
随后他又想到当初用自己鲜血,救下那个叫项羽的孩子。
两者当初都是幼童,想不到长大后居然都变得这般刚愎自用
方逸再次深深看了王莽一眼,平淡道:
“今日我说的已经够多了,你好自为之吧!”
王莽一愣,还未反应过来方逸这话是什么意思,
只听一声轻响,窗户方向传来一阵冷风,身旁的方逸也消失不见
王莽连忙高声道:
“方逸先生,你怎么又走了!”
然而,却再无人回应。
就在这时,宫殿门口传来了侍卫试探的声音:
“皇上!皇上!!
您安然无恙否?”
王莽猛然惊醒,环顾四周,富丽堂皇的宫殿内依旧是他独自一人。
定了定神,沉声回应道:
“予无恙,尔等且退下,守好宫门,勿扰予之清静。”
侍卫应声而去,而王莽的心中却涌起了难以名状的恼怒。
想起刚才与方逸的对话,
“这个方逸,每次出现都如同鬼魅一般。
自上次一别,已是五十余载的光阴
今日重逢,却诸多挑剔,诸多不满。
他又怎能理解,我这些年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
王莽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激动的心情。
回想起自己一步步登上皇位的历程,若不是紧紧依靠儒家的理想与信念,又怎会有今天的成就?
“哼,方逸,你不愿助我便罢了。
我就不信,在这央央大新的辽阔疆域内,
还找不出一些能助我平定四夷的能人异士了?”
王莽再次埋头于工作之中。
随后,他兴致勃勃地颁布了新的俸禄制度。
这项政策初看之下,确实让人振奋。
它将全国的官吏划分为十五个等级,
每一级都明确规定了相应的俸禄,从最低的六十六斛一路攀升至最高的万斛。
与汉朝的俸禄体系相比,这一新制度显得更为合理,且待遇有了显著的提升。
按理说,这样的改革应该能够赢得各级官吏的热烈拥护。
然而,王莽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系列复杂的条件。
他规定,官吏的俸禄要与其管辖郡县的财政收入紧密挂钩。
贵族从食邑上获得的租税也同样与食邑的财政收入相联系。
一旦地区出现歉收或灾害,官吏和贵族的俸禄或租税就要按比例减少。
这一举措无疑增加了俸禄制度的不确定性。
中央官员也未能幸免。
尽管他们不直接参与地方治理,但王莽却将全国划分为多个片区,从四辅到司卿,每位官员都被分配了特定大小的郡县。
例如,国师和宁始将军的俸禄就与西方一州二部二十五郡的财政收入息息相关。
这样的安排,使得他们的俸禄也变得岌岌可危。
王莽试图通过这一“绩效激励体系”和“对口扶贫机制”来实现善政,
体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他还以身作则,表示自己的开支用度也将遵循这一原则。
尽管在前汉时期,官僚也会因歉收而减少俸禄,但从未像王莽这样系统地构建过“长效机制”。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要设计合理的绩效系数、计算准确的绩效所得,需要专业的知识、大量的数据以及庞大的人力支持。
在计算技术落后的古代,这一设想虽然美好,却难以落地实施。
最终,这一制度不仅未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连基本的俸禄都无法保障。
一些官吏们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走上贪污受贿之路...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3s 2.3512MB